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说,你……你师父,周老先生,在……在阻挠这个盟约?因为这件事,你和他翻的脸?”
史文恭咳了两声,她轻轻给他拍了拍后背,拍出一句支离破碎的话:“十年前,大宋钦差渡海……以、购买马匹为名,秘密与金酋会盟……双方约定,等到时机成熟,便会……互换信物,盟约生效,南北、南北同时出兵……灭了他娘的辽狗。”
并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前面一直是条理清晰的历史课,最后却突然来了句粗鄙脏话,竟也多了些文雅的意味。
潘小园紧张得左手捏右手,还得勉励维持一个冷静的外表,点点头,表示自己对这话并非全盘接收。
“照这样说,大宋这边的信物被……被什么人截下,从此江湖不见?史官人也太看得起咱们江湖宵小了吧。”
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动范围,通常会对朝廷官兵避而远之。要是大宋真要遣使送信,派他几百个卫兵护送,就算是经过水泊梁山脚底下,大伙也会明智地不去惹这个麻烦。
史文恭似乎早就料到她这句质疑,精神微微一震。
“无怪娘子起疑。这信物,却是真真切切由江湖人士递送的。不仅如此……当初会盟的双方,也都是有江湖背景的前辈大哥。那个金酋阿骨打不信任汉人,更不信任大宋官家。但他过去……曾受过中原江湖豪士的恩惠,因此对于江湖中人,倒是还有那么一点点放心。”
这几句话若是展开,怕又是一整夜的江湖往事。潘小园决定先不去追究细枝末节:“然后呢?”
“只是……这印信让人截在了半路。恰好那时候,大宋朝野出了点……震动,和金人的贸易中断,金酋认为我汉人不守信用,双方猜忌起来,加上联络不便,盟约不了了之,那印信从此流落江湖。至于流落在何处,想必娘子是知晓的。”
史文恭的这一段叙述,声音弱则弱矣,语气却凝重干练,一点也没有以往的贱腔调,甚至颇有些正义凛然的感觉。
潘小园呆呆点点头。何止知道,她还亲眼目睹了密信的重出江湖,并且当了一天的保管人,将这东西带在身上,跑了半程的马拉松!
史文恭继续说:“江湖中人,或多或少也知道一点这其中的奥妙……江南明教只知道这东西是个兵符,可以调动朝廷兵马,因此,嘿嘿,眼巴巴的赶过来……公孙胜……当年我刚离开师父的时候,曾经在他的道观借宿……还有、还有……”
潘小园心里乱成一团,正要再问什么,门口突然横插‘进一声低沉的话:“六娘,先别说了,有人起来了。”
武松时刻警惕着周围。此时东方的天空已非一片漆黑。似乎仍然是万籁俱寂,但武松既然示警,必定是察觉出了什么。
潘小园左右为难,小声道:“再等一小会儿!”
转向史文恭,急切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如今有人——那个什么宗翰——希望重续盟约,让宋金对辽开战,挑起北方战火——冒昧问一句,若真是如此,你却又到梁山劝我们趁机揭竿而起,做一番大事,为什么?”
如果真如史文恭所说,他之所以来寻求重续盟约,是为大宋着想,除掉辽国这个肘腋之患,可与此同时,这人又在撺掇梁山造反,背后捅大宋的刀子!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在坑官家,要么他在坑梁山。从他“拜访”梁山的那次结局来看,坑的是后者。
他要的只是把密信骗出来。梁山造反成功不成功,跟本不在他的考量之内。那天群英荟萃之日,若无岳飞来打岔,若晁盖听信他所言,同意跟他合作,说不定密信到手,下一刻人就失踪,空留一山踌躇满志替天行道的好汉。
再或者,若是他更毒些,也可以等到梁山真的贸然“揭竿而起”,他再抽身撤退,任凭梁山骑虎难下,回不得头。
质问的目光看过去。史文恭冷冷一笑:“有人见不得梁山好,我……顺带做个人情罢了。”
潘小园心里一沉,意识到什么不得了的。这人遮莫是个双面间谍,和他牵线的不止宗翰一个!
“谁?是大宋朝廷里的人吗?曾头市那边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怀疑了你,这才……”
史文恭默然不语,大约是在犹豫,又或许,这些答案分量太重,终于让他考虑开个价码,不再免费赠送。
潘小园也知道催不得,耐心等着。就算他开价,只要不是太过分,这些事她非弄明白不可。
宋江领导的梁山,会对谁更有利?
宗翰的所作所为,代表大金政府的意图吗?
这些计划,史文恭还知道多少?
倘若截下密信的真是周老先生,他的意图如何?
为什么时隔十年,现在突然开始行动?
曾头市毁了,还有没有其他的秘密基地?
宋廷这边,是谁在负责密信的接头?他们和史文恭是如何接触的?
……
无数个疑问在她眼前闪过。按照重要程度,飞快地在心中排了个序,耐心地一句句追问。
史文恭轻轻笑了笑,说得却愈发慢条斯理。没说两句,忽然闭了嘴。
眼前一暗,武松轻轻关了柴房门,大踏步走进来,低声道:“好像是你房里那个小丫头。你出去应付一下。”
贞姐?潘小园侧耳一听,果然似乎听她叫了声:“……六姨?”
一觉醒来,邻床没了人,贞姐声音里有点慌乱。
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天飞快地亮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下是历史:
海上之盟乃北宋末年北宋朝廷及金国为了联合力量夹攻辽国而签订的军事合作盟约 。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由于双方接触都因地理上受辽国阻隔,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故称“海上之盟”。
‘
自北宋立国于中原以后,强大的辽国一直位于宋的北方,且时有南侵攻宋的野心,形成宋辽南北敌意对峙的局面。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一段达约一百年的和平,双方之间都没有完全消灭对方的能力。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势力范围内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反抗辽国的统治,屡败辽军,并建立金国,辽国国势迅速下滑。此时北宋君主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认为辽国亡国在即,金国会取而代之,决定联金攻辽,不但可向金以示和好,而且以图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
‘
重和元年(1118年),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乘船渡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
‘
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与中京大定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县天义镇大明乡),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
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络宋。
‘
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顺)及辽南京城。金军撤出城前还将辽南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宋改辽南京析津府为燕山府。
影响
‘
海上之盟签订后,金宋果然合力灭了辽国。但是辽国灭亡以后,宋朝变相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此后金宋边境正式接壤,而金兵果然于辽亡后南侵宋。1126年,北宋便在朝政败坏,国力和军力不振的情况下,遭强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立国168年的北宋灭亡。
————————
为配合剧情进展,本文的时间线和历史稍有差异。
第147章 误会()
潘小园连忙站起来往外走。
身后立刻一声低低的:“娘子……”
她蓦的住脚。史文恭可不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