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现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秦始皇曾琅琊刻石中说:“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又说:“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从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早有吞并日本之意,徐福东渡,或许正与此有关。
疑团之三,徐福的船队从哪里启航?关于这一点的主要说法有:河北省的秦皇岛和黄骅附近说,浙江省慈溪和舟山说,江苏省海州一带(现在的连云港赣榆县)说,山东省登州湾(龙口市黄县)及胶州湾徐山(青岛)琅琊、成山头说。
从《大秦帝国》看企业运营
作者:董栗序
由侯勇、王志飞、孙飞虎等主演的《大秦帝国》电视连续剧绵绵51集,笔者一鼓作气看完,更能从读事、读人的心境浏览一部历史〃巨著〃。
如果说韩国的《医道》、《商道》、《大长今》是部催人向上的励志剧的话,《大秦帝国》及《白银谷》、《乔家大院》不失为中国几部经典的经营管理读本。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中国西部爆发了一场猛烈的政治风暴。那时候,西方古希腊文明正在灿烂盛开,东方的中国大地则正在发生着一场告别青铜器时代的巨大而深刻的文明裂变。中国西部的一个弱小诸侯国――秦国,被东部的六大强大诸侯国不断挤压,面临亡国危境。秦国君主秦孝公,强烈谋求洗刷国耻,向东部招纳人才以求使秦国强大。
东部的天才政治家商鞅秘密进入秦国,历经磨合,与秦孝公精诚合作,在秦国发动了一场历时二十余年的变革风暴,将秦国建成了战时法治最完备、激励制度最有力的强大政治国家,由此奠定了中国成为统一大国的文明根基。发动并主持这场变革风暴的两位主人公――商鞅和秦孝公,各以自己的悲剧命运融入了历史的洪流……
那么,《大秦帝国》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其一,从组织变革的角度看。
商鞅变法作为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成功的政治经济变革运动,短短二十年,使秦国一个弱穷西陲小国成为一个强盛帝国,国富民强,为以后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改变一个组织延续百年、根深蒂固、骨子里的东西是难上加难。一是组织领导人(国王、董事长)要有强烈的变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变革不成功〃死不罢休〃,全力以赴;二是要有好的变革方略、谋略以及变革谋士、担当,没有好的出路、变革之策,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科学、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落地有声,更不会有好的成效、结果。因此,变革重在执行,最难也在执行,因为牵涉到很多人、很多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更是场政治上的较量和战斗。
其二,从中高层管理层面看。
到底是企业高层重要,还是中层重要?传统观点是企业高层重要,没有高层不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各种资源的整合、关系的协调,但最新的观点认为,企业中层决定企业的成败。有好的战略、想法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推动,战略变不成现实,只能是空想。而中层是连接高层、基层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企业运行变革的中坚力量,变革者、执行者、推进者。因此,作为企业高层一是制定战略整合资源,二是选择人才,共同组建成无坚不摧的团队,方能打赢这场〃变革〃之仗。高层不是十全十美〃多面手〃,必须会招人、选人、用人、留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位置上,天时、地利、人和集一体,创出一番伟业。从秦孝公到卫鞅及其追随者可联想到此点。
其三,从经营人才层面看。
都知道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么如何发现人才和识别人才?通过哪种途径找到人才?如何吸引人才过来?如何用好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除定企业发展方向外,寻找人才是企业领导者的第一要务。秦孝公在百里奚老人指点下,跳出秦国局限,遍布山东诸侯列国张贴〃招贤令〃,以重金吸引人过来,广开〃国门〃,招贤纳士,在识别、考核人才方面,以三月为期,让〃贤士〃深入基层郡县体察民情,考察官吏,拿出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士子的才能安排到各部门任职。好比现在的新进大学毕业生,先从基层做起,到基层实习,了解企业情况,后逐步提拔重用,不可能马上就有好的位置等着你,必先经过磨练,后才能担当重任。又比如盖房子,有木栅、椽子、大梁等,而栋梁是最难得的人才,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之根本、之基石。找到栋梁,给他一个实施抱负、施展才华的舞台,发挥他的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四,从执行力角度看。
《大秦帝国》是部关于企业法制建设,以〃法〃制〃企〃的好读本,更是关于执行力的好素材。现在流行执行力,反映出很多企业执行力低下,有好的战略、计划、方案,就是执行不力,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最后不了了之,坚持不下来,受到阻扰或反对意见就不得不〃流产〃。因此,一是坚定信念,定下来的东西义无反顾的执行到底,不半途而废,中途夭折;二是有好的制度、法律作为好的保证,奖励好的遵守者,惩罚违法者,〃惩恶扬善〃;三是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包括制定者,都得受法的制约、约束,触犯〃高压线〃就得受到惩罚,使他永不再犯,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都成为尊法守纪好的典范。
其五,从企业法治角度看。
企业管理,以前是以经验管理为主〃人治〃,到后来以科学(制度)管理为主〃法治〃,到最后以文化管理的〃人治〃,即〃自治〃,三个阶段。人治(被治),到法治,到人治(自治),实现无为而治。刚开始人少的时候、创业打天下的时候可以人治,但经过一个阶段必须实行法治,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管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一种好的氛围和企业文化,创造一种好的秩序,激励人积极向上创造业绩,抑制消沉、不劳而获、〃好吃懒做〃、〃投机钻营〃之辈,实现企业效益提升、富强、腾飞。
其六,从企业创新变革角度看。
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客户在变,竞争对手在变,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成定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变则昌,不变则亡,停止不前沉醉在眼前成绩只有死路一条,最终只有被竞争对手〃吃掉〃,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只有从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流程创新,直至组织结构本身进行一场变革,寻找一种新的突破口,不断否定自己,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法治〃而非〃人治〃,使企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能走上一条变革图强之路,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成为行业领军,使企业永领不败之地。
《大秦帝国》教给我们的还很多很多,不但但是组织变革,由弱变强的案例典范,更是教导我们如何树立科学、理性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精神,积极向上,勇于变革,发奋图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立企之本,立身之本,立世(市)之本,吃透它,领会它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企业运营中便是一种财富和资本。
让〃变〃、〃变革〃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贯穿于我们工作生活中各个层面,定会脱颖而出,有所作为,自己和企业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富足。
《大秦帝国》为大秦翻案
奥运会后,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将等待观众去检验。
提起历史小说,海内外华人最认可二月河的《落霞系列》(《康熙大帝》、《乾隆皇帝》等);如今,孙皓晖教授耗时16年的《大秦帝国》横空出世,六部十一卷、504万字的大部头著作近日出齐。记者近日连线人在海南的孙教授,他告诉记者,1。3万套的《大秦帝国》已售罄,正在加印5千套,并承诺向全国有效纠错者赠送修订版一套。
辞教职16年磨一剑
作为中国单部最长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是唯一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巨著,描绘了近200年的战国风云与帝国生灭。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