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服方貌就困难一点。方貌曾经把鲁大师算计到池塘里,她爱屋及乌,对这位三大王有点爱戴不起来。
但当此非常时刻,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他,顺带拉上金芝公主做后盾。
“三大王,当初和梁山的约定,可不包括我们拜方教主做皇帝。”
方貌不耐烦:“我晓得!”
“就算你们想推方教主登龙椅……”
“我晓得!”
方貌被这两个小囡弄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更不知方金芝是开玩笑还是真试探,心中突然没来由发颤。
“圣女……现在不说这个……”
潘小园笑道:“你看,你们自己人也决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为了避免纷争,那个什么皇位,暂时不要也罢,是不是?”
跟这帮七窍玲珑的大哥大叔们整日打交道,潘小园觉得自己的口才逐日提高——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大哥大叔们看在武松的面子上,都让着她些个。
方貌再抽一口气。以这小囡的叛逆程度,怎么平安活到这么大的!
殊不知,这满幽州城里的几万号人,不论出身背景,数她对“皇权”最无敬畏之心,这才能独辟蹊径,说出那些旁人想也不敢想的话。
方貌思索半晌,最后说:“做曹操。”
*
当然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是万万不能对岳飞说的。潘小园见岳飞似是相信了自己的话,这才笑着站起来,门帘掀开,唤一句,武松和方貌早等在外面,立刻进来。
潘小园觉得自己成了六方会谈的主持人,尽量保持气场,笑着给大伙都沏盏茶。
盈盈湖蓝袖口带着闺房气,任哪个不明真相的人看来,都觉得她大约只是个白矾楼里伺候人的。
熟料六只眼睛都留意着她那张檀口,等她发话呢。
“兵谏”这个词,以前旁敲侧击,不是没跟岳飞提过。难道冥冥之中,已经料到了今日这番游说?
看了一眼岳飞神色。点头等她说。
岳飞神色淡淡的,琢磨她这句话。
武松和方貌对望一眼,欲言又止。当初跟她商量的时候,语气似乎没有这么归顺?
可听她这么一转述,似乎也挑不出毛病。
立刻明白了,赶紧打住。几万颗思想各异的脑袋,如何能夸这个海口。万一有人不服,背锅的是自己。
武松看一眼岳飞,仍然有点记恨他方才那次几近开战的调度,唇边浮起一个看不出欢愉的笑:“你先保证一下,你那一千多‘岳家军’,都得跟你一条心,莫要我们前脚出了帐子,后脚被你手下当叛党给围攻诛杀了。”
岳飞耳根慢慢红起来,“保证不会。”
总算磕磕绊绊达成了协议。大家互相看一眼,各自一笑。武松立刻提议:“击掌为誓,谁都不许反悔。”。
第253章 统战()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从此开始!
本章从此开始!
‘
人员混杂、大多底层出身的南北联军里,悄然开出一个“宣传部”。小说其实便是朝廷中“礼部”和“翰林院”的相关职能,此时头一次出现在军队里。
‘
当然名字也要换成一个更接地气的。外面跟几位大哥一谈,不识字的鲁大师评论道:“这不是讲经么!洒家过去在五台山……”
‘
一群人哈哈大笑:“讲经说法!军队里也要讲经说法!”
‘
难不成叫“讲经部”、“说法部”?
‘
最后讨论决定,就简单粗暴的叫“传令司”,负责一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对内宣传。其实具体细节也用不着发明创造,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些满腹诗书的文人肚子里,早就装着一箩筐的史料典故,指引着一群目不识丁的土匪,慢慢的开展思想建设工作。
‘
过去的思想建设工作进行得十分随意。主要是吴用负责,哪里有人不满,就去哪儿讲一通“替天行道”,直到把人说服了为止。
‘
而眼下联军扩大,思想纲领也不止“替天行道”这一条。于是“传令司”里招募了几十个口齿伶俐的各地好汉,把新制定好的规章纲领,用平实可信的语言传达到军中每个角落。
‘
比如:
‘
“不许再提'夺鸟位'!尤其是当着个岳飞的面儿!咱们这是去兵谏,兵谏,懂不?……不一样,当然不一样,总之是替天行道……”
‘
“不……不是跪皇帝!大伙儿这么想:清了君侧,不就是把皇帝变成光杆将军了么?再说了,咱们是要杀贪官的啊!”
‘
“人家明教兄弟晨祷吃素的时候不许笑话,影响团结!……”
‘
“对外自称是义军!凡是泄密的,一律砍头!……”
‘
“乳制品的十六种好处,背熟没有?……”
‘
总体由萧让萧秀才负责。这人笔下龙蛇烟花,无论多糙的道理,都能给写出子曰诗云的可信感来。
‘
明教那边也做了相似的工作。譬如明教教众恨官入骨,在江南时,若遇到了贪官坏官,绑架虐杀是家常便饭。此时为了大局,也就必须有所收敛,严加管束。
‘
至于统一战线的“统战部”,潘嫂子负责总调度,而具体的细致活计,理所当然让吴学究来发光发热。名字也改成了更为浅显易懂的“聚义司”。自从梁山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大伙时隔良久,终于重新听到“聚义”两个字,嗟叹不已。
‘
“聚义司”主要负责将所有可团结的人团结到一起……不光包括联军内部的梁山、明教、岳家军,更包括广大国土上那些各行其是的有生力量。潘小园监督着,抄写发布了几章红头文件,旨在避免因背景、语言、文化、政见而引起的同室操戈。
‘
准备完毕,即刻出发。联军分拨两万防守幽州。幽州虽然局势不稳,但自为虎狼之隘,扼守华北咽喉,况且天高皇帝远,官兵不敢来,已经被联军慢慢经营起色,这个“根据地”不能放弃。
‘
至于留守的人选,武松略一沉吟,试探问道:“呼延将军……”
‘
老将呼延灼应声站出,笑道:“你不用问了。驻守边关,卫国抗敌,正合我意!我这把老骨头,还是不怕再会几次金兵鞑子的!”
‘
大伙肃然起敬。都知道幽州军情险恶,谁留下,谁就相当于半条命提前献给了国家。
‘
杨志也站出来:“洒家留下。”
‘
身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杨志对于“杀去东京”的伟大目标,跟风喊过两句,其实热情并不太高;平生第一愿望,便是把一身本事卖与国家,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之前落草水泊,实属情非得已;此时把守国门,也算是多年的夙愿完成了一丁点。
‘
另外几位前军官……关胜、孙立、索超……均是一个打算。毫无二话,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如此,幽州留守五名将领、两万精兵,也算是有了八分的保障。
‘
再派两个韩民毅手下的降兵,快马加鞭去临近的保定军、河间府报个捷,宣称幽州城已经成功防守,眼下安全无忧……这么做,一是骗朝廷定时来运送粮草补给,二是稳住朝廷,不让“幽州割据”的消息传出去。当然这些降兵也不是单独出发,身边都恶狠狠的跟着联军的“保镖”,确保他们传递了正确的信息。
‘
其余人众轻装收拾,绕过热闹州县,低调前行。起先离开梁山之时,不少好汉将家眷安置乡下,此时路过山东边界,顺带将一些人接到队伍里……都知道此去一番,要么成功,要么北方土地沦为敌手,自家老小跟着大军,更安全些。
‘
一路上果然如明教所料,各州县虽有军兵防御,都是老弱虚冒,又怕金兵,鲜少有敢出城的。
‘
行来一路,屡见民生困苦。尤其是被金兵劫掠过的地方,或是传闻金兵要至,被地方官府放弃的地方,只见一片片良田沃土都荒着无人耕种,野狗在杂草中出没,残破的农具无人维护,弃在荒野当中。甚至偶有看到浮土间的饿殍,早被野兽啃食得不成人形。
‘
也过不下去的百姓,逃走的有之,落草的也有,用仅有的一些武力,转而盘剥更弱小的人。
‘
尤其是行到太行山里,联军里一群老江湖都不敢掉以轻心,纷纷说这地方民风彪悍,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