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关于东京城的城门:东京共分外城、内城和宫城。圆圆小队进城的是外城的新宋门,位于城东。货郎地址中提到的“旧封丘门”是内城城门,位于城北。

    ‘

    群里发了北宋东京城详细地图,大家可以参考。(群号和加群方法在111章)。关于东京城城门全貌,可以参考《北宋东京城建筑复原研究》 张驭寰著。

    ‘

    北宋末年,东京基本上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在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城门没有一名士兵把守;城墙上也没有任何防御工事;有一段城墙还坍塌了。进入城门之后,也不见任何城防机构驻扎,只在靠近城门的城内大街边设一个商税所,向进城的货商收税。一名闲汉模样的人还登上城楼,探身看着大街上的人来人往。而一队骆驼队(外国人)正在通过城门,显然没有任何海关出入境检查。

    ‘

    关于“五花八门”:一半是江湖传说,一半是作者杜撰,切勿当真:)。新副本,新地图,新势力。

    ‘

    最后找到一个观看高清《清明上河图》的地址:

第153章 纸醉金迷() 
但凡混江湖的大哥大姐们; 不论本事如何; 讲究的是互相给面子。毕竟天下之大,不论混出什么名堂,对于多数人来说; 都只停留在“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阶段。真人尊颜如何; 江湖上道听途说,也不见得太准确。譬如宋江在清风山被当做路人捉去,倘若不是“无意中”透露出自己姓名; 早就被炖成了人肉心肝下水汤,进了燕顺王矮虎的尊胃了。

    因此名气很要紧,名头是万万堕不得的。对于盘踞在各地的地头蛇,大伙讲究个入乡随俗,到一个山头; 守一个山头的规矩; 给足对方面子。

    过去在梁山占山为王,当之无愧的山东老大; 任凭哪路黑道兄弟经过; 都免不得拜山送礼; 在那“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面,表达对梁山事业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全心支持。

    而现在; 风水轮流转; 倒要梁山好汉去拜别人的山头,虽然知道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但大伙以前霸道惯了; 免不得有些愤愤不平的憋屈感。

    还好一队人里不缺老江湖。武松当即调兵遣将:“燕兄弟,你带着其他人,先找客店安顿下来。我记得东水门内有久住王员外家,还算干净。要是那家客满,就去北边岳庙等候。我和……六娘,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那群骗子。”

    最后一句话,咬得有点犹豫。虽然知道其他人定然没意见,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个“任人唯亲”。潘小园脸上微微一红,决定这次不跟他唱反调。

    不过他有他的考量。倘若大伙一起行动,未免给对方传达一个如临大敌的讯号,让人看得轻了,况且若是万一出事,连个接应报讯的都没有。

    因此少数领头的出面即可。剩下一队人也需要个靠谱的领导。潘小园和燕青都是拿主意的,倘若他点了燕青一起,两个人加起来的做生意天分,不及潘小园的一根手指头……其中一大半都是燕青拖的后腿……人家难免起疑。

    再说,他可还没忘,潘小园眼下是“戴罪之身”,虽然这个秘密并没有和其他同伴们说知,但他自己心里有数,得好好把她当犯人看着。

    要是把她和燕青都带去呢?两个人都是“领队”,享有同等的决策权,遇到什么事,拍板之前难道还当着别人的面商量一番不成?

    因此不如让燕青去领导剩下的人马。武松有自信,也不缺他那一份武力。况且小乙哥懂人情世故,要在鱼龙混杂的大都市里顺利落脚,是他发挥特长的时候。

    燕青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大哥放心,我们就去那个王员外家,等你们回来吃晚饭。”

    武松笑笑,大言不惭地回:“午饭也给我预备着。”

    又装逼。潘小园看他一眼,心里头悄悄乐一声。

    *

    大伙随即兵分两路。燕青带人去住店安置,武松带着潘小园转而往北,去拜风门的山头。大家互相嘱咐两句,都知道武松是不太可能吃亏的,轻轻松松地道别。

    潘小园这才轻声跟武松说话:“你方才在小乙哥跟前接什么大名府的话啊?”

    武松不解:“怎么了,开个玩笑。”

    一句话说过,也知道她为什么敏感了。人家燕青好好的在大名府住着,转眼让“梁山贼寇”烧了家园,带上了山,虽说是他自愿落草,眼下混得不错,那卖身契多半也随着付之一炬,但毕竟故土难忘,哪能随便开大名府的玩笑呢?

    在这方面,武松毕竟心思粗糙了些。但他随即说:“燕青没那么小心眼,又不会怪。”

    潘小园忙道:“那是,那是自然。”

    提醒他一句,就此打住,不然就成挑拨他兄弟关系了。

    不过除了这事,她也没太多说话的心思。眼前的一切新鲜有趣,单是新宋门大街这一带,就把阳谷县最繁荣的县衙广场比到了尘埃里。武松是见识过东京城的,此时不慌不忙地带着她穿过拥挤的人群,对旁边的喧哗热闹一概不感兴趣,只是偶尔扫一眼混在人群中的官兵——大多也在闲聊、喝茶、看热闹。

    自己好歹也是见识过后世的人山人海的,潘小园觉得不能被他比下去。眼花缭乱的还没来得及多瞧,旁边有人凑上来了。

    是抬轿子的。其中一个领头的笑嘻嘻地拉生意:“这位官人,舍得让你家娘子在外面踏风尘走路?不如乘小人的轿子,你们去哪儿?”

    武松本能一挥手,就要解释“这不是我娘子”,潘小园在后面一拉他衣襟。费那口舌做什么。

    随口问:“去北边旧封丘门,要多少钱?”只是了解一下首都物价。

    那抬轿子的一听她口音,就明白不是本地人,笑嘻嘻道:“哟,那可远。不过今儿开市第一单,小人给你们个好价钱。”说着手一比,两根手指头。

    潘小园一惊:“二百?”

    那轿夫笑道:“娘子不常进城吧?咱们东京什么都得贵一点儿,你去问问别家,遮莫都得二百五起,哪里找小人这般价!”

    潘小园笑了。欺负我们外地人不成?

    拉拉武松,“咱走,我又不是小脚。”

    那轿夫开始还追着武松,这会子也看明白了这俩人谁管钱,转而追着潘小园,叫道:“嗳,娘子别走,给你们一百八……一百六……”

    潘小园寻思片刻。其实轿子的价格倒没她想的那么离谱,只比阳谷县贵一点点。记得当年不小心上了西门庆的轿子,坐上去就后悔了:几个轿夫走在街上神气十足,旁边升斗小民纷纷让路,完全是五星级待遇。

    可东京就不一样了,大小轿子遍地走,经常还得跟行人车马抢路。究其原因,大约还是因为经济发达。在阳谷县,轿子属于稀缺奢侈品,只有官宦人家才会需求,价钱便水涨船高;而在这里,算是个正常商品,有竞争,价格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她犯了职业病,正分析着,听武松说话了,声音有点犹豫:“旧封丘门确实挺远,要走半个城,咱们也不缺钱。”

    潘小园赶紧摇头笑道:“不,我可不愿意闷在里头,我还想看景儿呢。”

    坐轿子有什么意思,跟他并肩走路聊天多惬意。东京城民风比阳谷县开放许多,虽有一顶顶小轿穿梭街头,但也不乏妙龄妇女抛头露面在街上走,不缺她一个。

    那轿夫眼见没指望,摇摇头,去拉别的生意了。

    武松大约也明白她心思,朝她一笑,也不多说什么。可没走两步,又被堵住了。

    “官人是去旧封丘门的?上车呗!一人二十钱!”

    潘小园抬头一看,只见路上一个敞篷小骡车儿,上面载着几捆新鲜萝卜,还坐着两三个百姓,有男有女。其中两个人给那车夫付一把钱,跳下车走了,便又空出来两个位子。那赶车的正朝武松招手呢。

    武松一见,拉拉潘小园袖子,大步过去,笑道:“咱们坐车。”

    潘小园乐了。今日长见识,古代版的拼顺风车。

    那赶车的把潘小园拉上去,见小娘子娇怯怯的,还特意找出个藤编坐垫给她。然后武松跳上车,那车明显往下一沉,前面的骡子喷出一口粗气。

    那赶车的心疼地拍拍骡子脑袋,改口:“官人对不住,你得给三十。”

    潘小园笑道:“他哪有那么重!二十五!”

    武松轻声笑道:“这么便宜,就别讲价了。”抬头对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