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行-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商量好一切,杨华怒气也消了,又温和地勉励了余良两句,说:“刚才我说话重了些,余先生不要放在心上。”
余良感动得热泪盈眶,怎么也说不出来。
杨华说:“以后就要再用蕃学这个不利于团结的名字了,要改。”
出了学政衙门,士子们还没有散去。
*************************************************************
PS:这个月没怎么求月票,数据不太好看。如果各位读者的第二张月票出了,请投给六军,投给《宋行》,谢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今日二更已上传 章节数字写错了 特此说明
 更新时间:2009…10…24 19:31:05 本章字数:194
者留言说今天的章节发的是三百零六章。而昨更是三百零四章。是不是漏发了一章
六军在此刻说明一下。没有漏发。是写错了章后就是306章。是接在一起的。不影响阅读为VIIP章节名不允许修改。只好将错就错了。
致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西军新杰
 更新时间:2009…10…25 16:31:24 本章字数:5259
宋西征军行辕。
这里本是西夏灵州州府衙门,作为夏国第二大城市,灵州的州府衙门自然是非常地气派,大厅很大,地上铺着西域来的地毯。连日阴雨,天色晦暗,即大白天,厅里也点着蜡烛。
一大群士子正伏案奋笔疾书,在大殿的四周,维持秩序的小吏们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如同木雕一样看着这群参加殿试的士子,生怕发出半天声音打搅了他们。
大殿里静得可以听到外面淅沥的雨声,偶尔有人轻轻地磨墨。这声音惊动了主考官余良,他抬起头严肃地看了众人一眼。
天承朝特意为夏地开的恩科已经进行了三天,这是最后一天的殿试,看得出来,来参加考试的士子们都很紧张。十年寒窗,成败就在今朝。
当然,最不紧张就是正坐在侧殿中的杨华,他这次是居了心要将所有来参加考试的士子统统录取,以收夏地读书人之心。至于眼前这场考试,不过是走个过场,排一下名次。
这次科举,杨华并不仅限灵州一地,他贴出榜文说只要是夏地的读书人都可以来参加。消息一出,整个西夏都轰动了。不但杨华的占领区,连远在兴庆府的士子都跑过来了。参考人员总数达千人之巨,据说,到现在还有人在赶路。对此,杨华也莫可奈何。
一千两百三二个考生,杨华计算了一下,靠这些人,管理整个银川平原应该有富余。一想起当初在太原时自己手下只有寥寥数百个文吏,他不禁感慨,夏地英杰尽在我囊中也!
实际上,整个夏的知识杰出此刻算是同杨华一条心了。
杨华这一手直接挖掉夏地上层建筑,不可谓不狠。
在。知识可是一种奢侈品。能读书地人家境都不会很差。少是个小地主。封建中央集权制。政治结构扁平化。统治国家还真得靠这些中小地主。
“赵行德这个意出得漂亮。这家伙还真是个宰辅之才啊!”杨华暗道。
他甚至琢磨着一旦拿下银川平原和河套地区。就将夏地交给他管理。
“杨大人。在这里坐着憋气。”坐在下首地一个军官不住抓耳挠腮。好象很不自在地样子。他身材不高。但块头极大。长着一脸钢针般地络腮胡。看起来煞是威猛。
杨华将思绪收回来。站起身。提着茶壶走到对面那群人中。亲自为他们斟上刚煮好地点茶。微笑着小声道:“各位大人说话请小声点。杨华奉天承皇帝圣旨在夏地开科取士。此乃国家抡才大典。断断马虎不得。”
听杨华这么说。众人都轻轻地点着头。一个穿着大红官袍地文官不满地盯了刚才说话地那个武官。小声道:“曲将军稍安勿躁。我等受杨大人所邀前来监考。那是何等地荣耀。”
“荣耀……坐得屁股都麻了。”那个叫曲将军的人有些郁闷。
“无知鄙夫。”红袍文官面带不屑。
曲将军有些恼怒了,握着拳头,提高声气:“席大人,一路上你百般撩拨于我,究竟想做什么?”
“好了好了,席大人,曲将军,离考试结束还有一刻种,且等上片刻。我等再谈正事。”杨华怕二人再起争执,连忙出言相劝。
这二人这才停止口角,闷闷地坐在一边。那个曲将军一直用愤怒的目光看着席大人,而席大人则面带冷笑。
看着这针锋相对地二人,杨华有些头疼起来。北宋以文御武,文武官员本就不和。在以前,因为有朝廷制度在,武官都有些畏惧文臣。现在天下大乱,武人的地位得到提升,就不那么害怕文官了。
眼前这一大群人都是从泾原来的陕西官吏,姓席的那个文官是这群人的头,名叫席贡,现为泾原经略使。而那个武将姓曲名端,现任泾原军统制。
泾原路地辖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怀德军五地,是陕北大镇,管辖着后世甘肃以东、陕西以北的西、海、固和六盘山等一大片:域。泾原路乃关中北面门户,也是一个出强兵的地方。
当今天下二帝并立,都在争夺关中。为此,赵构派出了张浚,而杨华则派出了吴敏。
泾原路正好挡在杨华和关中之间,正是河东镇竭力争取的目标。
吴敏同泾原经略使席贡有旧,入关之前就写了一封信过去,仔细地分析天下大势和河东镇的力量,招席贡还朝。
席贡知道关中即将变成一个激烈的大战场,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他必须在最短地时间内做出政治选择。
在想了两天之后,席贡决定投靠杨华。一来,他本与吴敏熟悉,有吴敏在,日后也有个照应。所谓做生不如做熟。而且,吴敏的名气可比张浚大多了。再说,杨华大军囤于西夏,不管能否拿下西夏,日后肯定会全力南下。而泾原路正好拦在半路上,杨华肯定会第一个拿他开刀。
杨华这两年威名赫赫,席贡不认为张浚等人是他的对手。所以,他很自然地把宝押在了杨华身上,带着手下诸将赶到灵州向杨华输诚。
席贡、曲端的到来让杨华喜出望外,心中对吴敏也是又惊又服。想不到吴敏一封信就拿下陕北,端的是好生厉害。
说起关中局势,虽然纷杂混乱,其实主要有三股军事势力:熙河张深,侧有泾原曲端,延王庶。
其中,泾原军因为地处夏、宋边境,军队战斗力最强,人数也最多。据席贡所说,如果在紧急状态下,他可以征发十万青壮。
现在,泾原已投靠天承朝,陕北尽归杨华。若吴敏等人再在渭河平原搞些动作,关中大局定矣!
关中西军因为在去前年大量抽调到东京前线,现在力量弱了不少。但以陕西一地的战争潜力而言,依旧能征召四十万以上地青壮,再加上西夏一地,席卷天下当不再话下。一想到这些,杨华禁不住壮怀激烈。
也只有将山、陕、宁联为一体,宋人才有力量同女真决一死战。
考场中已经有考生陆续交卷,能够进入殿试这一关的士子都是西夏的精英阶层,杨华给他们的待遇自然是极好,一等到考生交卷出来,立即就有两个侍者迎上去,接他们去后院进食、休息。
席贡看得心中感慨,手抚长须道:“想当初下官中进士地时候,在考场里坐了一天,水米未沾牙,加上心力交萃,
后足足病了三天。

下面地径原路各轴、府文官们也都摇头叹息,一副不堪回首的模样,反将那群武看得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等考生们都交卷离开,杨华这才松了一口气,对众人说:“各位大人,各位将军,此刻你等还朝实是陛下的德行所至。”
席贡也颇为激动,含泪道;“太上道君皇帝被北奴所虏,钦宗皇帝大行,我等孤悬挂一隅,如失群的孤雁,今日总算得以还朝,怎么不叫人泪流涕下。当即刻去太原面圣,聆听教诲。”
众人也都跟着抹眼泪。
杨华吓了一跳,道:“如今我天承大军正在经略夏地,无暇南下,关中大局还得仰赖诸君。等关、宁局势稳定了,再进太原面圣不迟。”
席贡忙点头:“正是如此,若能替陛下平定关中,我等还有何面目去见皇帝。不过,杨大人,我得到消息,张浚已经联络了延王庶,势力大张。吴大人等人甚是吃紧,若河东军主力再不南下,只怕关中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只不知道将军何时能够平定党项?”
杨华点点头:“说地情况我也已知悉,吴相他们那边也张浚压迫得厉害。我这边因为连日阴雨,以至于耽误下来。否则现在已经拿下兴庆府了。我个人认为,能够在冬至之前拿下兴庆府就算早的了。”
话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