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马行空四部曲-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辗转於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

    孔子在蒲城滞留几个月后返回卫国。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时,孔子朝著北面,低头俯地,不正视;夫人南子亦於帷幕中再拜孔子。

    子路得知后,此事甚感不满,表面上不说·但孔子心明白,孔子便对著子路向天发誓说:[我如果不对的话,就让老天厌弃我吧!]

    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次,其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耻,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便离开卫国。

    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於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

    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易传》,《春秋》,《孝经》,《论语》是了解其本人思想的主要著作。

    [仁]的人生哲学仁是孔子和弟子反覆探讨的课题。孔子会针对不同的弟子与不同的时机来讲述[仁]的真,可谓因材施教。

    大致来说,孔子的[仁]就是曾子所说的[忠恕]二字而已。孔子又说:[刚毅、木,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在告诉我们仁道]就是真诚踏实,切忌浮夸不实而违逆正道。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告诉子贡行仁不必好高远,从自身做起,再推己及人。

    孙师志向太高,孔子认他的个性可能流於偏激,所以孔子告诉孙师行仁的方法有五道:[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告诉孙师行仁要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著手。对於自己的修养要严谨,对待别人则是恭敬宽容,又能厚待别人,如此才是行仁的方法。

    渊是孔门弟子中的模范生,孔子曾称他[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只希望他能用[礼]来进一步约束自己就可以了。《论语、渊》一章:[渊问仁。子曰:『克己礼仁。

    一日克己礼,天下归仁焉。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冉雍品德优良,又有政治才干,曾任季氏宰。当他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的回答比较偏向政治层面。孔子告诉冉雍行仁的方法就是待人恭敬,使民宽爱,如此一来,大对你都没有怨恨,就是行仁政。

    司马牛言多而躁。当他问起孔子什是仁,孔子告诉他[仁者其言也],揭示慎言的重要。

    当子贡问仁时,孔子用比喻的手法来告诉他[以友辅仁]的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又谆谆告诫我们:[当仁,不让於师]、[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礼]的社会秩序礼,就是[节制],宋明儒者也解作[理]。《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有:[礼以节人,乐以发和。]

    君子与小人虽然是以身份地位区分开来的,但孔子不认这是唯一的差别,更重要的在於修养和境界。

    对此孔子有很多说明,如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方法,有著丰富而精微的内涵,并提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的说法,表示端正服饰是君子的重要大事,有关孔子推崇的服饰详见汉服。

    近百年来,不少人反感於中庸,大概是将它误解同流合污、媚世自是、毫无原则的君子行径,其实这样的乡愿也正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

    他认,如果不能达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毕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孔子又说: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五十七章 诗、礼、乐() 
勖立信,对於孔子而言,不仅是个人的美德,而且是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德治,孔子认:[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深深感受到[民免而无耻]的社会隐忧,所以才提倡用道德伦理来教化人民,彻底洗涤人心,激发人的善性,才是经世济民的正途。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况孔子教学的项目有四:文、行、忠、信。

    文,指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行,是德行;忠,意指尽心尽力;信,即诚实无欺。

    孔子对於古代文献十分重视,尤其是诗、礼、乐。他认这三项学问对於人的性情养成非常重要。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诗,可以使人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使人进退得宜,进而可以立身於世;乐,可以使人养成完美的人格。

    学不厌、教不倦,使孔子成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

    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则身修,用之於家则家齐,用之於国则国治,用之於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孔子有十位杰出弟子,号称孔门十哲:

    出的有:回(渊)、损(子)、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政事方面出的有:冉求(冉有)、仲由(子路)。

    在言语方面出的有:宰予(宰我)、端木赐(子贡)。

    在文学方面出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十哲以外,在文学方面出的有孙师(子张)、曾参(子舆)、澹灭明(子羽)、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长)、樊须(樊迟)、有若(子有)、公西赤(子华)。

    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将其学说结辑成《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汉代定型的《礼记》一书中也曾记述孔子的思想(如其中的《大学》及《中庸》等),又有记录孔门思想的《孔子家语》一书,传统上被认多撰,但近年渐得学界重视。

    南宋时朱熹将《论语》以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反映亚圣孟子思想的《孟子》一书合在一起撰写了《四书集注》,是谓四书。

    四书与《诗》(诗经)、《书》(尚书)、《礼》(礼记)、《易》(易经)、《春秋》五部经典合称[四书五经],乃儒家学说之核心经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