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释迦摩背完了完整的佛教基本教义,李天给他解释道:“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何谓缘起?”释迦摩闻言不解,他看向李天,瞬间觉得李天对于基本教义的总结异常高大上:“我从未听大光头说过。”
李天闻言摇头,叹息道:“算了,既然你也不知道,那我还是等着一起讲吧,真的懒得和你废话啊”
李天搞不懂,这个家伙,怎么就是佛主的前世今生,莫非卍字是为了糊弄了事,随便抓了一个耳朵极大的家伙来冒充的吗?
不过李天虽然是因为鄙视释迦摩的无知而选择不给他讲,但是实际上也是因为时间所迫。冥冥之中,他总感觉有事情要发生。
这件事情,和自己有关,但是李天却不知道这件事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或者是三五百年,或者是一两千年,但是该来的总会要来,自己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修炼,提升修为,尽快回到风域才行。
第二天,李天着实被沙漠之城外围沙堡广场聚集的苦行者吓了一跳,足足一千多人,密密麻麻全是光头
不过好在李天心里早有准备,且他已经知道这个世道佛经全无,那么自己讲的,便是佛经。至于未来会不会有所改变,那就是释迦摩的事情了。
“这位便是我们佛教的祭灵,佛上,李天大人。从即日起,佛上大人将会在这里开坛讲经,我希望大家能够有所领悟,知道什么才是佛。”
不得不说,释迦摩装了一手好逼,他如今的模样,眼皮微抬,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从外表看,完全就是佛主的样子,半点没有之前的模样,让李天都有些愕然。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们佛教的教义”李天将佛门改为佛教的原因和昨天释迦摩背诵的东西说完,而后便从缘起开始讲。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李天说道:“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简单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因缘。所以,天地间,本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修炼,也是如此。”
“缘起有十一个意义,无作者义,有因生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动作义。性无常义。刹那灭义。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
“所以,大家不必太过在意周围的种种,尤其是修炼的时候,不要考虑那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李天说道:“甚至此刻,我在讲述佛教的基本教义的时候,便会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不同的含义。这些含义,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们心中有佛,便是我们佛教的教义。”
“诸法因缘生,此因缘,因缘尽故灭,缘起缘灭,自然之势也。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并无他果。我们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我们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修炼观。”
“阿弥陀佛,敢问佛上大人,既然缘起论如此重要,那我们当如何理解缘起论?”就在李天说到此处的时候,一位苦行者起身相问。
见到有人提问,李天不由得惊喜,忙问道:“问得好,只是,我想先知道你的名字。”
第七百五十八章八正道()
“阿弥陀佛,回佛上大人,小僧曼殊室利。”见李天问及自己的名字,那个苦行者也有些意外,忙双手合十,答道。
听到曼殊室利这个名字,李天心中不由得一惊。在场众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而他更知道的是,释迦摩未来的一条左膀,已经找到了!
“注意这个曼殊室利,未来,将佛家教义这块交给他,让他仔细研究,为你讲解!”李天暗自给释迦摩传音,而后朝着曼殊室利点头,示意他可以坐下,而后开讲缘起论。
李天清楚的记得,在前世看过的佛教教义中,所谓缘起论,即阐释世间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缘起论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与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学流派相区别的根本特征。
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缘起论为依准。不管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任何时代或任何地域之佛教宗派,必然以缘起论为其根本教理,反之,则不能称为佛教。随着佛教的发展,以缘起论为根本教理,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一系列缘起论系统教说。
所谓法印,即作为印证是否合乎佛法的标准。小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说。
所谓三法印,即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所谓四法印,即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苦,一切诸行无我,涅盘永寂。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盘寂静。
所谓五法印,即在四法印外,再加上一切法空,则成五法印。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佛教以诸法实相作为法印,称一实相印。所谓诸法实相,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本然之真实。佛教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
讲完法印,李天看向这些苦行者,再次强调修为时候的特殊性,他要求这些苦行者不要强求任何东西,凡事懂得舍得:“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但是,并非是舍弃了一定会得到,只不过,没有舍,便没有得。”
“在修炼的时候,万法皆是空无,唯有心中的正道才是道义,唯有这种道义,才可以让人终生受益。”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李天说道“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
说到这里,李天看向曼殊室利问道:“在你看来,何谓集谛?”
“阿弥陀佛,回佛上,在小僧看来,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世间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
听到曼殊室利这么说,李天当下欢喜。因为曼殊室利说的,和自己写的经文相差无几。他很兴奋,没想到第一天就能给释迦摩物色到这么一个杰出的存在。
“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你们要相信,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李天能够感受到,在自己说完这话的时候,一股强大的信仰之力从众多苦行者的身上出现,进入自己的体内。
见状,他丝毫没有吝啬,分出最多份的信仰之力,使其化作灵气,进入众人体内。这样的反哺,让这些苦行者更加崇拜李天,认为李天所言,都是真理,如此一来,李天在佛教的地位,算是彻底建立起来了。
随后,李天马不停蹄的开始讲八正道:“所谓正道,便是可以成佛的道。什么可以成佛?并非是修为到了金仙,到了仙王便是佛,心中有佛才是佛!而我们佛家,在目前来说,有八条道路可以让你成为无上佛,这便是八正道!”
“八正道之一,是正见,即正确的见解,离开一切断常邪见。正道之二,正思维,即为正确的思维,离开一切主观分别、颠倒妄想。正道之三,正语:正确的言语,也就是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语、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正道之四,正业:正确的行为活动,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随着八正道开讲,在场苦行者的信仰之力再度出现。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