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大家去卖东西的话大多是去市场那。除了各色商店,主街的两边,摆满了各种小摊,所以,“市场街”成了新的主街,迅速取代了原来镇上老街的商业功能。
今天是正是镇上的墟日,早在唐天成元年就有五日一墟期,每逢墟日赶墟人非常多。
街上人很多,太多了。要是碰上过年过节的时候,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挤!就像上海早上挤早班地铁一样。
小贩们站在街道两旁做生意,摊子一家挨一家,买东西的人摩肩接踵,一个跟一个。20年后的上海的南京路、城隍庙,一定是甘拜下风!
在古镇这里因为村民之间都是非常熟悉的,如果有不认识的外地陌生人从城门进到了村子里面,大家都会稍稍注意,所以居然没有发生过小孩子被拐卖的事。
在村里,小孩子是可以安心的在城堡里到处走的,只要小孩子不往城门外的汽车站走。哪怕一个人走去街上,家长也都是放心的。
谭丽云的小摊位就是主街的街头再下去一点点,林梓晴一个人走到她妈妈的摊位上。
摊位上有个四方桌摆放仙草冻的盆跟碗勺。今天,天气有点热,现在是上午十点多,另外一个大圆桌坐了几个客人在在吃仙草冻。
“妈妈”林梓晴喊了一声
谭丽云,正在一边低头煎着三角糕,抬起头来,看见林梓晴一个人站在摊位前。
“晴晴,你怎么一个人就出来了,街上很挤,你怎么不跟你爸爸一起来?”
林梓晴走到摊位后面逗林梓田,林梓田正坐在一个用木头做的“坐椅子”里。这就是以前的婴儿车,不能推着走的,中间有木栓,防止小孩出来乱走。
“爸爸去奶奶家了,奶奶家今天抓了一头小猪仔,奶奶要爸爸去看看”
林梓晴看着妈妈额头生出的汗,抿抿嘴,没有要求吃东西,习惯性的掏了掏口袋想摸出纸巾,才发觉这个时候哪里有餐巾纸……她连手帕都没有。
“你要吃碗仙草冻不?”谭丽云抬头,她煎好一个三角糕,在围裙上擦擦手,暂时没有把米浆倒进锅。
“我不吃,今天天气热呢,肯定能卖完!”
“姐姐,出,出。”林梓田双手抓住林梓晴,用期盼的眼光看着她,想从椅子里出来。
坐了很久,他满是不耐烦,想下地走走,谭丽云嫌人太多了,不让他出来,只丢了几个木头做的玩具给他玩。
“让弟弟出来吧,没事,我看着他,就在摊位这里,不走开”。
林梓晴把椅子上木栓打开,把林梓田放了出来,他一出来就高兴的一跳一跳的。
几个客人吃完了,付了钱走了,谭丽云把钱扔进旁边一个铁皮做的盒子里。
林梓晴看了一眼盒子里面的毛票,还有几分纸币,几分的硬币。林梓晴跟她妈妈说:“今天卖了多少钱,要不我帮你算算,就当让我练练算术。”
其实她是想看看现在这个时候妈妈能够赚多少钱,以后她好想办法帮谭丽蓉出点其他做生意的点子,卖这些古镇上大多人会做的食物,收益并不可观。
谭丽云很信任的把鉄盒子递过去给她,因为她已经教过林梓晴认识钱币的大小了,也知道她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不错。
林梓晴把盒子里的钱币都倒出来,按大小排在桌子上,林梓田看见了也想靠近桌子去抓钱。
“钱,钱。”林梓田不甘心的望着桌子的钱,一只手伸出去,还想抓。
林梓晴统计了一下,总共才不到三十元,从早上六点就忙到现在,才这么点,刨去成本,一天都赚不到10元钱,这让20年后一百块钱拿出来都不知道买了点什么的她,唏嘘了一下,现在物价真的很便宜啊,这还是墟日呢。
“妈妈,算好了,一共是二十八块三毛五分。”林梓晴把钱都装进铁盒子里,递过去给她妈妈时,顺口问了一句
“妈妈,你想过做点别的什么生意吗?做这个很累,也赚不到多少钱,你考虑过其他方面吗?”
“不做这个,做什么,小孩子家家的,你懂要做什么呢?,好嘛,要不你长大了以后给我出出主意!妈妈呀就听你的换个别的事做做。”谭丽云用个手指点点林梓晴的额头,不以为意的说道
“我……”林梓晴想说,她知道很多,但是自己现在这个年龄,这个小身板,要说出什么,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她沮丧的低下了头,没有再说什么。
“好了,好了,妈妈知道晴晴最乖了,是想让妈妈不要那么辛苦,你啊,只要好好上学,认真读书,以后考上好学校,妈妈什么都不会愁的,知道了嘛!”谭丽云用手轻轻的揉揉了女儿肩膀,本来想摸脑袋的,不过林梓晴戴着帽子呢。
“好……”今天打算出个主意给妈妈的,失败了,林梓晴气馁的垮下肩膀,这条路还长着呢,继续努力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林梓晴除了星期六去学绘画书法,每天放学后都到姨婆家跟表妹一起做作业,跟着黄丰学习那些小朋友学的课本。
林梓晴想要什么,还是要靠自己奋斗,所以她不会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努力跟着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的很聪明,她决定等自己在爸妈心里种下一个自己是个“小天才”的种子后,以后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就会稍稍同意。
转眼间深秋已到,冬天的脚步也要接近了,村里的老人,农闲的时候就开始为家里的小辈们做棉鞋,棉衣和棉裤,这样做出来的虽然穿在身上很暖和,但是限制于现在的布料,大多数穿在身上是有点难看的。
谭丽云每天摆摊回来之后,就拿出毛线开始织毛衣,她的手很巧,织出来的毛衣都很漂亮,林梓晴很喜欢。
前世的时候妈妈给她织了很多毛衣,到最后留给林梓晴的也就只剩下那些毛衣了……
第十六章 主意()
转眼就到了农历十一月,天气变得很冷,古镇上的老人们闲着的时候就手里拿着个烤火笼,拿条板凳门前庭院里取暖,晒太阳。
烤火笼,这也是曾经留存在林梓晴儿时记忆里的一份温暖。
火笼,“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忽为纤手用,岁暮待罗裙。”
旧时闽西北山区遇严寒节令,人们生活拮据,无力添置更多的御寒衣服,全靠烤火笼取暖。或提在手上,或夹于双腿,或放在地上烘脚保暖。
火笼还曾是婚礼上的必备品。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准备一个火笼,里面放两包炭
由儿子送女儿出门,再拿回一包炭。意思是,女儿把自己家的火种带到了男方家里。
手艺好的篾匠师傅还能在外壳上编上一些诸如“年年有余”、“风调雨顺”、“白头偕老”、“恩恩爱爱”之类的吉祥话,以图吉利。
今年这个月没有下雪,往年也会有在过完年的时候突然就下一点小雪,小孩子们也就没了可以打雪仗,吃溜溜冰的机会。
林文山从竹制品厂辞工回家,谭丽蓉也早因为天气冷不做仙草冻了,没有上街去摆摊,两个人都闲付在家。
这天吃过晚饭后,俩个人开始算这一年的帐了,林梓晴正坐在一旁凳子上用热水泡泡脚,天气一冷,她的小脚丫就跟个冰块似的。
帐很快就算完了,谭丽云叹了口气“除去家里的开销跟做生意的成本,我这里今年就剩下不到七百块钱,你那里有多少?”
平时林文山赚的钱都是自己放着,他除了给林梓晴交学费,还有每个月交一点养老钱给父母之外只有家里需要用到大数目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给妻子。
“今年我这里前面剩下了五百六十多,结了两个月的工资是四百三十二块,加一块算差不多一千。”林文山把数好的钱都取出来,放在桌子上。
“还不到两千块,很快就要准备过年吃用的东西,给我们买新衣服的,还有要孝敬老人的,过年走亲戚的人情往来,晴晴下个学期的学费。这么点钱,眨眼就要花完了,我本来还想今年买个电视机,看来是买不上了,总要留着点本钱。”谭丽云看了看林文山又叹了口气
“下个月家里的猪也要杀了,我们家今年就第一个先把猪杀了,这头猪我养一年了,还挺肥大,总有个两百八十斤,留下一半卖掉,年底价格高点,也能卖得三、四百块钱。”
林文山说完就把桌上的钱都交给了妻子,打算接下去的开支让她安排。
一边的林梓晴听完了爸爸妈妈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