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声名远播的恶人。
据以赛亚、伯林的统计,在400多年中,马基维利至少获得过二十多种头衔:诸如恶魔、强权政治的维护者、失意的官场政客、共和主义的理论家、唯科学主义者等。列奥施特劳斯称他為罪恶的导师,莎士比亚称他為兇残的马基维利。。
解读之三维─被诅咒的巨人。
第二章─魔鬼教科书。
在马克思之前对人类政治思想產生过巨大影响的。被称之為政治学之父的义大利的马基维利所著的《君王论》,是一本君主统治、政治权术的理论书,是歷代君主和统治者的案头书。
《君王论》邪恶的至理名言。以霸术救亡图存:《君王论》与《史论》。
第三章─如何君临天下。
做一个君主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武力,权谋与公民的关係。一些天生的气质等是必不可少的。
马基维利认為,只有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成為一个合格的君主,也就是说具有了王者之气。
不蒙受罪名。树立良好的形象。垄断、控制资讯传播系统。
第四章─政治无道德。
政治需不需要道德指引?权力需不需要伦理约束?目的能不能证明手段正当?强权是不是大於公理?
国家理由是不是治国的根本依据?公共安全是不是统治的最高法律?权谋欺诈是不是从政的必要手段?
有史以来的政治生活中,这是一些一直存在著的问题。也是人类迄今未能解决而仍被其困扰的问题。
强权政治理论。要政治还是要道德:两种不同的声音。权力崇拜。**裸的权术。
第五章─枪桿子裡面出政权。
马基维利在总结古罗马和中世纪义大利歷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军事是君主的唯一专业、立国兴邦的重要支柱。
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力於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目标和其他考虑。
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作后盾,就难免遭到毁灭。军队和法律是立国的两大支柱,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军队,就一定有良好的法律。
军队是国家之本。以战争制止战争。
 
;第六章─击败超自然的命运。
对人的弘扬与讚美是文艺復兴时代的主题,而对人產生束缚的基督教与神学又是始於古罗马时代以来的思想传统,这种思想传统一直秉承著命运的喜乐无常。
在中世纪,马基维利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反对基督教与神学,提倡人类驾驭自己的命运,成為一股跨越政治范畴的思想力量,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广泛的引起各种强烈的迴响。
叩问命运,命运并不是命令。直面命运,让命运低头。
第七章─洩露人类的天机。
马基维利从人本史观出发,使史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辩证的看待时代与世事变化,显露出明显的近代歷史哲学萌芽;透过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到控制命运的高度,打破了歷史循环论,把歷史与政治结合起来,宣导歷史為政治服务。
人性,这个万恶之源。破解人类歷史兴衰法则。
第八章─盖棺难以定论。
马基维利是一位教士,然而却又是教会的敌人。马基维利是一位爱国者,是念念不忘义大利统一的救世主。
他又是一位军事学者,為宣导成立国家军队的先锋。马基维利也是一位哲学家,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思想方式——实际的精神。
马基维利更是一位卓越的作家;作家们对於他在写作时所流露的阳刚之美和旁若无人的态度,都表示敬佩。。
眾声喧哗。对马基维利的未尽思考。我们的礀态:舀来主义。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二十四章 薛西弗斯;奥莱斯忒()
君主论也释君王论。文學吧wxba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卡缪
阿尔贝、卡缪(1913─1960),也释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於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
卡缪父亲在1914年大战时阵亡,随母亲移居阿尔及尔贫民区外祖母家,生活极为艰难。
卡缪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1936年毕业,论文题为《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思想》,但因肺病而未能参加大学任教资格考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缪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地下抵抗运动。大战爆发时他任《共和晚报》主编,后在巴黎任《巴黎晚报》编辑部秘书。德军侵法后参加地下抗德组织,负责《战斗报》的出版工作。
卡缪从1932年起即发表作品,1942年因发表《异乡人》(又译为《局外人》)而成名。
他的小说《鼠疫》(1947)得到一致好评,但是《反抗者》(1951)一书由於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致了他和萨特等左派知识分子的决裂。
他主要的作品还有随笔《薛西弗斯神话》(1942)、剧本《卡里古拉》(1944)、《义人》(1949)、小说《堕落》(1956)和短篇小说集《放逐和王国》(1957)等。
卡缪於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当时第九位也是最年轻的获奖者。1960年与加利马同死於车祸。
2009年法国总统沙柯吉有意将卡缪的坟迁移至塞纳河左岸的先贤祠,为纪念卡缪逝世50周年;可是卡缪的儿子反对该提议,其认为他父亲一生反对虚名,不会接受搬进先贤祠受人膜拜。
卡缪的创作喜欢以三部曲形式:小说+哲学随笔+剧本。
哲学思想在於从精神上反抗不可避免的荒诞。萨特(沙特)的自由选择是面对荒诞可采取的手段之一,而卡缪则着重强调苦难之中的幸福。
卡缪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
《薛西弗斯神话》和《异乡人》构成了卡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卡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
书中,薛西弗斯(又译:西叙福斯、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因为荒诞不能告诉我们何谓幸福及不幸;之所以卡缪假设薛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
反抗才能体现尊严。薛西弗斯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
卡缪在假设薛西弗斯幸福的时候,充分运用了想像和独断,其潜台词,却是人类尊严的需要。
卡缪的创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对立的主题。其中有一些亦直接作为书名,如《反与正》,《放逐和王国》等。
卡缪强调的其他还有荒诞和理性,生与死,堕落和拯救,阳光和阴影,有罪和无辜。。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经常成对出现。而且互不抵销,甚至有相辅相成的意思。
卡缪在他的随笔中数次使用这样的修辞方式:用一片黑暗来形容明亮的阳光。随笔中也许不过是一种修辞,但这种修辞代表的思维方式却贯穿了卡缪几乎全部的创作,成为他的重要特色。
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戏剧。或是哲理随笔,都看不到逻辑的一贯性,到处都隐含着矛盾,这在别的作家那里。这可能是个致命的弱点,可从卡缪的作品中体现的却是复杂的深刻。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说过:和小真理相对的当然是谬误。可是和伟大的真理相对的仍然是伟大的真理。正是在这样对矛盾的正视当中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局限及其和世界的断裂。
二元对立的两极互相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形成强大的张力,悖论和歧义性、多义性在此从生,这也成为卡缪难以被定义的地方,其间人道主义一以贯之,然而人道主义本来就是意义含混的词。
二元对立其实是西方的传统思维习惯,但是传统的二元对立主要是主客关系,善与恶,美与丑等一系列概念,但在卡缪那里,这些传统的理念被抛弃了,善恶美丑问题被诸如流放和王国,阳光和阴影这样的形象所取代。
甚至在讲述一桩杀人案的《异乡人》中,传统的罪与无辜的问题竟消解於无形之中,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
卡缪的这些悖论性的理念没有给他找到理论上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