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并不划算。
当然,建奴更忧心的是,前面的弓箭兵会像之前的步兵一样,发生溃散,从而冲击后面的的骑兵本阵。
由于建奴骑兵阵型压得比较前,如果弓箭兵挡在那里的话,必然会压缩骑兵冲击的空间,而骑兵如果不能冲起来的话,那么还不如穿了铠甲的步兵。
两军在缓缓靠近,不断前压的炮兵已经能够将炮弹投射到建奴骑兵的身上,然而,作为建奴最为自傲的骑兵,也果然体现出强悍的素质,哪怕是队伍中不断因为爆炸,而发生人嘶马鸣,他们也能够始终保持队列的整齐。
号角声呜呜响起,建奴的骑兵开始了冲刺,大队骑兵马踏大地,轰隆隆,就连大地也为之颤抖。
明军的火铙手停了下来,开始站在原地调整队形,检查手中的火铙,并等待后面的重装步兵靠上来。
等到建奴骑兵进入射程以后,火铳手已经重新整理好了五列长阵,并且是前四排蹲下,最后一排站在那里,平端手中的火铳。
建奴骑兵控制着马匹的速度,马匹的冲刺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保持冲刺的状态,作为控马的高手,建奴骑兵都知道如何节省马力,并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
建奴骑兵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骑射,此刻,他们也举起手中的弓,嗷嗷怪叫着,射出弦上的羽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零四回 一战功成
 更新时间:2009…11…5 1:23:06 本章字数:3916
奴的骑射,曾经让明军为之闻风丧胆,羽箭带着骑拥有比明军的箭矢、火铙更大的射程,建奴使用的又是重箭,羽箭落下,中者立伤,阵型瞬间为之混乱,继而崩溃。
实际上,由于是在起伏不定的马背上射箭,并且还要控马、前行,骑射的精度根本无法掌握,只能形成一个大概的面覆盖,很稀疏。
而在历次的交锋当中,建奴也摸索出明军火铳的射程,早就远远超出从前,骑射虽然还能有一点优势,已然不大。
在骑兵冲锋的情况下,往往是形成多排横列,像潮水一样,一排一排地扑上去,为了给骑兵冲刺的空间,避免前面的骑兵影响到后列,实际上骑兵的阵型不可能太密集,前后排之间也都会有一定的间隔。
建奴的骑兵现在就是呈这样一种阵型扑了上来,而为了抢在明军火铙射击的前面,他们往往在进入射程以后,就开始拉弓射箭。
由于距离比较远,又都是一两排的齐射,甚至说能叫作齐射,命中率可想而知是如何的低下。
大多数羽箭,都未能射到明军阵中,有一些落在重步兵身上的,立刻是被弹了出去,至于排成五列的火铳手,也有几个“不幸”中箭,但是没有人被命中要害。
这样的杀伤力,自然无法撼动军纪森严的东江军,甚至只会让他们士气更加高昂。
建奴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第一波五列骑兵的身后,第二波就采取了缓慢逼近,然后下马齐射,再进行冲刺的战术。
而在这个时候,明军的火铙发出了第一次齐射。
辽东地这些年。不管多忙。李彦对技术地关注始终不曾减弱。这种“关注”使得技术地进步飞快。不时都能传出令人振奋地消息。
辽东地区地技术进步。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之中。在辽南、在东江。这些李彦说话越来越权威地地方。工业厂矿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成为非常发达地工业区。
这也是努尔哈赤无法理解明军不种地。却能养活庞大人口。并维持一支精干常备军地原因所在。辽海两镇发展地是工业。才可以在贫瘠、有限。但是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地土地上。建立一个强大地团体。
辽海地工业产品销往朝鲜、日本、京津北直隶地区、山东半岛。顺着海岸线向南。到南直隶、浙江、闽~。甚至是南洋、西洋。
辽海地工业技术。当然也会优先使用在军工上面。事实上。很多先进地技术。都是来自于军工体系。这个体系。拥有当前最为先进地技术和生产能力。
明军地火器虽然一直没有根本性地变化。譬如李彦一直想发展后装地击发枪。这是他能看到地技术前景之一。但是击发枪使用地不是燧石。如何实现定装子弹地击发。他也不知道具体地办法。
不过,明军的火器也一直都在不停地改进,击发枪虽然做不到,枪弹地定装化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一种纸壳地定装子弹。
由于击发技术的欠缺,这种子弹还是要有燧石火星点燃发射药,因此在发射之前,还是要揭掉纸壳弹地底帽,露出里面的火药,然后整个塞进枪膛。
虽然还是原始的技术,但是细节上的改变,使得火铳的射速、射程、以及弹丸的速度都在不断提高。
鼓点声中,明军的第一排火铳手扣下了扳机,与建奴的齐射不同,弹丸是直线杀伤,而在有效射程之内,即便不中第一排的骑兵,也可能命中第二排。
当然,同羽箭一样,火铙的射击也不能做到点对点的杀伤,虽然有大致的瞄准,最终还是要靠密集的弹丸才能带来可观的杀伤。
明军的这次齐射有些与往常不同,是由第一排抢先开火,然后再是最后一排射击,依次向前。
到第二轮的时候,最后一排完成射击转身通过重步兵阵型中间的空隙退到后面,然后是倒数第二排、第三排,都是完成射击以后后退,只有第一排因为是最早射击,射击完成以后,他们会对手上的火铳插上刺刀,进行换装,等到后面四列射击后完成撤退,他们就直接退到重步兵的通道里,对这些结合部进行保护。
在建奴骑兵冲上来之前,明军完成两个轮次十排的齐射,密集的弹丸让前面几排骑兵损失殆尽,而后面的骑兵试图下马射箭,但是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穿着板甲的重装骑兵,身穿轻便甲的火铳手已经退到后面,其结果可想而知。
建奴的打法粗犷而简单,然而,在遇到复辽军的时候,往往处处受制,用李彦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场工业文明的军队,与游牧文明的军队的一次正面碰撞。
就在这些骑兵齐射的同时,明军后面的炮阵也终于上来了……
天启五年的这场决战,对于建奴和关内的大明来说,甚至对于世界历史来说,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东江军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凭借火器、铠甲,以及战术上的优势,采用强硬的打法,与建奴展开了一次火星撞地球一般的正面碰撞。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但是在冷酷的建奴大军,以及军纪森严的东江军精锐面前,已经来不得半点取巧。
火铳与骑射的对决,火炮对骑步兵的远程杀伤,乃至重步兵与骑兵的终极对话,都充满了血与火的冷酷。
在明军火炮的威慑,以及不断向前的压迫之下,建奴不得不用骑兵展开正面的冲击。
虽然,建奴的骑兵遭到了火炮与火铳的弹雨急袭,他们的表现却也不愧为东方世界的一支强军,在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他们终于撞上了严阵以待的重步兵方阵。
此刻,建奴后阵的努尔哈赤已经陷入一种癫狂的状态,精明如他,自然能够看出自身的不利因素,那就是损失不起。
然而,如今的战略态势,又必须用强力去打破,不然,等待后金的依然是灭亡一途。
建奴唯一的期待,就是骑兵能冲垮对面的步兵枪阵,骑兵对步兵,终究还是有优势的。
只要打赢这一仗,哪怕是损兵折将,后金也可以顺着一路杀下去,杀到朝鲜,夺取明军后方的城池,掠夺粮食和人口,进行补充。
然而,明军的强悍远远超出建奴能够想象的程度,明军的重步兵在建奴骑兵的连续冲击之下,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可能倾覆。
然而,不过建奴骑兵如何冲,哪怕是死,这些重步兵还是牢牢握着手中的长枪,向着身前的敌人。
重步兵岿然不动,是给身后的火铳兵、炮兵,以及两翼的骑兵争取机会。
重步兵,也成为这次战斗中最为关键一环,正是他们扛住了建奴骑兵的冲击,才给了火铳兵、炮兵大量杀伤建奴的机会,也才给了骑兵反击的机会。
虽然,看上去只要再加一把力,就能冲垮那些已然变得很薄的重步兵阵列,癫狂中的努尔哈赤还是在喷出一口血以后,冷静下来,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现在撤退,我们还能回到建州去,要是再不退,再这样耗下去,那就要灭亡于斯了……”
虽然手下的将领和贝勒并不甘心,努尔哈赤还是强硬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随后陷入昏迷的状态。
想要在战场上撤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奴不得不留下一支大军断后,要不是宽甸那支偏师暴露了行踪,威胁到义州,骆养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