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媛玉犹不甘愿,“不是,文倩妹妹,说什么这些出家人是方外人士,我看她们眼里分明只有银子,不然应该尊重我们的地位。”
“你别乱说,觉明师太是得道高僧,不会如此庸俗,也许真是杜小姐贡献大呢,你再这样乱说,小心被人请出去。”
叶媛玉只得悻悻地闭上嘴跟着施文倩回到位置上,但心里难以平复这种抑郁之气,后来整个禅茶会都心不在焉的。
人陆续到场,到了己时正,身穿黄褐色海青服的四位师父在住持的带领下鱼贯而入。禅房的门关上了,禅茶正式开始。
觉明师太首先躬身施礼,神态宁静而庄重,四位同样面容宁静庄重的师太在她两边一字排开同时躬身施礼,来宾赶紧躬身回礼。
茶道自唐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唐代是煎茶法、宋朝为点茶法,本朝因为太祖皇帝崇尚节俭,废除了团茶和饼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比较煎茶和点茶,散茶的冲泡程序则简单多了,但在僧侣修行中历来禅茶乃一味,简单并不代表粗略,完整的禅茶共有十八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煮水是丹霞烧佛,投茶是菩萨如狱,冲水是漫天法雨,但因为今天的主题是答谢贵宾,品的又是绿茶,程序就省略了许多,但气氛仍然庄重而肃穆。
开始时师父师姐们双手合十,在木鱼和磬有节奏地敲打下开始梵唱《心经》,那空灵而悠远宁静的声音让众人烦躁不安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然后觉明师太带领大家静坐调息,与此同时作为伺茶的五位师姐开始生火烧水。这是侯汤。
然后是几位师父亲自操作的洗杯、投茶、冲水、敬茶。
觉明师太的动作专注,神态安详,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一种高贵而典雅的礼仪之美和禅定帮助人遁入无上智慧的魅力。觉明师太待水烧开后亲手拿起杯子一一清洗,四位师太亦步亦趋地同样操作。然后是投茶冲水。只见觉明师太从竹筒中用茶夹取出茶叶七八芽来分别置于白色的斗笠碗中,举铜壶冲点碗中之茶,先是注入半碗,到面前的五个杯子都倒完半杯后,再巡回注满另半杯的水,这是为了均衡致和的效果。水汽蒸腾,茶香渐渐氤氲了整个房间。
整个气氛安详肃穆,全场的人鸦雀无声,大家都凝神静气地观察着师太们的一举一动,除了铜壶煮水沸腾时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声音和举壶冲水声,房间里寂静无声,人们都沉浸在这美好安详的氛围中,体会着正念、正定的心境。
觉明师太亲自将四杯茶双手敬奉给面前的四位贵宾,其他四位师太也是亲手为其他人奉上茶来,众人眼见着面前杯子里的茶汤慢慢地晕开变成如翡翠般的色泽,香气开始在鼻尖缭绕,不由地**上泛。一位师姐叮地敲了一下面前的小磬,觉明师太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端起面前的茶杯,轻呷一口,众人争相模仿,第一口的茶滚入喉咙余香满口,身心都润泽了,第二口,背部开始发热,脖颈渗出微微的汗来。啊,真是好茶啊!
这茶道最后的闻香、观色、品茶、回味都需要宾客自己体会的。至于是否能够感受到圆通妙觉,就看个人的修行和悟性了。反正禅茶结束后,众人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人们围绕着觉明师太等人,久久不肯离去,有的是谈刚才感受的,有的是请教佛理的,有的是想购买刚才的禅茶的,觉明师太等一一和蔼地答着。
“师太,刚才那感觉真是太美好了,我体会到众位师父内在的感恩和分享的深沉含义。古人说:对佛理的关照与感悟,是离不开茶的。诚不欺我。”施文倩两眼发光,围着师太喋喋不休,觉明师太颔首微笑,称赞她悟性高。施文倩兴致更高了,继续发扬:“禅茶让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觉悟出大道来。真是太好了。此等圆融之心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修行。”看着师太一直保持着肯定的微笑,施文倩越说越激动,突然她想到了一个主意,“师太,我也想学禅茶,要不我邀几个姐妹一起学习,请您来教我们,好不好吧?”
“施主一心向善,善哉,善哉!”
“那就这样说定了,到时候我联系好人就与您联系。”在旁边一直骄傲地看着女儿和师太交流的施夫人知道女儿误会了师太的意思,作为一方住持,觉明师太不可能有时间来亲自来教这些小姑娘,却也不点破,任由女儿畅谈。
杜玉清把张婷芳母女送到了门口,回来看到施文倩还霸着师父,根本没有留意到师父已有了疲惫之态,心里不禁有些焦急。她回头张望了一下,监院觉慈师太正在门口送别客人,和蔼可亲地致谢、道别,把茶礼郑重地送到客人手里,充分享受着因为意外收到茶礼的客人们的惊喜和感激。
“里面是刚才的‘三味’禅茶和一些点心,不成敬意。笑纳,笑纳。”
“二师叔,”杜玉清走到她近前低声说:“师父眼前这位是布政使夫人和小姐,她们想庵堂为她们举办一个培训班,专门教杭州府富贵人家的夫人和小姐们进行禅茶修行,您不去看看?”
觉慈师太闻言,眼睛一亮,转头快步朝觉明师太那里走去,脚步生风。“善哉,善哉,禅茶的修行主要是培养精洁、涤烦、致和的修养功夫,施主们若是一心向善,我等贫尼自然愿意提供方便法门。”
施文倩的笑脸转向觉慈师太,“太好了,我希望到时候茶室就这样布置,整洁朴素,让人体会到虚空的大雅之美。”
觉慈师太微笑赞同。施文倩越说越开心,“嗯,茶具倒不要太讲究,大雅若大俗。”
即使再疼爱女儿,施夫人也不禁为施文倩这些孩子气总说不到点子上的话有些羞赧了,作为在官场贵妇中应酬了多年的人精她从来是务实不务虚的,她微笑地说:“既然我家姑娘想和师太们结缘,今后就请师父们多关照了。”然后她给自己身边的郑嬷嬷使了一个眼色,郑嬷嬷自然领会了她的意思,拉着觉慈师太去谈布施供养三宝的事情。
施家母女自然有人陪着去一旁喝茶吃点心歇息去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再结善缘()
杜玉清扶着觉明师太回到寮房,师太面色苍白背后已经湿透了,但她只是休息片刻,在传喜小师妹的服侍下换上干净的里衣和常服后,又招呼杜三夫人等几位亲近的客人进来喝茶。觉明师太和杜三夫人的熟悉完全是因为师太认下了杜玉清这个俗家弟子后两人开始了交往,杜三夫人是个虔诚信佛的,又是一个善良心慈的人,两人虽然交流的次数不多却颇为投缘。
除了杜夫人,在座还有两位杜玉清不认识的气质高贵的夫人,经过觉明师太介绍中才知道她们也都是虔诚的信徒,也是师太的老朋友。一位是来自金陵南京的江夫人,一位是来自苏州的秦夫人,她身边还跟着一位二十多岁年轻的妇人,是她的二儿媳妇,娘家姓吴,叫兰芬,她人不漂亮,但皮肤很白,有一双细长的小眼睛,给杜玉清的感觉是她很精明,她总是能适时地帮忙或插话衬托气氛,这份细致和体贴就让杜玉清动容。
觉明师太身边的小师妹传喜,这次为众人奉上的只是普通的茶,同时端上来的还有两味茶点,临近中午,大家都有些饿了,在师太的招呼之下也都不客气地动了手。咦,这素饼怎么这么好吃?!表皮酥脆,馅料香甜细腻,几人大感意外,不由地都交口称誉起来。很快的,每个人面前由两个不同口味的半圆拼成一个圆饼都被大家消灭光了。听说给她们的茶礼也有一盒素饼,另外还有一点刚才席上的禅茶,两位夫人都喜不自禁地谢了。
也许是因为面对老朋友,觉明师太显然精神格外放松,兴致也很高,冲着传喜叫道:“不是还有福饼吗,也给端上来。”转头对客人说,“这福饼因为做的少,传喜看我爱吃平时啊都轻易不肯拿出来。”传喜用食盒端上来的是四块胖乎乎圆润可爱的像包子一样的点心,外表裹着一层白粉,底下垫着两片竹叶,红色的漆盒、绿色的垫衬、白色的点心,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一共只有四个显然是不够分的,觉明师太对吴兰芬说:“对不住了,秦二媳妇,只有四块,今天你就为你婆婆长长面子,发扬一下敬老的美德。”众人笑了。吴兰芬自然有眼色,赶忙笑着说:“这是师太您抬爱我,我平时一直还愁没机会表现呢,这下婆婆总算知道了我的孝心了。”众人就笑。
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