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消息立刻把在座的掌柜都刺激的差点嗷嗷叫起来,现在西洋花布的价格那还是高高在上的,一旦把倭国洋布和印度洋布的市场占领之后,各家商户无疑都要进入内部市场的竞争,而花色染布和织布技术,无疑为他们打开高端市场提供了一把钥匙。
当然,由于花色织布和印染技术的复杂性,机器产量肯定不会太高,中华纺织协会将会依据各家在这次棉布、棉纱市场争夺战的产量,作为新式机器的投放的参考。
这自然是秦铠策划的胡萝卜、大棒政策,这是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现有生产力不能持续提升质的话,结果只有一个——被市场彻底的摈弃,就算在场有脑子不清醒的家伙,他甚至都不需要通过纺织协会制裁,市场就会将他们淘汰。
所有的商户都到吴金贵这边申报了库存的布匹量,当然在这一周内,商户们是被允许进行最后的疯狂抛售,毕竟现在的布匹价格还是有的惊人暴利的。
不过更多的大商户则选择了囤货,这是考虑到必须第一时间得到纺织商会的印染和花色纺织技术支持,那样自己的牌无疑会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牌的概念已经在这时代形成了,只是这牌多数是以商铺名称代替而已。
秦铠在一旁平静的看着自己推动的一次大浪潮,一旁的周瑞东和章奎却发现教官表情似乎很凝重。
明年,1880年,光绪六年,秦铠有些郁闷的想着,阜康银号的陆义锦带来的消息让他十分惊讶,原本历史上,中国百年工业史上,由胡雪岩发起的第一次中外大商战竟然提前发生了,很显然,这是他将民用纺织机大量铺货后带来的蝴蝶效应。
原来的历史轨迹中,直到四年之后,国内的纺织业才进入民用启蒙的阶段,之前的唯一的几家现代纺织业,都是由官府背景而成立的,比如李中堂的上海织造局、左大帅的兰州织造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造官局。
而价廉物美、售后完善的国产纺织机械,显然让这一切都快速跑步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洋布生意的巨大利润,使得阜康银号第一时间就投入了大笔资金购置机器,从而提早引发了对原料市场的争夺战。
那一次中外商战,意气风发的胡雪岩在上海砸下了数千万两的白银坐庄生丝收购,胜利在望之时,但是世事难料,即便聪明一世的胡大掌柜,也没有想到这时代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市场,海外巨大的市场突变,依然会引发价格大战。
一场欧洲生丝的大丰收和一场战事的突然爆发,引发的连锁反应,一下子就逆转了商战的结局。秦铠不无郁闷的想到,自己还在阜康银号有着几十万两的票子呢,赶快让何兴去把这事了了。
这世界的变化已经出乎他所了解的时代了,秦铠拿着酒杯,站在窗口凝望窗外远处碧海蓝天,,忽然想起了句后世军中传唱的古老民族歌曲——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该行动了……
:
第39章 你死我活()
【又是6k+的大章哦,兄弟们看得爽,记得投票~~】
章奎这会儿却已经在豪宅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手中捧着一束五颜六色的玫瑰花,走过的掌柜们不免都多看了他几眼,不过这厮丝毫没有不适应的模样,终于他看到了正主。
他大踏步的捧着鲜花走了上去,在众人错愕的眼光中,他微微一笑,冲着对面神色古怪的老者行了个标准的新式军礼,又转头向旁边的洋服美女一笑,“戚掌柜,我代表马尾船政秦铠督办把这束鲜花送给这位美丽的女孩”
说罢,把那束包装精美的鲜花向前一递。
大美女眼睛眨了眨,看了看一旁的老者,莞尔一笑,向章奎行了个中式的万福礼,甜甜的说道:“代我谢谢秦督办”接过鲜花,然后搂着老者的胳膊一路而去。
出了吴家大门,立刻有一辆颇为宽敞豪华的马车停在他们面前,两人上车后,那老者看着对面的洋装美女,笑着问道:“萱儿,这位秦督办看起来并不是你所说的医术高明的医生嘛”
“父亲,不过那天他确实让奇拉德先生起死回生啦,而且我见过那位德国的戴维医生,他据说就是向秦大人学习医术去的”大美女的眼睛眨了眨,神情专注的看了看手中那束各色的鲜花,嘴里低声念叨,“……真是个奇怪的人啊”
这个穿着西式服饰的男人,竟然无视自己的感谢信,起码也应该回封信嘛不过,竟然这个看起来古板的人,也知道送玫瑰?不过却是五颜六色的……真是无趣的啊,不过她立刻看到吊在一只淡粉色玫瑰上的粉色卡片这……
“我知道一个奇妙的故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来自于七色之花,它能达成人们的愿望,今天我向七色之花许下第一个愿望,希望看到这束鲜花的女孩始终快乐,对于之前未能回信的失礼之处,聊表歉意,秦铠。”女孩的嘴角优雅的形成了个下弧形,笑靥浮现在她脸上。
历史都会记载这一天,1879年10月10日,尽管之前洋买办之间已经盛传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洋布价格会发生大崩盘,但是大多数买办其实并不十分在意,这种所谓的崩盘、减产之类的消息一直来都有传来传去的,谁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真假假。
不过精明的一些洋商和买办也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市场上有一小批洋布货源正在以低价倾销,而价格低于现在印度洋布和日本洋布两至三成,这属于很明显的紧急回笼资金的做法了,要知道大清国内巨大的人口资源和民间财富,使得洋布的买卖一直都很好做。
口岸上来的高档西洋批发价格都在28-30两白银一匹,这些花色鲜艳的洋布到了内陆省份,那价格还要涨上不少,至于印度阿三和倭国来的洋布和棉纱,不过质地和颜色就差上不少,不过胜在便宜,转手利润一样丰厚。
但是十月初十这天一早,上海口岸的阜康仓库就向各蹲点在港口的洋买办发出消息,大量洋布以每匹14两白银的价格出售,质地和做工绝对有保证。
离外滩不远处一处洛可可建筑风格的西式餐厅,是上海洋买办早餐聚会喜爱的场所,李东来这会儿静静地坐在一处靠窗的位置,悠然的喝着咖啡。自从上回在马尾船政摆了金胖子一刀之后,等待官司风声过了,他依照家族的安排依旧回到了上海滩,这时代最大的买办之地。
不过与之前他独自出来发展,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完全不同的是根基。替洋人做了十几年的买办,也已是人到中年了,虽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家族中也有不低的地位,不过一个女儿曾经问过他的问题,让他始终难以忘怀。
那天小女儿从附近的教会学堂回来,却意外的问了句:“父亲,为什么有同学说我们家是假洋鬼子啊”
童言无忌,这其中他也有着太多无奈,一切都在这一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虽然还是洋买办的身份,不过他现在做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生意,这让他感觉非常的舒畅,更重要的是,他今天要见证一个历史,一个国货自强的起点。
“哎呀,这不是东哥嘛”旁边传来有人打招呼,他在洋场十数载,虽然不是什么大买办,倒也算是人头熟络,转头一看,却是德国、英国商行的几个新进的小买办。
“小黄、小杜嘛,早饭咭过了嘛?”李东来操着一口洋泾浜的上海话招呼起来。
“咭过了、咭过了”几个小买办马上凑过来,“东哥,今天的大新闻你听说了没?”
“我这不刚吃早饭呢?能有什么事情”李东来明知故问。
“阜康银号的胡大掌柜看来要跟倭国商人干上啦东哥,你今天落伍啦,”小黄大名黄日升,是个上海本地的小卡拉富家少爷,也不知道那跟筋搭住了,跑来做买办。
“小黄,这跟咱有啥关系,洋货多了去,就算洋布不能做了,还能做其他生意嘛”李东来不动声色的说着,“对了,你们BoSS发话了没?”
“我们BoSS那会发话,只是去领事馆打探消息了嘛,德意志货轮跑这洋布生意的不是很多”黄日升懒洋洋的说道,又指了指一旁的小杜,“杜平,他就惨罗,他们洋行做的是印度棉布生意,前天刚来一船,明天还有一船呢,要是出不了货,嘿嘿……”
杜平一脸的倒霉像,“所以我今个儿一早就借口出来打听消息,早些溜了,东哥,你可听到什么消息嘛?”
“准确的消息肯定没的啦,不过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