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实验室和重工系研发部门都在为大功率水冷发动机制造进行技术攻关,但是,介于机械材料和气冷技术的瓶颈,功率始终徘徊在40马力以下。
而内燃机的研发,其实与水冷发动机有诸多关联,更多的要考虑小型化要求,所以如今内燃机功率最大的大众系发动机功率也不到15马力,而且因为工艺复杂暂时无法量产,不过,针对如今的国内研发体系,秦铠还是暗暗得意了一回,在政府的倡导和大学实验室的推动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国内对技术工业化的推动已经步入了成熟期。
就以如今这军用装甲运输车为例,北方军团提出研发意向报告,很快就由大众汽车厂给出了对应的技术短板、研发意向和经费需求,当然,军方显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江南重工这一个系统上,而是会通过军政部和工业部分别发布招标意向,涉及的就是设计和关键的技术,当然,考虑到军备的保密性,军方的方案都会被拆解后,相关设计要求和意向价格对于这些入围企业和实验室公开的,而最终的产品总装中标企业,才会知晓最终生产出来这一产品的全部性能。
而参与竞标的显然并非是四大重工这单一的国有大厂,大学实验室、民营机器厂都会把这当成重大契机,实验室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专利,而民营机器厂则将这一机会视作产业技术升级的绝佳途径,在历次军方产品招标中,不乏民营企业最终中标并获得惊人订单的例子,若非新政府始终未曾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武器生产,否则早就可能出现大型民营武器生产商。
这一次的发动机竞标中,就有一家广州民营发动机厂提出了意向,而整个研发准备周期仅仅是2个月,秦铠过目后,只要总理府作出批示,同意由军队研发经费中列支这笔费用,这些蓄势待发的工厂、实验室就会迸发出全部能量,为每一个阻挡在研发道路上的技术难点提供从方案到最后一个零件的全套设计和产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一项目能够在之后某年某月成功上线,但是,在解决这一项目的过程中,这些包括国家级重工以及民营发动机厂在内的研发机构,通过调集包括大学实验室、企业专项技术方面的工程师全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改进,将会获得远超研发一个产品所能完成的技术积累,而技术的积累,则是技术突破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是国内产业界毫无争议的事实。
“装甲运输车……”秦铠拿着报告反复看了两遍,这确实不是个能让自己信服的设想,不过,要驱动一辆全重达近3吨的大汽车、并且还要安装近半吨的装甲……放在这时代,到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设想,以如今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倒是可以驱动一辆载人汽车跑出60…70公里的时速,但要拉动这么个全重近7吨的大家伙,还真心是难以想象。
不过,他立刻签字批准了这一新的研发项目,对于整体近80万元的研发经费而言,秦铠显然更重视这一笔经费投入后产生的技术积累,不成功的项目,丝毫不会影响国内工业技术上的创新!(《工业中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1205章 中国的新地位()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工业中华》更多支持!
【第二更】
1900年作为世纪之交的重要年份,拥有者诸多历史和时代的意义,但对于远东中国这个已然崛起的地区大国而言,确是整个国家、经济全面转向的里程碑时代。
随着军政三大技术部的投入运作,国内技术研发全面提速,加之国内铁路建设向内陆、北方建设的全面提速,到了7月7日,内阁发布两年一度的施政报告时,秦铠十分满意的向国人报告,中国钢铁产量在上半年都达成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半年内国内四大重工产钢第一次突破了300万吨、煤炭1900万吨。
这其中的意味,秦铠并未在施政报告中作太过详细的说明,而在两天后的内阁会议上,秦铠向这些担负国家发展规划的阁僚们摆出了一连串的事实,依照目前的国内产能增长速度,到了年底,中国就将超越大英帝国成为全球钢铁的第三大产能国,略低于今年钢铁产量680万吨的德意志帝国。
而煤炭产量则略低于排名第三的英国,达到年产4000万吨的规模,而排名第一的美国,煤炭产能已经达到9000万吨,钢产量1050万吨,第二次工业革命倚重煤铁复合体成长的新兴工业国家中,中国显然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相比一直来稳定发展的美国而言,新政府要做的事情显然还有很多。
7月20日,北京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内资源产业的新布局,隶属国有体系十二家大型资源系产业董事会主席、官方首席代表出席了内阁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作为打破国资运营怪圈的新经营模式,如今国有企业的运营,都是以官方监督、经理人运作的方式才进行的,所以,真正运作庞大国有资产,其实并非是政府,而运作近十年来,目前看起来还是非常成功,来自国资资源产业的大笔收益,成为了国家财政的重要收益。
负责工业规划的工业部总长徐建寅向这些国资产业运营掌舵者介绍了过去数年间各省矿业勘探的报告以及海外民营矿业资源的情况,发布了新一轮的资源竞标通告,同时,内阁也首次肯定了国资系产业向海外行省扩张的做法。
这一系列的消息,立刻激发了这些国资董事会主席们的扩张**,作为代替国家运营国有产业的新一代职业经理人,这些商界大佬们毫不例外都有这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对国际化产业的学习研究能力,而这十余年间煤炭、矿产、石油等国有资源产业几乎垄断式的发展,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其中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收益的绝大部分收归国库,但作为经营奖励的部分,依然足以让任何商业世家都眼红到死。
之后的两天,工业部与这十二家国资系产业签署了多达60余项的产业开发协议,到了7月25日,工业部再次颁发了新一轮海外行省资源产业扶持方案,对于原本资源系产业国有持股50%的法律规定,为鼓励国内资本展开新一轮的海外行省投资,将一次性降低到40%,而这又直接刺激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大热,上海、广州证券交易所在之后半年内一共就海外资源采掘进行了6轮融资,筹建了大大小小近400家海外煤铁石油企业。
事实上,秦铠在内阁动议这一提案后,除了通过银行系听取了融资方面的意见外,根本未想过要进行任何形式才介入,自己倡导的资源国有化,更大程度是是指国有资源产业收益的国有化,目前虽然来自国民利益保障的医疗保险刚刚起步,养老保障还是个远景设想,但自己可不愿意看到国有资源成为财团或者资本逐利的渠道。
秦铠对于这些产业的国家垄断的设定,完全是依据他自己所了解的历史进程的理解,虽然资本化的资源产业依然能够促进这一产业的迅速崛起,但最终造就的不过是一个个煤炭大王、石油大王而已,如果仅仅通过税收完成的国有收益,对于这时代乃至未来两百年间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完全是失败的做法。
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到了1900年10月1日,内阁已经连续批复了来自军政三大技术部提出的40余项军备研发方案,而这其中一些设想,即便以秦铠的观点来看,都有脑洞大开的感觉,比如海军技术部提出的炮射鱼雷方案……这还真是奇思妙想啊,天知道吕翰都找了些什么人来,这吕赓堂准备用多大口径主炮来射这时代至少18寸的鱼雷呢?貌似小鬼子已经不可能出现的大和号大概可以试射一下……
11月3日,在北京东郊兵营凌冽的寒风中,秦铠再次来到刚刚完成改建的东郊飞机场,在开阔的机场周围,一大片厂房早已林立的建造了起来,外围则是由北京军区直属部队控制的警戒区,在这里,机密的311实验室云集了国内最尖端的动力工程师和设计师,并且建设了包括全球第一个实验性风洞在内的飞行器研究机构。
在经过近1年对两艘双翼飞机原型机改进后,损失了4架改进型飞机,其中甚至有两名试飞员因为重伤而永远离开了军队,但全球第一架真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