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然,大黄挣脱了苏秦怀抱,“汪汪”叫了两声,叼住苏秦斗篷往庄内扯。
苏秦笑道:“好好好,跟你走。”便大步跟着大黄进了庄门。一瞄之间,苏秦发现一切布局照旧,却都变成了新房子,心中不禁一沉。大黄领着苏秦曲曲折折地来到了水池边父亲的小院子,蹲在门口“汪汪汪”叫了三声,只听屋中一声苍老微弱的咳嗽,大黄呼地蹿了进去。
走进幽暗的大屋,一阵浓浓的草药气息扑面而来。一个年青的侍女正在燎炉上煎药,见苏秦进来连忙站起行礼:“丞相大人,奴婢正在按方煎药。”苏秦惊讶道:“你如何知道我?”侍女低声道:“奴婢原在王室,特被选来侍奉苏伯的。”苏秦心中明白,低声问道:“老人家用药么?”侍女默默摇头,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苏秦不再说话,轻手轻脚地走进了寝室。一盏明亮的纱灯下,面色枯黄的老人静静地躺在榻上,大黄蜷伏在榻前一动不动。
“父亲,季子回来了。”苏秦跪在了榻前,在老父面前,苏秦总是出奇的平静。
老父亲睁开了眼睛,静静地望着儿子灰白的须发、晶莹的玉冠、绣金的斗篷,还有腰间那条粲然生光的六印金带。渐渐地,老人眼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彩,脸颊神奇地泛出了一抹淡淡的红晕。老人目光灼灼地盯着儿子:“季子,你终究成事了,苏家门庭,终究改换了……苏亢对得起列祖列宗了……仕宦无常,好自为之……”老人安详地永远合上了双眼。
苏秦静静地看着父亲刀刻一般的皱纹缓缓舒展,苍白枯黄的脸上写满了平静与虚无,变得婴儿般平静安详。人世的沧桑忧患留给父亲的痕迹,连同父亲的生命一起,从此永远地消逝了。
“父亲,你心里舒坦,走得安宁,季子也无愧于心了。”苏秦站了起来,为父亲盖上了那方大大的白布。大黄人立起来,呜呜低吼着反复嗅了一阵老主人的身体,静静地蜷伏在榻前不动了。
三日后,苏家简朴隆重地安葬了父亲。陵园是老人生前自己选好的,在苏家地面的一座小山下面,一条小溪流,一片松柏林,倒也是平实幽静。苏秦深知父亲秉性,坚执婉拒了周室参与,更没有报丧六国,在一众乡邻的争相帮衬下,平静地办完了这场喜丧。办完丧事,苏秦与家人议定:父亲明大义重事功,无须以周礼守丧三年;苏代苏厉须发奋读书,大嫂大哥与妻子支撑祖业,务求光大。谁知已经是半疯癫的大哥硬是不赞同,哭闹着坚持要给父亲守陵三年。大嫂无可奈何,抹着眼泪对苏秦说:“教他去吧,他跟老父奔波几十年,守着老父他也安心。再说,他也无用了,就让他替二叔尽尽孝吧。”
送大哥到陵园时,却见大黄蜷伏在老父的墓前静静地动也不动。给它留下的一大箱干肉与带肉骨头、一盆清水竟然原封未动。苏秦惊讶了,大黄在这里不吃不喝地守了三天么?
“大黄,吃吧。”苏秦抚摩着大黄,拿着一根带肉的大骨头凑到它鼻头前。
大黄纹丝不动,连低沉的呜呜声也没有。
“大黄,跟我走吧……”
大黄还是一动也不动,只有那两只幽幽的眼睛扑闪着幽幽的晶莹。
“大嫂,给大黄盖间木屋,遮风挡雨了……”
大嫂哽咽着点点头。
“放心去吧,大黄我来管。”不知何时,妻子到了背后,“大黄是孤命,我晓得。”
“你……”刹那之间,苏秦不知如何应对了。孤命?妻子分明在说自己。可是苏秦又能如何?她是自己的妻子,可她与自己却又如此陌生而格格不入,几次冲动都被她那永远矜持守礼的端庄消融得无影无踪。妻子,那是一个多么温馨喷香的向往,可在自己这里如何就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愣怔半日,苏秦对大嫂深深一躬道:“大嫂,拜托了。”
大嫂依旧哽咽着不断点头。
“放心去吧,只怕是我要侍奉大嫂了。”妻子出奇的平静,脸上带着罕见的微笑。
猛然,大嫂放声大哭,捶胸顿足,泪如雨下,跌坐在茅草枯黄的墓前。
三日后,苏秦满腹惆怅地离开了洛阳,没有衣锦荣归带来的奋然,也没有阖家团聚的喜悦。刚毅明智的老父亲去了,忠勇灵慧的大黄活活为老主人殉葬了,辛劳半生的大哥变疯癫了,风风火火明明朗朗的大嫂骤然萎缩了,木讷柔韧的妻子变得更为生疏而遥远了……洛阳故乡的这块土地,处处给苏秦留下了浓浓的忧戚,若非那两个生气勃勃的弟弟的一抹亮色,这块沉沦衰败的土地简直就要令人窒息了。
苏秦赶到大梁的时候,四公子正在焦灼地等待。他们给了苏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楚威王骤然病逝,太子芈槐即位了;屈原派快马密使送来一封密柬,请求迅速促成六国联军,迟则生变。苏秦当即与四公子议定:各回本国落实盟约军马,来春立即赶赴楚国,筹划对秦国发动第一次进攻。
第九章纵横初局(1)
一、燕山幽谷维风及雨
苏秦回燕,燕国当真是惊动了。
蓟城万人空巷,红色人群从郊野官道一直蔓延到王宫门前,鼎沸欢腾之壮观使任何大典都黯然失色。老人们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人山人海,武安君给燕国带来了大运。
燕国君臣郊迎三十里,旌旗矛戈如林,青铜轺车排成了辚辚长龙。燕易王恭敬地将苏秦扶上王车,又亲自为苏秦驾车,引得万千国人激情澎湃漫山遍野地雀跃欢呼,万岁之声淹没了山原城池。谁都觉得,这个给燕国带来巨大荣耀的功臣,无论给予多么高的礼遇都是该当的。百余年来,燕国是战国中唯一的老牌王族诸侯,也是唯一没有扩展而始终在龟缩收敛的战国,没有在值得记忆的大事中风光过哪怕一次,燕国人也从来没有扬眉吐气的时日。如今,燕国成了六国合纵的发轫之国,赫赫六国丞相竟回到燕国就职。一夜之间,燕国成了天下瞩目的首义大国,朝野臣民谁不感慨万端唏嘘欢庆?上自燕易王,下至工匠耕夫,谁也没有仔细去品味这件事对燕国的真实意义,更没有人去想,是否值得为一次邦交斡旋的成功如此狂欢,只是听任那压抑太久的萎缩之心尽情伸展,尽情发泄。
王车上的苏秦,却是一副淡漠的笑容。
面对绵延不绝的欢呼与形形色色的顶礼膜拜,苏秦有些茫然了。同是一个人,在潦倒坎坷的时候没有谁去理睬他,一朝成名,却有如此难以想象的荣耀富贵与崇拜颂扬如大海波涛般要来淹没他。洛阳归乡,国人也对他欢呼赞颂,但苏秦却没有茫然眩晕,反倒有些许真诚的陶醉与喜悦。毕竟,衣锦荣归是人生难得的一种骄傲,纵然这种骄傲不无浅薄处,但它却是一种真实的愉悦享受。
今日不然,燕国朝野的狂热,使他如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他实实在在地觉得,六国合纵是自己的血汗功劳,纵然身佩六国相印也当之无愧。但是,他也实实在在地以为,六国合纵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任何国家,更不会给庶民百姓带来富裕康宁。将六国合纵看成救世神方,将苏秦看成上天救星,实在是一种虚妄。期之愈深,失之愈痛,一旦六国合纵出现危机,光环与泡沫骤然消失,人们又当如何?如果说,国人百姓的欢呼颂扬,苏秦还能释然一笑,那么国君大臣给他的旷世礼遇,则的确使他隐隐不安。他本能地觉得,六国君臣之中,极少有人把握六国合纵的真实用心与本来图谋。他甚至有了一丝隐隐的恐惧:六国合纵一旦立于天地之间,这个庞然大物的命运,已经不是他能操纵的了。
燕易王为苏秦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会,国中大臣与王室贵胄三百多人济济一堂,钟鸣乐动,高歌曼舞,觥筹交错,人人欢欣。席间燕易王拍案下书:拜苏秦为燕国开府丞相,赐易水封地二百里,在蓟城起造武安君丞相府邸。既是武安君,又是开府丞相,这便是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封君拜相”,也是天下君王对臣子的封赏极致,同样也是布衣入仕所能达到的最高峰。燕易王话音落点,大殿中一片高呼:“武安君万岁——”“丞相万岁——”苏秦依照礼仪一躬到底谢了王恩,却没有燕国君臣所期望看到的欣喜激动。但燕国君臣这一丝失望也一闪而逝,便迅速被宴会的大喜大庆淹没了。
三更时分,大宴方才结束,看着峨冠博带的大臣们与灿烂锦绣的贵胄们川流不息地走出大殿,苏秦心中空荡荡的。从始到终,他都没有看见燕姬的身影。她是前国后,只要在蓟城,燕王断无不请她赴宴之理。难道她不在蓟城了?她能隐到哪里去?
“武安君啊。”燕易王从中央王座走了过来,“大宴散去,本王留了几名大臣再与武安君小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