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女班的男助教-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1946年4月14日苏联军队撤离,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许珂和钱筱璋正式接管“满映”;不久,袁牧之抵长春,东北局决定舒群任东北电影公司经理,袁牧之任顾问。由于内战局面形成,决定将接收的器材运往安全地带,并动员部分职工和一部分日本技术人员一同前往。6月1日,将设备和人员安顿于合江省兴山市(今黑龙江省鹤岗市)。9月,由吴印咸带领的原延安电影团人员也来到兴山。1946年10月1日在庆祝东北电影公司成立一周年的大会上,将公司改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由舒群任厂长,张辛实任副厂长,袁牧之任顾问。不久,舒群调离,袁牧之任厂长、吴印咸、张辛实任副厂长、田方任秘书长。“东影”兴山时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完成了大型新闻纪录影片《民主东北》十七辑,及时反映、紧密配合了当时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录了群众加紧生产、努力支前的情景和人民生活面貌。同时,还拍摄了人民电影的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陈波儿编写)、第一部科学教育影片《预防鼠疫》(1948,袁乃晨编导,马守清摄影)、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1948,伊琳编导,马守清摄影)、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朱丹编导,方明导演兼动画设计)、第一部翻译片《普通一兵》(1948,孟广钧翻译,袁乃晨导演)。随着东北全境的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1949年4月,“东影”由兴山迁回长春,并根据党的指示进行了支援北平、上海新解放区人民电影的开辟工作。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东影”派出的田方,在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的中电三厂等国民党电影机构。4月20日,正式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由田方任厂长,汪洋任副厂长。华北电影全体人员也都参加“北影”的工作。根据党的先拍新闻纪录片,以后拍故事片以及“东影”新闻片创作任务移交给“北影”的指示,接办和领导了“东影”的新闻片制作任务,它派去前线的各个摄影队,迅速投入新闻纪录电影的拍摄。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北影”一共完成5部短纪录片《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见彩图)、《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七一在北平》、《解放太原》、《淮海战报》以及《简报》1~4号。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5月解放上海,“东影”派出钟敬之在南京军管会领导下会同黄粲等接管了国民党在南京的电影机构,又到达上海,与于伶会同留在上海的电影工作者徐韬等,在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进行了在上海的国民党电影机构的接管工作。接管任务完成后,立即进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筹建。
1949年3月,袁牧之应召来到北平,根据党中央指示,进行全国电影领导机关筹建工作,并在1949年4月在北平正式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见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下,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由袁牧之任局长。
中国电影简史(五)1949…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事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com/'曲折的发展道路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全国各大城市主动停止放映美国影片。当时急需加强制片和发行的统一领导,增加影片的生产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起来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使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发展创作,培养编剧人材,上海和北京先后开办了电影剧本创作所。到1957年,各制片厂都设立了专门的文学部,负责组织剧本的创作工作。为了培养其他方面的人材,上海、北京还先后成立了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
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立起发行放映管理系统,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全国2000多个县,也先后建立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从50年代初期开始,陆续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南京电影机械厂、哈尔滨电影机械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八一电影机械厂、北京电影洗印厂(见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等电影工业企业;各大制片厂自己也都建立了洗印车间。
新的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的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期间,拍摄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如《白毛女》、《钢铁战士》、《中华女儿》、《上饶集中营》、《赵一曼》、《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等;一些私营厂也拍摄了具有相当水平的影片如《三毛流浪记》、《我这一辈子》、《腐蚀》、《关连长》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优秀影片《乌鸦与麻雀》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完成。在此期间,中苏两国合拍了两部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均获斯大林奖金一等奖)。随后,又拍摄了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抗美援朝》(第一、二部)、《新中国的诞生》等。《抗美援朝》第一部在1952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桥》是中国第一部表现中国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在战争中进行建设的新影片,从此,工人、农民、GCD人、革命军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像开始占领中国银幕。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com/'1951年3月,在全国20个大城市举办了电影新片展览月,展览月上放映了《桥》、《白毛女》等26部新片,轰动全国。周恩来为新片展览月的题词是:“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要求电影着重反映工农兵的形像和当代重大题材,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一度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
1953年,有关领导为了改变这种形势,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电影创作会议,提倡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改进了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到了1956年6月,***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贯彻这个方针,中央电影局召开了会议、结合学习外国的经验,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故事片电影的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69部优秀影片和396位电影工作者。这些优秀影片获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其中有故事片《六号门》、《龙须沟》、《南征北战》、《草原上的人们》、《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哈森与加米拉》、《南岛风云》、《宋景诗》、《虎穴追踪》、《扑不灭的火焰》、《上甘岭》、《祝福》、《为了和平》、《母亲》、《李时珍》、《家》、《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铁道游击队》、《边寨烽火》、《羊城暗哨》、《洞箫横吹》、《海魂》、《女篮五号》、《柳堡的故事》、《五更寒》等以及美术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神笔》、《骄傲的将军》等。这些具有民族风格和特色的美术片曾先后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受到国内外欢迎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科教片有《防治水稻害虫──三化螟》、《水土保持》、《淡水养鱼》、《培育壮秧》、《桂林山水》和《杉木》等。
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批判了一批较好的或只是有一些缺点的影片,又一次严重地干扰了创作。另一方面,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中,对电影发展形势作了过分乐观的估计,提出了各种超过实际可能的要求,如要各省都建立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新事物”的影片,实际上这些“新事物”有很多是虚假的,这类影片助长了“浮夸风”。
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