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10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念至此,秦王嬴斐沉默了片刻,朝着陈宫,道:“右相,传令宇文拓,加快咸阳大宛道的开凿。”

    “一旦中原战争结束,孤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大军,咸阳大宛道至关重要。”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再提变法!() 
    “诺。”

    点头应诺一声,右相陈宫不在言语,他心里清楚,秦王嬴斐对于咸阳大宛道极其看重,更是清楚秦王嬴斐的雄才大略。

    正因为如此,对于秦王嬴斐的命令,陈宫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

    毕竟当初在咸阳,秦王嬴斐不止一次提起过他的宏图大志,以及未来秦国的蓝图,作为秦国的三公重臣,陈宫自然清楚咸阳大宛道的重要性。

    ……

    看到陈宫点头,秦王嬴斐沉吟了片刻,看着在场的众人,再一次叮嘱,道:“咸阳大宛道,已经只差最后一步。只要完成延城到大宛段,就可以投入使用。”

    “咸阳大宛道的开凿,对于未来汉州是否会彻底的并入大秦,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点,于国于民都是极其重要的。”

    “哪怕是延迟统一天下的脚步,也绝对不能放任咸阳大宛道不顾,这一点是当下的秦国国策,绝对不容有丝毫的质疑。”

    “诺。”

    秦王嬴斐的目光虽然看着众人,但是陈宫心里清楚,这句话其实就是说给他听的,毕竟咸阳大宛道的开凿,他才是第一负责人。

    整个秦国之中,除了大匠宇文拓之外,就只有他最清楚咸阳大宛道的开凿进度,以及多久能够彻底完成。

    正因为如此,他在秦王嬴斐话音刚落之际,连忙点头保证,道。

    “嗯。”

    微微颔首,秦王嬴斐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蒋琬,他心里清楚陈宫乃当世大才,就算是不比蒋琬,也不会弱上半分。

    虽然有些智迟,但是对于他的才华,嬴斐还是十分认可的。

    “左相,孤许久不在咸阳,长时间的战争爆发,不知对秦国影响如何?”

    闻言,左相蒋琬目光闪烁了一下,朝着秦王嬴斐,道:“王上,这一场战争爆发,我军伤亡惨重,光是抚恤金就是一大笔天文数字。”

    “再加上战争爆发,粮草,辎重,兵器,皮甲,战马,等一系列的消耗,已经让国库空虚。”

    “特别是如今又要征兵五十万,这样一来,对于国库的压力,将会是极其严重的,如果控制不好,都会有崩盘的可能。”

    这一刻的蒋琬脸色并不大好,他心里清楚,秦王嬴斐做出的决定不可能更改,因为一旦更改,就会动摇秦王嬴斐的威望。

    金口玉言,一旦出口,就算是错的也只能是对的,作为臣下,他必须要维护秦王嬴斐的威望。

    无奈之下,只好将到了嘴边的话压下下去。

    “呼……”

    深深的吐出一口气,秦王嬴斐突然发现,由于战争的连续不断,导致秦国内部反而极其脆弱。

    此时此刻,秦国的强大,不在于国力,而是在于秦军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甚至于一旦征兵五十万,秦国在一定程度上都算是穷兵黩武,一想到这里,他就清楚,光凭借陈宫与蒋琬,还远远不够。

    他们终究没有萧何的那份大才,更何况秦王嬴斐想要的天下,可不是汉王刘季统一天下,导致天下一片残破。

    休养生息了四世,才有资格北上大幕,与匈奴决战。

    拥有远大志向的秦王嬴斐,自然不想要一个战后残破的中原。

    心中念头闪烁,秦王嬴斐看着左相蒋琬与右相陈宫两个人,道:“征兵一事,不可不进行,至于内政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说到这里,秦王嬴斐看着秦一,道:“你立即前去将李法找来,孤在未央宫等着。”

    “诺。”

    ……

    望着秦一离去的方向,秦王嬴斐目光如炬,他心里清楚,战争已经落幕,如今秦国是时候推行第二次变法了。

    此刻等待秦国的只有四种选择,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最后一种便是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然后征收农业税。

    只是秦王嬴斐心里清楚,万事万物都必须要循序渐进,一旦贪功冒进,必将会吃大苦头。

    在漫长的历史中,新朝的王莽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秦王嬴斐志在天下,有着超越先贤的野心与壮志,他自然不愿意落得王莽的下场。故而土地革命,不可取。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一旦再一次提起变法,就只有三种选择。

    ……

    “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收。

    “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当下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

    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凡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

    此外敛者,以枉法论。”

    秦王嬴斐心里清楚,这就是他记忆之中的两税法,只是坐在龙椅上,思考良久,他发现两税法虽然是一个解决的手段。

    但是并不适合当下的秦国,更何况他心里清楚,真正能够让秦国国力大增的,不是两税法,不是一条鞭法而是摊丁入亩。

    两税法距离摊丁入亩太过于遥远,根本不满足秦国当下的具体要求,而一条鞭法作为摊丁入亩的前奏。

    只要秦国推行一条鞭法,等到天下一统,时机成熟之后,就可以无缝对接摊丁入亩,这样一来,不出短短数年,秦国国力必将会暴增。

    唯有如此,才会对自己的布局起到作用,一想到这些,秦王嬴斐不由得心动了。

    毕竟他心里清楚,在这个时候变法,有着一定的可行性,毕竟前一次推行耕战体系,他已经举起过屠刀。

    秦王嬴斐相信,只要自己下定决心推行一条鞭法,就算是故秦遗族以及秦国内的世家大族想要反对,也没有那个胆量。

    一念至此,秦王嬴斐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只要有解决的办法,他就不害怕没有推行的可能性。

    更何况这个机会千载难逢,正是内外都安定的时间,正好用来推行一条鞭法。我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一条鞭法的可行性()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

    秦王嬴斐心里清楚,摊丁入亩其实颇为合适当下,因为由于大汉王朝的**国内土地兼并严重。

    可以说是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土地兼并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不少人丁聚而复逃。

    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好的办法便是丈地计赋,丁随田定,即实行“摊丁入亩”。

    唯有如此,才能通过采用赋役合一的办法来消除前弊。

    因为土地确实是完整的、稳定的,而人口却是变动的,因此,按田定役或摊丁入亩的制度就比按人丁定役的里甲制度要稳妥和适用。

    只是秦王嬴斐也清楚,摊丁入亩虽好,但是对于当下而言,太过于超前了,一个不好就会栽大跟头。

    如今的秦国虚弱,大军折损过半,秦王嬴斐必须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推行摊丁入亩虽然效果更好。

    但是脚步太大,容易出现意外。

    当前情况与背景下,最好的变法就是推行一条鞭法作为过渡,为将来推行摊丁入亩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中念头闪烁,秦王嬴斐终于做出了决定,那就是舍弃两税法以及超前太多的摊丁入亩。

    选择最中间的一条鞭法!

    有时候就是这样,作为一个上位者,有时候明知道那样选择不好,却依然不得不选择。

    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外如是!

    “臣,见过王上!”

    就在秦王嬴斐思索间,李法的身影出现在了未央宫中,朝着秦王嬴斐躬身行礼,道。

    “嗯。”

    微微颔首,秦王嬴斐眼底掠过一抹亮色,他心里清楚,整个秦国之中精通变法一事的人,首推李法。

    有了李法前一次变法成功的前车之鉴,秦王嬴斐这一次自然而然的选择了他。

    目光如炬,秦王嬴斐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法,道:“李爱卿,秦国当下的局势想必你也是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