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张省长的折腾。本来严宁的心里是很抵触的,但现在看来,不搞点事情,怕是交待不过去了。不过也不要紧,严宁最为拿手的就是谋划项目,百亿、千亿的项目严宁都能搞成,展乡镇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更是小菜一碟。
“于叔,咱们东海山珍打入了全国十几个省份的级市场,这个品牌的效应已经建立了起来,下一步,咱们就是要尽全力的把这个品牌的作用挥出来。北江是农业大省,农业这一块可是能够做出一篇大文章的……”既然是要当样板,那就得做个样子出来。左右不过是建个粮食深加工的企业,投入不多,有于支书上阵足矣,根本不需要谢水盈亲自出马。
而且,东海山珍展到如今这个程度,看似挺风光,实际上已然处在了展瓶颈的边缘,单单在山产品领域中,想要把产业做大做强,显然是不现实的,若再不加以整顿,早晚都要被市场所淘汰。虽然严宁现在也不差东海山珍所分到的那个小钱,但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产业,不为自己考虑,也得对近千名的员工考虑一下。
“我有个想法,把东海山珍这个品牌引入粮食深加工项目中,不是单纯的收稻子,打大米,那赚不到几个钱,咱们要做就做点特别的。国外有种提法叫做循环经济,我觉得很适合咱们去展,先是大米,形成品牌去推广,价格自然要高上不少;其次是稻壳稻草,以前咱们打完稻子,这些稻草稻壳什么可都烧火了,白白浪费了不是,其实这些稻壳稻草可以提炼出一种叫做谷维素的营养素,价格可是大米的十几倍,而且稻草废弃的残渣也是宝贝,稍一加工就成了活性碳,小小的一包就值几十块钱,吸附空气中甲醛什么的污染物有特效……”
展循环经济是严宁在国外原版的的杂志中看到的,从太阳能到地热资源的展和利用,从生态农业到废物利用,是一个整体的经济展模式。若是全盘接收过来,受华夏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显然是不符合展规律的,但若仅仅把生态农业这一块单独摘出来倒是可以的,虽然比之国外的模式还要差上不少,但比之国内还是要领先许多的,借鉴过来用一用,还是很符合实际的。
对这个循环经济严宁以前也曾动过心思,本打算在榆林先搞搞,试试效果,若是能有一个好的经验再把摊子铺设开来。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严宁也没想到自己先是被李月仙设计,调到了边宁,后又因为李知起从中做梗,激起了马芳河的血性,硬是让自己两年多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五年乃至十年才要走过的路程。最终这个想法却是便宜了边宁。
“中,中,严书记,您是京城出来的,肚子里有墨水,有大学问,您说咋整就咋整。咱们现在比以前强的太多了,一年的净利润都过了这个数,这钱多了,咱还不知道咋花呢,俺爹一直催着我再向你讨个招呢……”伸出了两只指头,轻轻的晃了晃,于支书颇为骄傲的扬起了脸,或许只有面对严宁的时候,于支书才会露出几年前的粗犷模样,这也是于支书精明的地方。从官面上说,严宁是领导,他是农民,从私下里说,严宁是老板,他是打工仔,彼此知根知底,于支书就是装的再斯文,再优雅,又能怎么样,除了能让严宁恶心,绝不会起到一丁点的好处,反倒不如实打实的,把自己坦诚的一面彻底地展露出来,让严宁相信自己还是那个实在的庄稼汉。
“呵呵,既然有活钱,那咱们就试试……”虽说在严宁的指导下,东海山珍才展到了这个程度,但也是倾尽了他老于一家人的心力不是,这份成绩就是严宁也不会抹杀的。当然了,在于支书的眼里,严宁是大度,不屑于跟自己去争什么成绩。实际上他并不知道,东海山珍早已完成了他的使命,之所以仍然存在,只不过是严宁觉得关闭了太过可惜,留着继续开办着,还能给自己和曲遥琴赚点零花钱不是。
119、边宁速度
119、边宁速度
正文'119、边宁度
?北江省很落后,这种落后不只表现在经济上,更多的是表现在社会展的环境上。思想僵化,作风散漫,吏治**,种种负面现象都在北江省无限的得到放大。就拿双江市种子公司这个事情来说,张小军不过是个摆在前台的小虾米罢了,通过倒买倒卖假冒伪劣种子,赚取到的巨额利润,大部分都送到了种子管理处的孟庆华和农委主任李维和的口袋,至于这笔钱的最终流向,自然是以各种名义进入了孟庆伟和李知起的腰包。
“哼哼,七八年的时间,在李维和的手上接受了近百万的贿赂款,李知起倒真算不上是什么大贪。只是这钱实在是太扎手了……”略略地看了一遍张涛送过来的笔录,严宁都不知道是该表扬李知起一下,还是该痛骂他一顿。像李知起这样的副厅级干部,大权在握,七八年的时间,在手上最大的一个部门才拿到了不足百万,算得上是心慈手软了。要知道开元市一个不过处级的税务局长,不过两年的时间就搜刮到了千万的资产,李知起若是跟他比起来,才收了区区的百万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当然了,这个税务局长手伸的太长,刮的太狠,最终惹的天怒人怨,民怨沸腾,不过两年的时候就被送到了高墙电网之内,从这一点上说,李知起比他强多了。
不过,李知起这钱拿的不多,性质却是更为恶劣,甚至把这些脏款说成民脂民膏都毫不为过。倒卖假种子的背后有着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张小军在前台冲锋,孟庆华和李维和在后台拼缝做中间人,至于孟庆伟和李知起则是充当起保护伞,随时应对不可预知的事件。这样,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的拥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也都毫无顾忌的拿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利润,这条产业链条才得以在双阳延续下去,一点一点吸吮着农民的鲜血和骨髓,其他书友正常看:。
“这份材料该怎么处理呢……”原本严宁不过是打算给李知起添点乱,顺便让自己出出气。不想一来二去,这事整的有点大,最后,连李知起收受贿赂的把柄都抓在了手中。可以说李知起是死是活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不过严宁可不想让李知起去死,留着一个活着的副书记比一个死了的李知起要有价值多了。所以,在顷刻之间,严宁就把将材料送到纪委的想法扼杀了。
严宁可从来没认为过自己是多么正义的人,也早就过了那种拼着命也要去为党除奸,为民除害那种冲动不成熟的年龄。体制内的现状让严宁学会了如何考虑问题,更让严宁学会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全局出,从长远出。而北江的现状,双江的现状,凌家的现状,更让严宁很清楚地知道,要想干出成绩,干成事业,先得站稳脚跟,坐稳位子。没有这个位置,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也做不了,一切都是虚幻。
为了对付李知起,严宁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挑起殴斗,偷窃,冒充,欺诈,这些龌龊的手段都用出来了,若是事情败露,严宁可是触及了官场的大忌,难免要背负众多的骂名。但若是能用沙兰岗村民的鲜血,约束住李知起,从而使自己在改革展上少些挚肘,多些空间,进而为更多的群众做些实事,好事,那么既使自己背负上些许的骂名,严宁认为这个事情做的值。
至于什么道理大义,全是狗屁,官场是个有道理可讲的地方吗?沙兰岗村的村民能跟李知起这样当官的讲道理吗?你去讲道理,人家跟你**律,你若**律,人家跟你讲政治,话语权都在人家的手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在这个道德沦丧的年代里,在最为黑暗的体制内,你去跟人讲道理,保证被吞的连渣子都不剩。
“算了,还是先留着吧,以后若是李知起再挑事,就把这材料抛出一份去,牵着他的鼻子走。哼哼,全当养着一条狗,该咬人的时候就把他放出去……”要在这样一块土壤里生存,先得学习掌握并且熟练地去运用规则,言之凿凿的大道理都是用来对外说的,体制内适用的只有体制内的规则。就像严宁这样,掐住了李知起的把柄,就能给李知起制定规则,逼迫李知起就范。
“至于孟庆伟,算这老小子识趣……”孟庆伟在临阵倒戈之后,自知逆了林宪国的心思,也不敢去面对林宪国的怒火,早早地就请了病假在家休养。严宁知道,孟庆伟休病假是假,避风头是真,摆明了要就此终结仕途,不再参与争权夺利的态度,同时也向林宪国、李知起以及双江所有人释放出了别把他逼急了警告。
不得不说孟庆伟这一手以退为进玩的好,把身上所有的脏点都甩了个干净,若是严宁再揪着一些问题不放,不说违反了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