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这个人就在韩璋的眼皮底下。
韩璋一跃而起,伸手向那人抓过去。
那人提起刀柄当了一下,然后就像一条滑不留手的泥鳅弹开两步。
韩璋朗声呼喝,“哪个营的是谁?报上名来。”
那人却不说话,淡淡地向韩璋施了礼,转身就要走开。
这一次,韩璋不会轻易让他溜走。
韩璋从小习武,内功深厚,那人练的也是正宗的硬功夫,两个人硬碰硬,一时之间那人不能脱身,韩璋却被困在原地不能上前。
韩璋不禁惊讶,大齐之中能与他打上平手的没有几人,这人不论是拳脚还是身法都是那么的熟练,让人找不到弱点,怪不得副将说是“天生的好手”,韩璋豁然之间被激起了意气,他怎么能让这样一个人,在他的军营里来去自如。
“亮武器吧!”
韩璋提醒一声,抽出了身侧的剑。
那人也舞起了手中的长刀,将要与韩璋的剑锋相交时,那长刀却由劈变挑,改变了方向向韩璋的腰间袭去,而他整个人不躲不避也胸口门户大开,迎上了韩璋的剑尖。
韩璋脸色大变,他并不是要伤这个人,这个帮助他擒拿了枢铭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此时此刻都是令人敬服的齐人。
韩璋要躲避腰间的袭击,又要收回手中的力道,一时之间手忙脚乱起来,等他避过去,那人一下子弹开,几个起落就消失在眼前。
那人竟然算准了他的心思和他的招数,用了最简单的方法脱身。
韩璋一时愣在那里哭笑不得。
“韩将军别急,我让人来追他。”
不知道什么时候,沈昌吉竟然到了身边。
韩璋收回脸上的笑容,皱起眉头看向沈昌吉,他最讨厌的就是这些皇城司的人,每日里在人看不见的阴暗中谋算,随时随地都会冒出来打你个措手不及,皇城司的人来到这里显然也不会做什么好事。
韩璋冷淡地道,“沈提举不是来调查韩御史通敌案的吗?怎么会来到这里。”
沈昌吉并不在意韩璋的态度,“我们是奉皇命查案,但是查的不止是韩御史这一桩案子,”说着顿了顿,“方才那人韩将军可认识?”
韩璋意味深长地道,“韩某不才没能将他捉住查看,若是沈提举找到了人,也告知韩某一声,韩某也想知道,这人到底是什么来历。”
韩璋话音刚落,“砰”地一声响动,一颗红色的火球从不远处升腾而起。
沈昌吉微微一笑,“韩将军,您这话说得吉利……人还真的找到了。”
****************
正常更新奉上。
感谢大家支持教主,么么哒。(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风流()
太阳慢慢升起,天空渐渐被照亮。
皇城司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大动干戈围捕一个人,他们用出了浑身解数,却还差点被那人逃脱,幸亏有沈昌吉带队,才能将那人堵在了深山。
沈昌吉祖上在前朝武德司任职,常年在外将刺探来的各种消息密奏给皇帝,发现本朝太祖有起事之意进宫禀告,前朝皇帝不但不信还加以重责,沈家对前朝彻底失望,干脆投靠了本朝太祖。
从此之后,沈家一直在本朝的武德司被重用,直到先帝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命皇城司掌管宫城内守卫,荒废了武德司刺探、监察的职司,沈昌吉的祖父一身本领也就没了用处,只能致仕回家。
本朝皇帝登基之后发生了惠王谋反案,皇帝才想起来,应该在各地广设耳目,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掌握所有情报,于是朝廷重新开设探视司,并将沈家请回来主持大局,沈昌吉就此脱颖而出。
沈昌吉是沈家最出挑的后辈,不但继承了祖父的本领,为人更为细致,他能将所有细微的线索拼凑起来,近而找到他想要追寻的人。他与地方官员都有往来,就是要借他们的耳目第一时间掌握各种消息,几年前王仁智带给他一张字条,上面提到,庆王可能有一子尚在人世,那人化名赵翎,就隐藏在江浙。
他开始并不当真,但是随着探视司的调查,他渐渐拼凑起赵翎这个人来。
赵翎大约也发现了探视司的存在,做事也越来越谨慎,探视司几次深入江浙都是无功而返。
这样反而让沈昌吉越来越兴奋。
抓到一个难抓的犯人才是他沈昌吉该做的事。
这样才能显出他的不同。
来江浙之前,他已经将王仁智所说的禀告给皇上,在皇上面前他承诺必然抓到赵翎。
这是沈昌吉的性格,只有将自己逼入绝境才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却没想到,镇江战事过后,赵翎和那些人一下子就不见了。
崇明县丞王奉熙走到了人前,仿佛江浙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了他一人身上,但是沈昌吉知道,这是赵翎的脱身之法,打出王奉熙,自己隐藏在其中。
王奉熙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蝼蚁绝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浪,真正会成为祸患的人是赵翎,只要他在这时候抓住了赵翎,就等于将庆王一党清除干净。
这场对决,值得他带着皇城司的精英赶来江浙,而现在,就是他收获的时候。
沈昌吉吩咐着所有人有序地缩小包围圈,将赵翎逼上峰顶,而在那里赵翎将无路可逃。
韩璋赶过来,“沈提举这样大肆围捕一个人,可有什么凭据?”
沈昌吉脸上带着笑容,一双阴柔的眼睛悄悄地观察着韩璋,“韩将军,捉不到这个人,我们兄弟也无法回京复命,若是方才将军抓住了他,或者他能停下来与我们说几句话,也不至于会如此。”
“依我看,这个人恐怕有大问题。”
有什么大问题?韩璋目光中透出几分的疑问。
沈昌吉像是得到了讯号,舒展了眉眼,看来韩璋对赵翎也是一无所知,“将军……这就是我们该操心的了。”
韩璋冷冷地道:“这人武功高强,帮助朝廷抓住了西夏人,就凭这个你们就不能随意伤他。”
沈昌吉道:“韩将军放心,大家都忌惮皇城司,我们也不愿处处留骂名,”说到这里他直起了腰,“但是受君上所托,任何有疑点的人我们也不能放过。”
韩璋微微抬起了眉毛,沈昌吉真正要说的就是最后这半句话。
皇城司的人直接向皇上复命,没有谁能够阻止他们。
沈昌吉下令所有人继续前行。
脚步踩过地上的枯枝落叶,惊了林中的鸟儿“扑棱棱”地飞起来,山顶的绝壁上挺立着一个人影。
他抬起头看着盘旋在空中的鸟儿入了神,风吹过他的衣袂,在众多人面前却没有露出半点虚弱之态,他的身上散发出齐氏血脉中豪迈、刚毅、骄傲、勇敢的性情,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品格,齐氏才能从众多枭雄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天下。
太祖爷被前朝围剿时大败,带着仅剩的十几个兵将,站在绝壁上,立下誓言:今日虽大败,他日定然夺取天下,得胜而归。
这是何等的豪壮。
赵翎如今也是站在悬崖上,他却没有败,他赢了。
庆王死了那么久,他留在江浙,护住了庆王一脉最后的火种,太后和皇上明里暗里争夺江浙,却最终谁也没有得胜。
因为没有人记得谁是太后谁是皇帝,他们记住的只有庆王和赵翎。
如果没有百姓的维护,赵翎不可能在江浙藏匿这么多年,让他逃过了官府,甚至逃过了皇城司的眼睛。
没有王仁智那张字条,皇城司绝不会花大量人力来寻找一个叫“赵翎”的人。
所以这么多年,江浙还是属于庆王一脉的。
而今天,庆王一脉也给了百姓回报,他们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保护江浙,在朝廷官员各有心思纷纷退缩的时候,庆王一脉坚守在这里,冒着被朝廷抓捕的危险,在战争中身先士卒,竭力扭转江浙的局面。
终于,赵翎不带一兵一卒抓住了西夏的枢铭,为镇江之战划伤了最后的句点,因为有了枢铭,韩御史难逃通敌之罪,江浙大部分的官员都会被替换。朝廷因为追查庆王余党引来这样的祸患,此后的几年,不会有人敢在朝堂上再提起庆王余党之事,王奉熙等人也会因此保得平安。
赵翎为江浙的百姓赢了,他给百姓们换来了从此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然而他自己呢,是不是已经想好了结局?
沈昌吉的脸色豁然变了,他还没见过赵翎,不论生死,他都要见到赵翎整齐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