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泽在躺椅上破口大骂:“小妮子不是夸口会做生意么!底下人跟我报说,这个月的物价又涨了六成!怎么搞的!做不了,我换人!百姓都要饿死了!我大宋开国以来,何时有过如此荒唐的时刻!”

    宗泽是进士出身,嘴炮能力一流,上来从太‘祖开国说到了仁宗盛治,从赵韩王说到包龙图,成语用典无一不准确,直说得潘小园惭愧低头,觉得自己成了历史的罪人。

    不敢跟他顶嘴,直接打包票:“先生不必多虑,奴家自有计较。等下个月,包管物价回落。”

    宗泽不满意:“下个月?那这个月老百姓吃什么?”

    这人不懂经济。潘小园只得赔笑解释:“就像上阵打仗,总得有个‘战机’嘛。这个月就先艰苦一下,不能打草惊蛇……”

    宗泽哼一声:“听说你在派人收购酒楼产业,都买到自己名下了?”

    潘小园一身冷汗,连忙澄清:“这是为了将官府撇清,避免商户们警觉,因此不能用公家的名义。”

    正琢磨着如何支吾,才能不让他认为自己是中饱私囊,那边宗泽却乐了:“随便你!我也看不惯里面笙歌燕舞的!买来拆了最好!就是别像那个武松似的,破坏治安就成了!”

    她可舍不得拆,赶紧说:“这个,酒楼可以改造经营。譬如……譬如,不再卖什么河豚膏蟹,而是给禁军制作军粮,这个总行吧?”

    宗泽也就是敲打她一番,不让她趁机谋取私利。于是吼几句,就给她个台阶下:“总之,下个月之前给我把物价降下来!我就不追究!不然——不然,哼,我拼一条老命,也要治治你这小妮子不可!你休要小看我的人脉!”

    她连忙低眉顺眼万福:“那是自然。奴家不敢胡闹。我们联军兄弟这么多张嘴,奴家也看不到他们挨饿,定要尽早恢复物价才是,不然他们也不满啊。”

    提醒一句,你也别小看我的拳头。这些兵听我的,不听你的。

    宗泽如何听不出来,冷笑一声,挥手:“下去吧。”

    潘小园跟他讨价还价:“烦请先生耐心等到下月月底。”

    *

    与此同时,以唐员外为首的东京商业巨头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商会”成员聚在一起悄悄商量:“米价已经涨到一千钱一斗了,是不是……该出手了?只怕夜长梦多……”

    这是有点良心的。老百姓天天堵在门口请求售粮,有声辞恳切、作揖磕头的,也有直接开骂奸商十八代祖宗的,但凡心理素质稍不过硬,就觉得要坚持不下去了。

    甚至连自己家里的吃穿用度也不得不缩减。原本顿顿铺张浪费、连家里下人都吃的是精米白饭,眼下不得不考虑缩减开支,将所有的余钱按照“商会”的约定,投机到私囤货物的伟大事业上。虽然商户们摩拳擦掌等着赚钱,耐不住家里的娇妻美妾、稚儿幼女,一个个全都在闹意见。

    唐员外却觉得还有等待的空间:“再看看风向。京城里没有穷人,就算涨到两千钱一斗,照样有人来买!没钱的……没钱不会借贷?只要官府不管咱们,谁能把咱们怎么样?”

    众商户纷纷道:“官府连打仗都管不过来,哪有功夫管经商?老百姓饿不死就成了!”

    唐员外笑道:“咱们当然不能让老百姓饿死,不然损折福分。不过……在商言商,咱们谁也不是佛门高僧。放着好好的利润不赚,那也不配在京城里落脚经商不是?”

    一群富商巨贾心安理得地发战争财,约定月底之前不许私自出售存货,静待米价涨到两千。歌伎舞姬,美酒佳肴,尽欢而散。

    作者有话要说:  好像今天又是经济课( ̄▽ ̄〃)

    宋代一升等于今天的0。7升左右;宋代一斗等于十升,换而言之,彼时一斗米就是今天7升米,17。5斤,也即8。75公斤。

    再提醒一下本文开始时的物价:武大的一扇笼炊饼=20个=40文钱。

    武大舍不得买的一升雪花面粉是30文钱。

    北宋末年直到南宋初,物价飞涨得厉害。

    ‘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工联和罢工》1860年伦敦版第35、36页,引自马克思《资本论》)

第282章 抛售() 
这边“商会”宴席刚散; 一个黑影从空中蹿出来; 猫着身子穿街过巷,直接溜到潘小园府上。

    潘小园听完董蜈蚣的低声汇报,气得秀眉倒竖,鼻子都要歪了。

    “老百姓饿不死就成?——他们也配说这话!成了,多谢你,去管贞姐儿支报酬。”

    窃取情报的勾当; 照例是按盗门规矩来付钱。但这也非董蜈蚣坐地起价。譬如此次溜进唐员外府上,据说是依仗了十几位盗门同行,有的放风; 有的探路,有的负责转移视线; 有的在后面接应掩护——这才能做得万无一失。因此也不能让他们白干。

    时迁已经随了大部队北伐; 眼下不知在哪棵树上转悠;京城里的盗门同行不多,本事也马马虎虎一般般,能探出点情报就是立功; 她不做奢求。

    照例去度支司巡视了一圈,检视国库的运转情况。度支司主簿愁眉苦脸; 给她递来一封言语浅显的书信。打开来看,好看的瘦金体; 是太上皇赵佶的哭诉:生活水准下降太快; 每天居然只供四顿,每顿居然只剩了八菜一汤三点心,连绘画的颜料都换成了手感糟糕的大路货。当初说好的优待呢?诚意呢?

    他身边的看守们都是不太识字的好汉; 也知道朝他们提意见等于白提,想起来那日的温柔美貌女土匪,或许会心软些个,怜惜怜惜他这位百年不遇的艺术大家。

    可惜太上皇不了解这位女土匪的本性。但凡涉及钱财支出,她是头一个不会心软的。

    立刻驳回了赵佶的诉求:“不管!物价都涨上天了,他还盼着每天山珍海味呢?再提意见,顿顿杂粮粥、下水汤!”

    想了想,还觉得治标不治本。不能总把太上皇当吉祥物供着,多少兄弟的吃穿用度,都比不上他的百分之一呢,想想都心疼。

    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翰林图画院还没撤吧?”

    “翰林图画院”是当朝的“中央美院”,汇集天下顶尖艺术大师,授予“翰林”、“侍诏”的身份,领取国家俸禄,研讨学习,专工书画。而太上皇赵佶则是当之无愧的博导级院长,据说曾经七日七夜待在院中进行学术探索,不知疲倦。在他的亲自领导、执教和关怀下,画院走出了米芾、王希孟、张择端、费道宁、戴琬、王道亨、韩若拙、赵宣等书画名家,为中国艺术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旁边几个小官吏都知道她秉性,又逢迎巴结,听她这么一问,抢着回:“没,没撤!夫人要裁撤画院不是?下官们立刻去办……”

    潘小园连忙叫停:“不不,这个可以留下。养几个画家,置办几套笔墨颜料,又花不了多少钱。”

    顿了顿,还是要确认一下,又加一句:“是伐?”

    众吏笑道:“这倒是。”

    “劳动最光荣,要吃饭得靠自己的双手。让太上皇去书画院当个画师、讲师什么的,每月按翰林待遇给他发俸禄。要是有佳作出来,再发奖金。以后让他学会自食其力,要想吃八菜一汤,得拿作品来换。”

    众吏面面相觑。潘夫人简直大雅若俗,书法绘画这种艺术活动需要灵感堆砌,哪能像做饭烧菜一样定量产出呢?要是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听到她这么一句亵渎之言,可要龙颜大怒了。

    潘小园假装看不见大家的怒火。自己又不是没经验。手速是练出来的。过去的扑街写手潘六姐,追求灵感追求风格,还不是一天写不出几百字。然而当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也能奇迹般的日更六千了。

    然而那都是久远的过去了。叹口气,谦虚地想,现在的自己,除了给人讲讲故事、赚赚钱,也没什么其他特长了。

    意气风发地拍板:“就这么定。太上皇初学赚钱,可以适当优待,每个月发双倍奖金。”

    *

    然而生活水准下降的不止太上皇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