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尽管对方救了我,我还是忍住痛,有些疑惑的问。
没有回答,秦峰赶过去时,也只看到一个裹在长袍中的背影,等他追上去的时候,却没有发现任何人影。
只是在我房间的门口,放着一个玉石雕成的小瓶子,秦峰小心翼翼的打开后,里面是一种淡绿色的有着清香味的药膏。
我双手被怪蛇咬中的地方不过是在流血而已,但是被毒液溅射到的地方,却已经腐蚀了不少血肉下来,最严重的地方,甚至能够隐隐看到臂骨。
并且腐蚀还在继续,如果不赶紧采取行动的话,我的双手恐怕都保不住了。叶凌菲连忙将那支绿色能够解毒的药剂找出来,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用上它。
喝下药剂后不过十几秒钟,伤口腐蚀的速度开始变慢,随后渐渐停止,接着黄绿色的浓水中带着丝丝紫色的毒液,从我手臂的伤口涌了出来,每被蠕动的肌肉挤出一点,我都感觉到如同刮骨疗伤般的痛楚,很快浑身上下都被冷汗浸透。
终于,毒液和脓液都不再涌出,我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没了一丝力气。
“好厉害的毒液!”秦峰一脸的后怕,看看手中的药膏,犹豫了一下说:“这不会是治疗你手臂毒伤的吧?”
我想起刚才出手救了我的神秘人,无法确认到底谁,只是对方的举动以及留下的这个精致的玉石瓶子,说明了对方应该是对我没有恶意的。不然的话,刚才他只需要置之不理,我这次怕是就交代在这条看似不起眼的小蛇上了。
秦峰帮我在伤口上涂抹药膏,一股清凉从伤口传来,原来还残留的那股痛楚顿时消退了不少,虽然伤口还没有愈合,可是我能感到这药膏应该是有用的。
第二天我没有去图书馆,还好在肖蝶斡旋下,叶凌菲带回来了不少资料。
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我想起当时掉在地上的那两三页残页,让叶凌菲重新找了回来。看着这两三页残页,我感觉到有些眼熟,后来还是在秦峰的提醒下,我才反应过来,这几页残页,赫然和当初张阿姨给我的几张草图十分相似!
金沙古卷3 古蜀蛇神第233章 五妇岭(…()
r
张阿姨当给我们的草图,准确的说一共是五张。其中一张画着的是被艾布尔等人夺走的象牙盒子,
可以确认的是,这个象牙盒子里面,很可能是藏着关于巴蛇神的秘密,毕竟这个象牙盒子本,
至于其他的几张草图,其中一张画着的是五丁开山的素描,另外三张分别画着一个巨大的茧状物和一条巨蟒,最后一张是一副潦草的地图,但是地图没有标注地名,
我第一次看到这几张草图的时候,不过是以为张阿姨在暗示我们,只要到了梓潼,就能揭开一切谜题,也就对草图没有太过在意,
可现在,当我看到这几页残破的古籍上的图案时,
这几张残破的古籍其实并非是原图,而是民时期的临摹本,要不然也不会被叶凌菲从图书馆带出来。按照残页上的描述,上面的图是三十年代中期画的,
难道说,这个墓葬中竟然还藏着什么秘密么?我心中一动,感觉张阿姨给我的这几张草图,
将几幅图一一对比之后,
临摹的残页其中相对完整的一张,是一份梓潼境的古地图。看样子,地图上占据中央位置的山丘,和我们前几天去过的七曲山有几分神似。确切的说,
我马上从笔记本电脑中搜出梓潼的现代卫星地图,
而张阿姨所画的草图中那张地图,和古地图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来我以为是因为随手画的造成的差异,可如果将草图放在残古地图上面,会发现两张图大部分是重合的,但有差异的地方,
或许,秘密就藏在这几座山峰之间?而两张重合的地图中间出现的lu径,就是揭开这秘密的通道?可张阿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r
我收起草图和那几张临摹的古籍残页,
两人对我大胆的猜想也十分认同,于是我们当天做了一番准备后,
此地依然是属于七曲山的范畴,本来山上有不少古建筑庙宇的,却在六七十年代被毁,
这个地方同样有着文昌神张亚子的传说,相传他为救父母,在二郎神的帮助下三箭射穿白杨洞借得涪江之水淹许州,将其父母救出。此时,观音菩萨见大水将要淹及民百姓,
但真正让我们感觉到一丝兴奋的,是根据古老的传说,这个地方是“五丁开山”中的壮士“遗剑”
五丁遗剑的传说,是指当年五丁与巨蛇搏斗时,将自佩剑掉在lu旁,不料五丁佩剑并非凡物,剑沉重刺破山体,一道泉水奔涌。每当夕阳西下,月漫大地之时,泉池也光摇拽,明月树影都在池泮辉映成趣,被誉为梓潼八景之一的“剑泉晚照”。r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县民在剑泉的基石修建观音殿,俗称水观音。1986年,七曲山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献记载,
虽然五丁祠是1986年才新建的,距今不多不少刚好30年,五丁祠重建的时间点,
要知道1986年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年份,没有什么特别的。可对于知古蜀历史研究的人来说,
1986年在全范围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当年7、8月份,在成都附近的广汉发现了两埋藏有丰厚宝藏的长方形器物坑,这两个器物坑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在三星堆遗址大规模发掘的同时,1986年还对成都市区的十二桥遗址也进行了发掘,该遗址最下层的出土文物与三星堆遗址最晚期遗存相同,完美解答了三星堆文化的去向问题,那就是当年统治古蜀的蜀王将王宫从广汉搬到了今天的成都,
也就是说,1986这个对于考古界来说十分重要的年份,离成都几百里外的梓潼,突然重建了代表着古蜀文明终结传说的五丁祠,要说这完全是巧合,
几乎不用再多想,我立刻明白过来眼前的这几个山峰,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五丁山,
五这个数字,已经不是第一次显现出自己的神秘,在古蜀时期最为尊崇的是五个神灵,在中原地区的学说中五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眼前的五丁山,
按照传说,五丁是当年古蜀末期的第十二世开明王麾下五个力大无穷的异人,数量不多不少正好五个,
最关键的是,根据我们之前查询的资料,五丁开山的传说似乎不仅仅是一个传说,
清嘉庆版四川通志曾记载:“梓潼县五候台在县北。”r
蜀王本记中也曾说:“秦王献美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其尾不出,五丁共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五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候台。”r
华阳志蜀志亦载:“周显王三十二年(元前337年),蜀使朝秦(秦惠王因数以美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许嫁五于蜀,蜀王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石平台。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塚山。以平台为望堠,作si妻台。”r
明代曹学全所著之蜀中名胜记也曾记载:“梓潼五山,碑志存,有五庙。”“又有隐剑泉,在五丁力士庙西一十步。古志云,五丁开剑lu,迎秦,拔蛇山崩,五丁与秦俱毙于此。”r
又有五岭怀古一诗,专秦美之死一事,诗云:“娥眉欣然离秦廷,为求至尊西蜀行。不识秦王美人计,未入蜀宫先丧魂。”r
这些史料都充分说明了古人对于古蜀的灭亡,差不多就是从五丁通了蜀地和秦的天堑开始的。虽然五丁此举不过是奉贪婪的蜀王之命行事,
我们一行三人,将车停在山脚下,然后步行jin
1986年新建的五丁祠几乎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参观,时间太短了,
我们只需要根据张阿姨提供的草图,
这条lu径自然没有按照现有的道lu进行,反而是需要披荆斩棘,走入附近的山林,直到数十分钟后,
古蜀道也就是传说中五丁开出来的通往秦的道lu,也被称为牛道,以剑门关为核心,北起陕西宁,南到成都,全长450里。如今剩下的遗迹不过断断续续的几十里,大都分布在剑阁县、梓潼县等地,残留的古蜀道至今依然能够容纳行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