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卫普和马斯河地区。到1940年5月14日,部分英法军推进到这一地区按计划驰援比利时。
与此同时,德“a”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于12日越过阿登山区,突破了法国的薄弱防御,次日下午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
1940年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1940年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轰炸。下午4时,古德里安指挥部队开始强渡马斯河。
当天黄昏,第1装甲师已经插入法军阵地,突入纵深。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晚间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40英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克莱斯特曾两度下令古德里安暂停前进,但他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
1940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督促手下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英吉利海峡东岸的敦克尔克地区。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同日,德坦克兵团进抵拉芒什,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分割了英法比军重兵集团。尔后北上向被围联军侧后卷击。21日,新任联军总司令魏刚命令所部向阿拉斯方向德军翼侧反击并突破合围正面的尝试未获成功。
1940年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的安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
两支部队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正不断地跟进。但24日,希特勒却下令已进至艾尔运河的德装甲部队暂停进攻,让空军去解决战斗,这使联军获得在敦刻尔克组织防御的时间。26日,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28日,比利时投降。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英法比军被逼至海边,损失惨重,至1940年6月4日,英法军队33。8万余人(其中法军12。3万人)从敦刻尔克撤至英国。虽然德军在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但是消灭和俘获在弗兰德的法英军这一主要目的未能达到。
1940年6月5日,德军统帅部在重新部署兵力之后,开始了“红色”进攻战役,由140个师(其中10个坦克师和6个摩托化师)参加,其目的是粉碎法国武装部队并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接替甘末林将军任法军总司令的魏刚将军拥有71个被削弱的师。在法国仅剩下两个英国兵团。德军“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
当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突破索姆河和埃纳河的防御,德军利用第一梯队的各坦克集群,开始向法国腹地迅速发展进攻。法国政府未能组织对德军的抵抗,它拒绝了法国**中央委员会1940年6月6日的建议,即动员群众回击侵略者,改变战争性质,使其变为争取法国自由与独立的人民战争。
1940年6月7日,第7装甲师将防守阿布维尔――亚眠一线的法国第10集团军分割。1940年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轰击。1940年6月5日拂晓,包克的抢先渡过索姆河。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
1940年6月8日,第7装甲师进抵塞纳河畔。
1940年6月10日,第7装甲师转身北向,当晚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于1940年6月12日被迫向第7装甲师投降。在“b”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后,左翼的伦斯德“a”集团军群也于1940年6月9日在埃纳河发起渡河攻势。
当晚,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第1装甲师强渡埃纳河。
1940年6月10日,古德里安兵团击败法军装甲部队,突破了法第6集团军的右翼,此后,古德里安挥军南下,一路长趋直入。1940年6月17日进抵瑞士边境城镇潘塔里尔德军机械化部队开上了巴黎的街道切断了马奇诺防线内法军逃往瑞士的退路。
ACT432:冬日战争()
1940年4月2日,离法国战役结束仅仅过去半个月,地处已知星域边陲的土星上,另一场不义之战正悄然上演。蓄谋已久的苏联在这一天对弱小的邻国芬兰发动了入侵,20万大军悍然跨过两国边境!
对于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苏联官方的说法,是因为芬兰方面的“主动挑衅”,苏联不得已才做出的“反击”。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因为土星的凛冬将至,所以才急着要抢过冬的地方。
众所周知,土星是已知星域最寒冷的星球,在其长达近30年的公转周期内,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属于“长冬期”,其寒冷程度就连地球上的冻土西伯利亚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所以在过去,每当长冬将至,土星上的有钱人就会回地球或者去其他温暖的星球避寒。而留下来的人为了能熬过这段苦日子,除了会提前数年就开始储蓄过冬粮外,还必须得依靠“热区”才能抵御刺骨的严寒。
土星上所谓的“热区”,其实就是有充足地热的地方!最初的殖民者正是依靠这些“大自然的恩赐”才活过了可怕的长冬期,后来的开发者们则以这些热区为据点,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土星城市。
大移民过后,苏联在土星上有大约1。8亿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从地球上的前本土逐步转移过来的。整个搬迁过程直到去年的10月才勉强完成,期间至少有2200万以上的苏联人,因各种原因死亡或失踪。但即便如此,安置那些活下来的人,也够大林子头疼上一阵儿的了!
如今土星距离下一个长冬期的到来,已经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而苏联境内却没有足够的热区来安置下所有人口。
所以为了自己的生存,苏联人只能将不怀好意的瞄向芬兰。对方人口稀少是个小国,但境内靠近苏联一侧却有数块热区,如果得到这些地方,至少能再解决1000万人口的安置问题。
本来这场战争苏联方面原定于去年的11月30日发动,但当时德国的三军主力都驻扎在土卫六上。有他们在一旁虎视眈眈,对红海军缺乏信心的斯大林只得将进攻日期一推再推。而现在德国的大军已经杀去金星,苏联人的机会自然也就到了!
苏芬战争打响后,呆在碎星区的赵舰本来是想坐壁上观的。因为这场只能算得上是局部争端的战争,对整个二战的影响并不大,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斯大林意识到,被自己大清洗过后的红军,已经变成了战五渣。
但很快一个意外事件,却让赵舰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土星这边。
就在苏联发动正式进攻的前一天,赵舰安置在土星区域的64颗侦查站突然在短短一分钟内全部失联。托尔在排除是自身原因后,认定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攻击”,目的是要戳瞎他们在土星这边的眼睛。
赵舰相信,有这个能力的肯定是“破碎拂晓”!
“无论他们在搞什么,既然怕被看见,那就肯定是见不得人的事!”
认定了对方会在土星方面所有行动,已经将这个组织列为自己头号大敌的赵舰自然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赵舰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重新掌握土星方面的情况,但再布置侦查站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对方已经前后两次证明过,他们有能力对侦查站进行干扰,使其无效化。而派人的话,土星圈的可居住星球不少,调查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好在那些家伙的企图,赵舰并非一点眉目都没有。
要知道土星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却有两个十分突出的优点,一是资源储量丰富,二是探索程度很低。第一点没什么好说的,第二点却意味着这里可能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古代人遗迹存在。
仅仅是在土星上面,目前人类已经涉足的区域,尚且不足整个星球的20。光是在近代的苏联时期,毛子的科考队就先后找到了3出遗迹,挖出上千枚神核,据说还有一台等级未知的巨神兵。
谁也不敢保证,在那些终年不化的冻土下面,还藏着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