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约耗扇胪跸担僖允比眨涂梢园颜隼锨厝吮涑伤闹沂得擞选
王系和楚系外戚相斗,各自都需要**上的盟友。自己的事之所以要保密,正是因为武安君生前游走于王系和楚系之间,与双方都有恩怨,所以投向哪一方都有可能。
现在王系在朝堂上处于劣势,秦王政因此想到了武安君,想借助他的影响力扭转不利局面,但此事一旦泄漏,楚系马上就会反击。因为楚系与老秦人仇怨甚深,楚系所能采取的最好策略就是把此事扼杀在萌芽状态,让秦王政为武安君翻案的想法化为泡影,以维持本系在朝堂上的优势,继续掌控大权。
自己一旦取得军功,重返咸阳,楚系再想把此事扼杀在萌芽状态就不可能了,如此秦王政就赢得了主动。
接下来楚系将采取何种策略?是坚决反对扭转武安君一案,把老秦人彻底推到王系一边,还是改变策略,利用给武安君翻案的机会缓和与老秦人的矛盾,继而在朝堂上重建三足鼎立的权力格局?
对于老秦人一系来说,若要谋求本系最大利益,当然是与楚系妥协,以重建三足鼎立的权力格局;但对于王系来说,秦王政肯定不能接受,那他的利益损失太大了,他不但没有削弱或者扳倒楚系,反而让老秦人借势而起,将来他受到的挚肘就更多了,当然不能接受,如此一来,他必然要借助武安君一案继续压制老秦人一系,武安君平反的日子就遥遥无期了。
如果咸阳政局如此发展,秦王政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恶果。楚系随即再度占据了上风,而且他们可以借机反击,联合老秦人逼迫王系给武安君翻案,如此秦王政极度被动,局面更加不堪。
对于宝鼎来说,假如形势发展到那一步,虽然他个人是回到了咸阳,重返了王族,但他所肩负的使命却无法完成,他将抱憾终生。
如果宝鼎不是一位穿越重生者,到了此刻他的选择恐怕很简单,就如同苍头的建议一样,马上返回乌氏,静观其变。咸阳的风暴太大了,以他的实力介入其中,想不死都难。幸运的是,他是一位穿越者,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他知道楚系的中坚人物昌平君做了十一年的相国,然后便被赶出了咸阳。秦王政十年吕不韦罢相,昌平君继任;秦王政二十一年昌平君罢相,现在是秦王政十三年,也就是说,距离昌平君罢相的时间只有八年了。
既然历史上秦王政最终还是击败了楚系,那自己现在还害怕什么?跟在秦王政的后面,利用郿城孟西白和夏阳司马氏两个庞大家族的实力,向楚系发动猛烈的攻击。自己攻得越猛,秦王政越是信任自己,自己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能给武安君翻案,甚至给自己的父亲翻案,将来的前途一片光明。
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无可匹敌的优势,战无不胜的优势。
“左庶长,我随你去河北战场。”
宝鼎决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面对蒙恬期待的目光,毅然做出了选择。
蒙恬浓眉高耸,神情欢悦,当即抚须而笑,“公子,军中无戏言,一旦你带着人马进了军营,可就再也没有反悔余地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宝鼎站了起来,伸出一只手,“左庶长,我们击掌为誓。”
蒙恬挺身站起。两掌相击,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公子,来,喝茶……”蒙恬此刻的情绪非常兴奋。事前他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谁知这位公子继承了他父亲的勇敢和血性,竟然当场就答应了,这简直是惊天之喜啊。
当初蒙恬听说宝鼎是个痴儿的时候,非常失望,这导致整个计策不得不就此搁置,但秦王政的顽固坚持给了蒙恬最后一丝希望,或许大王就是对的。果然,大王就是大王,大王的决策果然无比英明,他说宝鼎是假痴果然就是假痴。
现在,蒙恬看到了宝鼎,知道了真相,还帮助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就是在推动局势发展的同时,全力培植宝鼎,把他彻底纳入王系。
其实国尉尉缭的这个计策非常庞大,考虑到咸阳复杂的局势,此策实施的时间大约需要十年,而整个计策的核心就是对公子宝鼎的培养。
这是咸阳权力斗争的需要,宝鼎必须具备越来越大的实力才能给秦王政以帮助。当宝鼎亲自加入这场斗争,他和他背后的力量,还有那些老秦人,也就被统统卷进了风暴,他们会奋力厮杀。这才是秦王政需要的力量,足以帮助他摧毁对手的力量。
苍头为什么毫不犹豫,一口拒绝大王?就是因为形势不明朗,王系目前处于劣势,以郿城“孟西白”为首的老秦人不愿意卷进风暴,但公子宝鼎一旦冲进了风暴,他们还有选择吗?这就是此策的高明之处,最终将迫使郿城孟西白、司马氏和其它老秦人不得不加入王系,与秦王政并肩作战。
宝鼎是秦王政的堂弟,两者在血缘关系上非常亲近,一旦培养成功,必将成为秦王政最为得力的股肱之臣。另外,此策除了让宝鼎迅速成长起来,帮助秦王政击败对手外,也是为未来的大秦培养一位柱石大臣。
大秦王族从樗(chu)里疾之后,宗室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杰出人才。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庶子,惠文王异母弟,因其居住于樗里,故称樗里疾,为人滑稽多智,谋略出众,辅佐过惠文王、武王和昭襄王。武王时,张仪被驱逐出秦,樗里疾出任丞相。武王驾崩,诸弟争立。樗里疾力排众议,从燕国迎回质子嬴稷,帮助其登上王位。嬴稷就是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文治武功异常显赫,就此奠定了大秦统一天下的基础。所以,樗里疾功勋卓著,为宗室之柱石,可惜的是,就此之后,宗室中再也没出现过如此杰出人物了。
回顾武王突崩之时,大秦局势混乱,国祚岌岌可危,如果没有樗里疾这样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宗室重臣坐镇京都,行雷霆手段迅速解决王统,立明君,稳乱局,何来今日之强盛大秦?再看今日,秦王政以弱冠继位,因为缺少像樗里疾这样尊崇的宗室忠心辅弼,导致大权旁落,权臣为祸,在位十三年了,不但未能解决王权孱弱的问题,文治武功更是乏善可陈。
尉缭拟定的是百年大计,而秦王政则要创万世基业,君臣在培植宗室重臣这一点上不谋而合。秦王政一眼看中了宝鼎。宝鼎确实是最佳人选,他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复杂而残酷的咸阳局势下,只要全力培植他十年,绝对可以打造一个栋梁之材。但是,挑选一个人容易,培养一个人太难了,此策最后能否成功,宝鼎能否在**的权力斗争中成长起来,那是另外一回事。假如宝鼎自身能力不够,没能帮助秦王政击败对手,稳定咸阳政局,导致秦王政败了,他自己也就失败了。
然而,宝鼎的外部条件虽然堪称完美,完全符合需要,但内在条件实在太差了。驷车庶长高兴而去败兴而回,尉缭更是失望,不得不重新寻找目标,但秦王政非常固执,坚持让宝鼎走出了乌氏。结果,宝鼎还没到太原,就给了咸阳一个大大的惊喜,但这个惊喜太大了,大得以致于把秦王政吓倒了,怀疑这是个阴谋。
现在,一切都重新走上了正轨,计策不但可以继续实施,而且比预想的更顺利,进展的速度也比预想的更快。
此刻把宝鼎拉上战场,目的就不单纯是给宝鼎积累军功了,而是让他公开亮相,把他介绍给军方将领,尤其是介绍给老秦武人一系的军方将领,让他们知道,他们所期待的人出现了,公子宝鼎终于走出了乌氏,而帮助他走出乌氏的正是大王,如今大王要全力培植他,未来的公子宝鼎将是宗室重臣,大王的股肱之臣。
公子宝鼎的出现,意味着白氏和司马氏的禁锢即将结束,甚至,就连武安君一案,那至今还被深埋在黑暗中让大秦军方无法忘却的噩梦,似乎也有了一丝重见天日的曙光。
如今军方的老秦武人几乎清一色出自司马错和白起的帐下,但自两位统帅先后离世后,一部分将领转投他系,比如关东外系的蒙骜和楚系的桓齮;一部分老秦武人则紧跟着王龁(he)、王陵、麃(biao)公和王翦等几位老秦悍将。
昭襄王驾崩后,王龁、王陵因为年事已高,再加上朝政被楚系所把持,先后解甲归田,老秦武人随即转到王翦和麃公这两位老将麾下。这两位老将一直以来倍受打压,只能在北疆戍守长城,而帐下的中低级军官因为缺少军功,升迁更是艰难。这些人一旦看到宝鼎,看到重新崛起的希望,心中积压了二十五年的愤怒很快便会爆发,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非常可怕,而这才是蒙恬极力引诱宝鼎马上赶赴河北战场的真正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