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斯勒点了点头,沉思片刻才开始说话,语速很慢,似乎一边在说,一边在组织语言。
“我们刚才探讨了一下,始终认为伊尔库茨克陷入现在这种局面,俄罗斯族抱团是最大的弊端,早期其他省市的情况与伊尔库茨克没有多少区别,都是俄罗斯族人,但其他省市打开了局面,使得经济发展迅速,以此吸引了大量非俄族人口,并最终逐渐以点带面打破了俄族多数的民族结构,使得俄族抱团没有了可能,但在伊尔库茨其一是因为当初伊尔库茨克城市规模较大,且多有地位较高的俄族,抱团抱得更紧,其二是当时的市府方面没能利用当时伊市刚刚并入阿拉斯加,俄族人还有些人心惶惶,不敢轻易与中央政府作对的时机采用强力手段打破这种抱团局面。因为这两点,致使几年之后,人心初定,俄族人逐渐在阿拉斯加地位上升,他们抱团与中央政府任命的市长对抗自然底气更足,而又因为此前经济未能发展,致使早期没有利用大规模移民稀释伊市的民族结构,到现在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就是因为伊市的发展逐渐落后周边省市,使得伊市民众、官员因为面子问题,逐渐开始形成一种封闭氛围,与其他省市交流少了,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也更有些抗拒,这种封闭使得伊市的发展更加缓慢,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封闭,现在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伊市人很排外,为何排外?”
叶枫听了韦斯勒的话也是颇为认同的,严格来说,第一任市长没有选好,对于当时人口较多且几乎全是俄罗族的伊尔库茨克市如果一开始采用强力手段,在当时他们不敢轻易与中央政府对抗的时机打破这种俄族抱团的局面,也许后面的情况就不会如此了。就算当时这里的俄族人相比其他省市的俄族人更有优越感,无法打破他们的抱团,也可以通过强力手段,通过强行移民来解决这个稀释民族结构的问题,一如当初的加拿大,最开始不就是采用的强制移民来解决的吗。
可惜当时过于顾忌亚洲省市的稳定,加上当时亚洲省市几乎全是俄族人为主,又担心新的外来移民缺乏对阿拉斯加的认同感没有不能大肆迁移到做为新省市的亚洲省市,最终放弃了强制移民这个办法,当然,更重要是因为在其他省市没有出现伊尔库茨克这种严重的抱团局面,几乎所以省市都达到了发展经济并改变民族结构的目标,所以对当时伊尔库茨克的问题重视有些不够,最终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这时马库泽又补充道:“其实这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当时的伊尔库茨克是新并入的省市中城市最大、基础最好的地方,他们没有大举向中央要拓荒性移民,甚至一次都没有,要知道当时哪怕是我在唐努乌梁海都向中央前后要了近十万拓荒性移民,像哈拉尔许多新城镇都是在其后由拓荒性移民组成,但伊尔库茨就不需要。当时也许所有人都以为像伊尔库茨这样的老牌城市,不需要拓荒性移民很正常,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是由伊市本身那些俄族人组成的议会轻松的否决了所有市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拓荒性移民的建议,否决的理由是伊市不需要拓荒性移民来加大负担,伊市这种当时开发程度较高的地方也没有太多的区域需要拓荒性移民来拓荒。而真实的理由呢,现在想来,我估计最有可能的还是他们在当时就是担心大量拓荒性移民的到来稀释伊市的民族结构,让俄族丧失对伊市的掌控权。”
柴凤鸣也点头道:“是啊,伊市没有拓荒性移民的需求吗,不尽然,伊市数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当时也不过是主城区有四五十万人口,其他大部分地区其实也是荒僻地带,假如当时有大量拓荒性移民到来,不但可以让伊市周边数万平方公里开发出来,形成城镇也好,建立工厂也好,或者开发成农牧区也好,总之不但拓荒性移民有拓荒的工作,还可以逐渐让伊市的经济发展起来,也能够形成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进一步吸引就业性移民,那么最终就会跟其他省市一样走上正轨,而不是跟现在一样成为一潭死水,半死不活。看看现在的伊市,不但经济上半死不活,且好不容易新增加的那二十多万外族移民还跟伊市原本的五十多万居民形成了对立,时有冲突发生,这进一步降低了外族移民迁入伊市的积极性。还是弗留科夫到来,这种严重的冲突才勉强得到了控制。逐渐稳定了伊市的内部环境。”
叶枫沉思片刻,最后抬头看向韦斯勒三人道:“那么现在你们的建议是什么?强制移民,将俄族人打散迁出,移入大量其他族人口?但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这么做,就可能引起恐慌,让其他省市已经逐渐接受阿拉斯加统治并融入这个国家的俄族人也不安起来,也许不移出,大量移入倒是可行,只是现在的伊尔库茨克也没有可能消化就业移民,便是荒地也没有多少可开发的,那些荒地田产多半已经被伊市那些贵族富豪们,那些还算有些经济实力的伊市居民们瓜分购买了,否则来一次调整区划,由中央引导一次拓荒,来达到大量移民的的目标基本上也可以逐渐打破伊市俄族占多数并抱团的局面了。”
韦斯勒脸上却浮起一丝笑容道:“拓荒性移民政策现在基本中止了,我觉得也没有再启用的必须,现在的三大工程署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再大量从国外招募拓荒性移民没有好处,一是过度开发,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也是有影响的;二是现在我们阿拉斯加的经济情况好于其他各国,但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大量消化新移民了。不过对于伊市我们三人刚才商量过了,却是很有必要,但不应以拓荒为目的,也不以国外新移民为拓荒主力,而是由三大工程署或者直接由国家打着大规模建设的名义从其他省市移入大量非俄族人口来达到这个目的,比如在伊市郊外征地或利用一些不会有人购买的沼泽地,山岩地等等建大型工厂或工业区,建大型军工设施,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这些工程全由三大工程署或中央部门甚至军事部门来主导,这样一来,其用人等各方面自然伊市就插不上手,议会也插不上手,而根据征地法案,由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特别是军事工程在征地方面是有优先权的,哪怕这些土地已经有主,但在这种国家工程面前,只要国家按市价给予补偿款,现有土地拥有者就必须让出来。而这些工厂或工程建立后,一方面可以推动伊市的经济发展,打破其半死不活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移驻大量建设工人并招募大量就业工人最终达到稀释整个伊市民族结构的目的。当最终其他民族人口远超过俄族人口时,他们的抱团就没有了威力,而随着其他非俄族人为主的新城镇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最后自然可以让那些俄族人在思想上,在观念上分裂,最终打破他们的抱团。”
“更重要是这样一来,就算伊市主城区暂时不可能打破民族结构,但最终可通过大量新城镇的外族移民在议会逐渐形成多数,这样伊市的相关政策就不可能全由俄族人控制了。只要这个局面打破,最终必然能逐渐打破伊市俄族人主导议会并以此合法抗拒中央政策的不利局面。失去了绝对的权利,最终俄族的抱团也没有太多可能了。好,这个建议倒是不错”叶枫似乎对这个建议很满意,闻言呵呵笑道。
紧接着叶枫沉吟片刻又道:“不过重中之重,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形成融合,而不是因此最终形成更大的民族对立,那可不是我要的结果。”
这时马库泽沉吟片刻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伊市与其他省市的交流加深,以及到时新城镇肯定会发展迅速,生活条件会更好,相信现有主城区的那些俄族人最终会或主动或被迫的通过交流融合进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前不同样几乎全由俄族人控制,同样是数十万俄族人,但克市经济发展迅速,民众生活条件好,现在这些俄族人早就融进去了,相信伊市只要发展起来了,同样会是这个结果。”
叶枫缓缓点头道:“嗯,这正是我们阿拉斯加发展并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套路,相信在伊市也应该会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好,看来这次回去,有事做了。”
“那么接下来,对伊市肯定会有大量投入,也会有大量动作,是否仍由弗留科夫继续担任伊市市长?”韦斯勒犹豫了一下,问道。
叶枫抬头看了韦斯勒一眼,最后轻笑道:“当然,他也没犯什么错误嘛,你不是说他刚上任三年,还不能完全体现出他的能力吗,现在我们就再给他一次大机会,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