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马行空四部曲-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学家冯友兰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著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生活中一说到境界就是爱的最高境界,服务的最高境界,时尚的新境界,懒人的新境界,车技的最高境界¨我们不自觉的都在追求著一种境界。

    境界究竟为何物?只在你我心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pdan.ca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pdan.cwm阅读。

第一百一十七章 所有人都一步一步朝向() 
曾在年少时,约13岁至17岁时吧!笔者忘了,差不多是那个时,看到一个人的文笔很傲气又与不同,已经知悉到笔者此生望尘莫及,那个人叫李敖。

    算是笔者那时期佩服的人物,而且他竟然还是活著的,因那时候看到的书的人物都是作古去了。

    当然,后来多年后,看到黄易也是活著的,这两人一者是少时佩服的,一者是青年时欣赏的。

    以下的内容有些不是笔者的认同,不过笔者无权说些什,总之顺手看看罢了,记我少年遗去的时光,以及所有人都一步一步朝向衰老及再见了。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一李敖

    李敖(1935),字敖之,作家、政治评论家。毕业於国立台湾大学史系。1960年代在《文星》杂上力主西化,胡适辩护,掀起中西文化论战,成台湾文化界名人。

    1970年代曾因抨击蒋中正独裁成政治犯。自1980年代起,除研究、写作、教学外,积极从事公开演讲。

    1935年,李敖出生於中国哈尔滨。因其父就读北京大学时拿的是吉林省的公费,当时便改籍贯吉林扶余县,后来全家的籍贯便被官方统一改吉林扶余,李敖则自认其祖先可能是中国云南苗族。

    1949年李敖随父母从上海迁至台湾,在台中落脚后,进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学二年级就读。曾与恩师严侨密谋叛逃,高三时他的老师严侨(福州市市长严琥之子,作家华严的兄长,205年由中国追认[烈士])被捕。

    李敖则因年纪尚轻,加上其师长各方奔走,而得到赦免。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并休学在家自修,1954年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台湾大学(台大)法律专修科(台大法律系司法组前身),因兴趣不合,主动退学,重考进入台大史系·1959年毕业。

    1957年原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之子萧孟能创办自由主义月刊《文星》。胡适去世时,《文星》杂纪念胡适的专号卖了三版,从那时起,《文星》就成台湾最重要的文化刊物之一。

    1961年26岁的李敖以预官退伍,萧大胆用,委以重任。当年萧孟能、朱婉坚、李敖三人可称文星铁三角。

    当时,李敖的文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强调反封建和西化,其《老年人和棒子》、《传统下的独白》等,颇有影响,开始闻名於台湾,在学生圈造成很大的震撼,也对时人的思想形成冲击。

    李敖自1961年『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始,与立法委员胡秋原所创办的《中华杂》、文化大学教授史紫忱发行的《阳明》,及导演邹郎所发行的《文化旗》等杂等长期笔战。

    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的形象偕同《联合报》、中央研究院学者及台大哲学系多名学者媒体人力抗多位学者·从此成文化界的知名人

    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总编辑一职。

    1965年《文星》杂及李敖入卖国控诉事件涉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亲共阴谋,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萧同兹自请《文星书店》停业·债权人盈门,萧孟能不得不逃往岛外暂避,行前他将超过万元(新台币,以当时价值而言可以买下半条街)的家付最受信任的李敖代保管。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被迫离职、中央研究院王世杰院长此屡提辞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槛所长郭廷以赴美不归,及《联合报》之备受抨击。

    因控诉牵涉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太平洋学会及福特基金会(以费正清核心的福特基金会后入零八宪章事件,遭中国大陆部分人士指控与共济会阴谋有关),中美关因此波澜甚多,惟李敖全身而退。

    早年李敖是一个旧文化批评者,少谈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议题;他对中国旧文化的批判,基本上是站在现代化、西化的角度·当然这个现代化面有不少自由主义成份;故他在《文星》上的影响,主要限於文化领域。后来在《李敖千秋评论》中才出现较多的政治批评。

    第一次入狱:当时蒋介石通过中国国民党威权统治,李敖反对其独裁,触犯当道,1966年,李敖发表《史与人象》《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乌鸦又叫了》《孙悟空和我》等书·当权者所查禁,并未因此坐牢。

    但把他1953年与(地下共党员)严侨老师合谋偷渡大陆一事翻出来,并於1967年以[妨碍公务]提起公诉。后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他的大学恩师多方奔走,得到缓刑没能入监执行。

    白色恐怖期间,李敖护人权协助彭明敏逃亡,避免其受迫害,1970年彭外逃后遭谢聪敏和魏廷朝供出,另外,李敖拿到台湾受迫害被关的政治犯名单(内有共党,台独人士等等),并要把这份名单送到[联合国]与[人权组织]去告发,李敖把名单转给[国际特赦组织]马汀,但在日本却被台独人士拿走,并且不得李敖本人同意,即刊登在其台独刊物上,以致李敖亦被牵连,遭致判刑处置。

    於1971年,被以中华民国刑法第一百条之[内乱罪]判处十年徒刑,褫夺公权6年,法庭一审判决后,李敖没有提出上诉。后逢蒋中正蒋介石逝世大赦改八年六个月。1976年,41岁的李敖被释放。实际被监禁日期,总计五年零八个月。

    第二次入狱(1981年一1982年):记录普通刑事案件,即[萧孟能诬告李敖]案。按李敖说法,指实质上是第二次政治犯入狱,国民党政府利用[萧孟能诬告李敖]案,对李敖进行再次[封杀斗臭]。

    这件案子,根本原因在萧孟能弃了四十年同甘共苦的妻朱婉坚,李敖仗义执言,因而触怒了萧孟能和他姘妇王剑芬。

    李敖自述[我是与他们夫妇一起在《文星》共事多年的见证人,我亲眼看到朱婉坚如何既婉且坚的帮萧孟能赚了这些财,如今这样子被扫地出门,我不能沉默,我要打抱不平。

    了这一打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