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啟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於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
恋爱神圣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满足得寧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儕以不求圆满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復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於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
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啟超证婚。徐志摩求助於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眾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於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裡佣人眾多,有司机、厨师、男僕,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
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於北京大学,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餘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
沉溺於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於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山居閒话》。
小说散文集:《轮盘》。
另有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胡适: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裡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胜利,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歷史。
《偶然》在电影《秋霞》中被选為主题曲的歌词,由陈秋霞主唱。
《再别康桥》后来成為邓丽君著名诗词改编歌曲。
1999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描述徐志摩一生的爱情故事。
2001年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引用《偶然》的词,被重新谱曲后作為插曲,由赵薇演唱。
《再别康桥》也被改编成he的一首流行歌,作词文雅,作曲李泉,收录於2007年的《play》专辑。
《再别康桥》由西楼作曲,林宥嘉翻唱為歌曲,於2008年收录於《神秘嘉宾》专辑。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柏杨
柏杨(1920─2008)本姓郭,原名定生。后其父因方便蘀他转校,而易学名為立邦,后又因升大学问题而自行改名為郭衣洞。
出生於河南省开封,籍贯為河南省辉县。笔名来自中横公路隧道附近台湾原住民部落的原名谐音古柏杨(今称古白杨;kbayang)。
另一个笔名则是邓克保,作家,被称為台湾的鲁迅。
柏杨虽然有相当多的歷史著作,但是有些(在史学上)较為保守的人士认為柏杨并非歷史学家(因為他的歷史著作尚未达到传统人文科学考据的学术研究标準),而是个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评论家。
经歷过政治牢狱近10年的柏杨相当关注自由、人权与尊严等议题,曾创立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且担任会长。
柏杨曾於中学时曾参与中国国民党下的青年团体,1938年加入国民党。1939年与艾绍荷结婚,1940年女儿冬冬(郭素萍)出生。1943年在重庆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并结婚,1946年在解放军进攻河南省息县期间,跟崔分散。和崔秀英育有一女毛毛(崔渝生)。
1946年东北大学政治系毕业,1947年被校方查出使用假学歷证件,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之后一方面担任私立辽寧文法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一方面与友人在瀋阳创立 《大东日报》。
1948年瀋阳為解放军攻下后,柏杨前往北平,1949年再转往上海,之后又随老师吴文义前往台湾。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高的期望;才会批判、揭示它的问题所在()
柏杨初抵台湾不久,就在1950年因为收听匪区广播而被判刑六月。出狱后,历任教师等职。
1953年,与齐永培结婚,育有二子(郭本城、郭本垣)。1950年代成为中国文艺协会会员。
1954年在救国团任职;而柏杨於救国团任职后才开始写作小说,而且小说都有相当的现实性与批判性。1959年与齐永培仳离,与倪明华结婚,育有一女佳佳(郭本明)。
1960年5月起,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担任《倚梦闲话》专栏作家,写作的杂文对於现况有很严厉的批判。
1961年开始,在《自立晚报》以邓克保为笔名所发表的《异域》,以报导手法,描述一支中华民国的忠贞军队,奉令撤退到滇缅泰边区,与命运搏斗、冀求反攻大陆的事迹。
尽管故事中以虚构人物为主体,但主人翁们悲壮沧桑的血泪史触动人心,且於泰国北境确实有中华民**人和子弟们苦涩求活,因此读者们便以泰北孤军称此部队。
《异域》后来不但被拍成电影,还创下在台湾销售达百万册的惊人数字,是一部成功的战争小说。
1967年,柏杨代班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时,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
1968年1月,柏杨因《大力水手》翻译文中提及大力水手卜派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而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国民政府情治单位理解为对蒋中正父子的暗讽。以**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逮捕,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1969年起囚於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
不过根据台湾作家、时事评论家李敖的说法,《大力水手》是由一位女性侨生翻译,柏杨只是照抄才出事情。
1969年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结束十年的婚姻,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年跟台北其他政治犯一同解送到国防部鸀岛感训监狱。1975年,因蒋中正逝世,而减刑三分之一为八年有期徒刑。
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於鸀岛。后来因为国际特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