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南下-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人大约都在四十来岁,左边的一个个子矮矮的,脸瘦长,头发有点后背,一幅黑框眼镜,右边的人比他高一点,这两位老兄都是比较正规的西服,打着领结。
再仔细看,后面靠右边的一个年轻人,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东西,带着柄,看不太清楚,像是一根棍子。
按照田光复的说法,那天的几个人里面,为首的一个人正是四十来岁,个子不高,但是不是照片里这个矮个子中年人呢。
从照片看,这好像是一张山间郊游的照片,几个人神情各异,显得很兴奋,只有那个矮个子还比较严肃。
如果不是此人,田老头说的人又会是谁呢?
如果正是他,那么这个小鬼子来到济南找到三木,究竟有何打算和计划?
如果是他,又为何要拍这张照片,三木干嘛要来这张照片,究竟有何意义呢?
转瞬之间,乔向文的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一个个问号接踵而至。
不管如何,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运用到眼前的这一幕,倒也合适。
三木明里做古董,暗地却是负责刺探情报的日本特务,他为眼前这几个人,又是喝酒,又是泡妞,那么一反常态,期间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
“乔部长,我昨天和三木聊天,有意提到这张照片,他好像很得意,说什么同学原来是国内的专家,以前一直没用武之地,三木还曾经救济过他,没想到,到了山东,为帝国立大功了。”
专家,立功,三木,国内。
一个个关键字眼,电光闪石般,冲击着乔向文的头脑。
这中间,一定有值得探究的真相。
“你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这样,我马上把这张照片翻拍一下,我们要设法让田老头确认一下,你这里暂时不要有动静,悄悄观察,继续盯住三木和林村那里,一旦发现异动,立刻想办法与我们交通站联络,他们会电报及时报告军区的,还有,务必要保护好自己,自己人那里不用担心了,林村那里绝不可以掉心轻心,我们一定要相逢在打败鬼子的最后。”
李洪铭点头,看着乔向文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间谍照相机,很快翻拍了一张。
和白兵一起回到所住的饭店时,住在隔壁的许一梅已经按照他的要求,与军区取得了联系。
许世友司令员亲自安排的三路人马,果然十分给力:
招远游击大队在进出县城的几条路口设置了暗点,各地下交通站经过紧张工作,搜索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有人反映,曾经看见过那五个穿戴整齐的外地人,坐着一辆汽车,连续几天频繁地进出县城;
侦察排报告,经近距离观察,并与周大全的人取得联系,证实蓝莓金矿那里近期未发现任何异常。
还是王克那里的情报最让人振奋,据军区社会部的干探们在招远开展工作,很快查出来几条线索,证实了当初的推断,一来,五人中确实有两个日本人,其余几个是林村派来的陪同人员,二来,这几人在东亚旅社住了三天,然后离开,但是,据秘密调查,办理手续的时候,旅店老板好像听他们说了一下,还要去一趟莱阳,之后回济南省城。
哪一条情报不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勤工作?
在最后的结果到来之前,唯有努力,拼命。
也许,最后这一切都是徒劳,但是,没有这些工作,哪来最后的拨云见日呢?
秘密工作,与公开斗争,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这里,因为秘密,所以秘密,因为秘密,所以更辛劳,更会多做无用功。
关键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谁都不知道结果,谁都不知道哪一个是无用功。
公开战斗,一颗子弹一个敌人,大不了再来一颗。
秘密战线呢,拿着枪,你却不知道去打谁?
听着许一梅的汇报,乔向文再次感受到了许世友司令员的热诚和高效。
当务之急,是要请田老头确认一下照片上的人,是不是就是那天找他打听情况的人。
其次,马上查清这伙人目前的最新动态,在哪个位置,有何动作,下一步准备干嘛。
再有,林村、三木那里,这几天有何异常,万一有,是否与五个人有关,与招远有关。
事不宜迟。
当天下午,他就让白兵和许一梅设法找来汽车,带着照片,赶去了招远的田光复家里。
没等白兵他们回来,文静的电文倒出现了。
当然不是谈情说爱来的,是有了紧急的情报,向他汇报。
连日来,根据山东军区社会部的电台监控,连续截获到日方的电码,虽然很多地方采用了暗语和隐晦的字眼,但是,黄金这个字眼,却反复出现过几次。
报告杜克明部长和罗书记以后,大家一致觉得,这些电文一定与胶东、与金矿大有关系。
也就是说,与挂职胶东军区副政委的乔向文,大有关系。
乔向文很是吃惊。
没想到,自己这头还没实质性动作,鬼子倒开始有动静了。
埋头苦想,梳子一样细细梳理连日来的工作头绪。
鬼子来中国,那是要掠夺资源,山东的煤炭和黄金,前文说过,已经列入了他们的侵华主要目标项目,淄博矿区,在**地下党组织的不断破坏下,产量日渐减少,眼下只能完成原定计划的一半左右,让大本营十分生气,因为这里的煤炭除了支援前方以外,很大一部分被调运回本土。
招远的蓝莓金矿,从三九年的每年出产五万多两,减产到目前的四万两不到,让内阁盛怒不已,华北方面军压力巨大,不但对蓝莓金矿加强了监管,还正在扩大开采规模。
这些,都已经被山东八路军所掌握。
可是,这些电报中所说的黄金,指的是什么呢?
难道,他们准备另外探测、挖掘?
难道,他们已经嗅到了气息,发现了迎风的痕迹?
乔向文电码加密,很快给文静回复:
来电已收,请务必注意检查,有无迎风的字眼?一经发现,立即电告。
发完电报,收好了设备。
白兵他们还没回来。
他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
这种预感,很多从事秘密工作和案件侦破的人都曾有过,它没有依据,不讲逻辑。它来得突然,挥之不去。
写作的人,把这叫灵感。
搞案件的人,把它叫做直觉,专业点,叫非逻辑性推理。
这一刻,这个念头缠绕着他。
迎风那里,要出麻烦了。()
第九十三章抢人大战
第九十三章抢人大战
成败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从事秘密工作的而言,更是如此。
一个好的特工,不只要一个好的脑子,好的身手,更重要的行为特点是追求细节的完美,追求所有环节的不留痕迹,慢慢地,让它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必备的素养。
没有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干特工,也没有一个不注意细节的人,能干好特工。
乔向文正是这样的一种人。
文静传来的电文情况,让他立刻陷进入了冥思的状态。
他反复回想了这几天的工作路线,就像小电影一样,一幕幕放着这几日情景,力求从中发现些问题,长期秘密工作的特点,让他习惯于一个人安静地锁定自己,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拐点,去检讨,去反省。
目前初步来看,已经久久湮没于招远历史的迎风,已经引起了包括**在内的各方面的警觉,这也难怪,黄金巨大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傻瓜都知道,连小鬼子不远万里,从本土喊来了专家考察勘探。
但是,田光复的另外几句话,他也时刻回想着。
除了那五个人之外,还有两个自称燕京大学教授的人,也去拜访过,对迎风的情况同样是关注有加。
日本人,那不要说了,可是这两个人,又会是谁呢?
想着想着,突然心里咯噔了一下。
早春三月,风里还有些寒意,但是,乔向文感到了背上有些出汗了。
不是热的,是惊的。
这样的状态,对于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乔向文而言,极为罕见。
后悔,不是他这样严谨慎重的人会有的心情。
然后,此刻,他有点后悔了。
他后悔,一向谨慎的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
一心想着求证迎风,追寻迎风,打探鬼子的专家下落,却疏忽了一件事。
万一,这个环节出问题了,全盘皆输。
他迅速动起手来,给胶东军区社会部发了一个加码电文:
老人体弱,家里条件差,请速设法带去看病,切勿耽搁。
真是百密一疏啊。
各方面都想着从田老头嘴巴里探听点东西,这本土本色的“老黄金”,此刻成了一本活教材,万一,敌人把他弄起来,这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吗?
必须最快速度,把他保护起来!
忐忑不安中,一向稳健的他有些坐立不安了。
**
白兵和许一梅大半夜才回来。
带回来的情报完全验证了预先的判断。
照片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