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番交涉,使得皇太极自动除去了帝号,
本来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但崇祯却认为是和“叛徒”私自
议和,有辱国体,心中极不满意,当时对袁崇焕倚赖很重,隐
忍不发,后来却终于成为杀他的主要罪状。
①《明史·钱龙锡传》:“龙锡奏辩,言:‘崇焕陛见时,
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钱龙锡
这话也是胡说八道,怎能见人家相貌难看,便说他
不能担当大事?
②《烈皇小识》:“时天威震迅,忧形于色。大小臣工皆
战惧不能仰对,而延儒由此荷圣眷矣。”
③关于这场交涉,因皇太极称帝之后再自动除去,又
向明朝要求发印而不得,在满清方面是受到重大屈
辱,所以清方官文书中都无记载,或有记载而后来
都删去了。但清内阁档案中还留存皇太极天聪四年
颁示的一道木刊谕文,其中公开承认这件事:“逮至
朕躬,实欲罢兵戈,享太平,故屡屡差人讲说。无
奈天启、崇祯二帝渺我益甚,逼令退地,且教削去
帝(号),及禁用国宝。朕以为天与土地,何敢轻与?
其帝号国宝,一一遵依,易汗请印,委曲至此,仍
复不允。”
④《明清史料》丙编,皇太极谕诸将士:“尔诸将士临
阵,各自奋勇前往,何必争取衣物?纵得些破坏衣
物,尚不能资一年之用。尔将士如果奋勇直前,敌
人力不能支,非与我国讲和,必是败于我们。那时
穿吃自然长远,早早解盔卸甲,共享太平,岂不美
哉?”
⑤《天聪实录稿》,七年九月十四日,清太宗致朝鲜国
王信:“贵国断市,不过以我国无衣,因欲困我。我
与贵国未市之前,岂曾赤身裸体耶?即飞禽走兽,亦
自各有羽毛……满洲、蒙古固以抢掠为生,贵国固
以自守为素。”
⑥《天聪实录稿》六年六月,清太宗致崇祯皇帝信:
“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
足,希图大位,而起此念也。只因边官作践太甚,小
国恼恨,又不得上达……今欲将恼恨备悉上闻,又
恐以为小国不解旧怨,因而生疑,所以不敢详陈也。
小国下情,皇上若欲垂听,差一好人来,俾小国尽
为申奏。若谓业已讲和,何必又提恼恨,惟任皇帝
之命而已。夫小国之人,和好告成时,得些财物,打
猎放鹰,便是快乐处。谨奏。”最后这句话甚是质朴
动人。
⑦崇祯五年,宣府巡抚沈棨和清军立约互不侵犯,崇
祯便把兵部尚书熊明遇革职查办,沈棨下狱。此后
他更下旨给守边的官员,任何人不得与满清有片纸
只字的交通。
⑧《明史·食货志》:“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
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乎?”
十一
崇祯对袁崇焕的猜忌,从“请发内帑事件”开始。带兵
的统帅追讨欠饷,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债户对于债主追
讨欠款,不论债主的理由如何充足,债户自然而然的会对他
十分憎恨,如果债主威名震于天下而又握有武力,十几岁的
少年债户除了憎恨之外还会恐惧。崇祯又不敢惩罚袁崇焕和
皇太极谈和。这“不敢”两字之中,自然隐伏了“将来和你
算帐”的心理因素。
该年闰四月,加袁崇焕太子太保的头衔,那是从一品,比
兵部尚书又高了一级。到了下个月,便发生了杀毛文龙事件,
这又增加了崇祯内心对他的不满和恐惧。
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人。袁崇焕杀毛文龙在崇祯二年(公
元一六二九),那是己巳年。早了一百八十年(一四四九),同
样是己巳年,我另一位同乡杭州人于谦为明朝立了安邦定国
的大功。那一年发生土木堡之变,皇帝被蒙古人掳去,于谦
击退外敌,安定了国家。于谦和袁崇焕都是兵部尚书,于做
①
总督,袁做督师,地位相等。两人后来都被皇帝处死,都是
明朝出名的大忠臣。
杭州人在江南虽然有“杭铁头”之称,然而那是与性格
柔和的苏州人“苏空头”相对而言,很少去当兵打仗的。戚
继光率领来平定倭寇、守御北边,后来在戚死后又去抗日援
朝的浙江兵,都是浙东义乌一带的人。
毛文龙所以投军,主要由于他有个舅舅在兵部做官。毛
文龙喜欢下围棋,常通宵下棋,爱说:“杀得北斗归南。”捧
他场的人,说他的棋友中有一个道人,从围棋中传授了他兵
法。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毛文龙的棋力一定相当低,因为他
的兵法实在并不高明。又有一个传说:他上京去投靠舅舅的
前夕,睡在于庙(于谦的庙,在杭州与岳庙并称)里祈梦,梦
到于谦写了十六个字给他:“欲效淮阴,老了一半。好个田横,
无人作伴。”这十六个字后来果然“应验”了:韩信二十七岁
为大将,毛文龙为大将时五十二岁;田横在岛上自杀时,有
五百士自刎而殉,毛文龙在岛上被杀,死的只他一人。这当
然是好事之徒事后捏造出来的。于谦见识何等超卓,又怎会
将他这个无聊同乡去和韩信、田横相比?
毛文龙到北京后,得他舅舅推荐,到辽东去投效总兵李
成梁,后来在袁应泰、王化贞两人手下,升到了大约相当于
团长的职位。他的功绩主要是造火药超额完成任务和练兵,可
见此人是一个能干的后勤人员。辽东失陷后,他带了一批部
队,在沿海各岛和辽东、朝鲜边区混来混去,打打游击。他
的根据地是在朝鲜,招纳辽东溃散下来的中国败兵和难民,势
力渐渐扩充,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带领了九十八人,渡鸭
②
绿江袭击镇江城,俘虏了清军守将。这是明军打败清兵的罕
有事件,王化贞大为高兴,极力推荐,升他的官,驻在镇江
城。但不久清兵大军反攻,镇江城就失去了。毛文龙将根据
地迁到朝鲜的皮岛,自己仍在辽东朝鲜边区打游击。
皮岛在鸭绿江口,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水面距离只
③
不过相当于过一条长江而已,北岸便是朝鲜的宣川、铁山。
当时朝鲜的义州、安州、铁山一带,因为邻近中国,从辽东
逃出来的汉人难民和败兵纷纷涌到,喧宾夺主,汉人占了居
民十分之七,朝鲜人只十分之三。皮岛横约八十里,逃到岛
上的汉人为数不少。毛文龙作为根据地后,再招纳汉人,声
势渐盛。明朝特别为他设立一个军区,叫作东江镇,升毛文
龙为总兵。
那时袁崇焕刚出山海关,还未建功。明朝唯一能与清兵
打一下的,只有毛文龙一军,所以他名气相当大。当时董其
昌曾上奏说:国家只要有两个毛文龙,努尔哈赤可擒,辽地
可复。他这道奏章,当然只有书法上的价值,但由此也可见
到一般朝臣对毛文龙的观感。毛文龙不断升官,升到左都督,
挂将军印,赐尚方剑。天启皇帝提到他时称为“毛帅”,不叫
名字。
天启四年五月,毛文龙遣将沿鸭绿江、越长白山,攻入
满清东部,被守将击败,全军覆没;五年六月及六年五月,曾
两次派兵袭击满清城寨,两次都丧师败归。毛文龙打仗是不
行的,可是连年袭击满清腹地,不失为有牵制作用。那时候
明军一见清兵就望风而遁,毛文龙胆敢主动出击,应当说勇
气可嘉。
天启七年正月,清兵征朝鲜,因为毛文龙不断在后方骚
扰,于是分兵去攻他所驻守的铁山。毛文龙大败,逃上了皮
岛。
他在中朝边区打游击时,虽然屡战屡败,却也能屡败屡
战。上了皮岛之后,有了大海的阻隔,清军没有水师,安全
④
感大增,加之又上了年纪,很快就腐化起来。
他开始发挥后勤才能,在皮岛大做生意,征收商船通行
税,那便是海上买路钱,派人去辽东和朝鲜挖人参。一方面
向朝廷要粮要饷,又向朝鲜要粮食,理由是帮朝鲜抵抗清兵,
要收保护费。朝鲜也只得时时运粮给他。他升官发财之后,对
打仗更加没有兴趣了。当时皮岛驻军有二万八千,战马三千
余匹,皮岛之东的身弥岛驻兵千余,作为皮岛的外围,宁锦
大战之时,毛文龙手拥重兵在旁,竟不发一兵一卒去支援,也
不攻击清兵后方作牵制。袁崇焕当然极不满意,但因管他不
着,无可奈何。天启年间,毛文龙不断以大量贿赂送给魏忠
贤和其他太监、大臣,对朝中当权派的公共关系做得极好。天
启五年,御史麦之令弹劾毛文龙,认为他无用,辽东军务不
能依靠他。魏忠贤极力袒毛,说麦之令是熊廷弼的同党,将
他杀了。这样一来,所有反对魏忠贤的东林党清流派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