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女冠-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了男装,随在李旦身后,还未走到丹凤门,就已经听到上官婉儿畏罪自缢的消息 。听到这消息,李旦怔了怔,才低声叹息:“可惜了,我还记得……唉,罢了,终究是 一代才女。元元,你记得要嘱咐你三郎哥哥厚葬上官昭容。”
李持盈点头应下,虽然心中酸楚,可神情间却不曾有半分异色。这场杀戮,终于快 到尽头了,可未来,真的就会天下太平吗?。
第二十四章 皇权更替
登上太极宫与内城之间的安福门,遥望长安外城那一处处小如豆腐般的里坊,由然 而升的是一种说不清的骄傲。
这座城市,不、是这个天下,都仿佛将被控制在手中……
侧过脸望着站在女儿墙前俯视城楼下方长街的父亲,李持盈静静地微笑。
连她都有这样的感觉,大概阿爷现在也会这样想吧虽然从他平静的面容中根本就看 不出什么异样,可她总觉得今天阿爷的背脊格外挺拔。
听到身后急促的脚步声,李持盈回过头去,看清来人,不禁眉毛掀了下。
正沿着石阶缓缓而上的人正是一身戎装的李隆基。可是不同之前她刚才在宫中看到 的神采飞扬,李隆基此刻身上背负了数根荆条,面色冷沉。上得城楼,见得李旦,倒头 就拜。
回过头来,望着李隆基,李旦温然而笑,眼中并无半分责怪之色。可李隆基仍是沉 声乞求道:“儿擅做主张,还请阿爷责罚。”
默然数息,李旦上前一步,亲手解下李隆基身上所负荆条,这才扶起他含泪道:“ 我儿为我李唐江山社稷甘冒此险,为父自惭不曾相帮,又怎么还会怪责呢?”说罢,已 拉着李隆基一同行至女儿墙边。两人并肩俯视长安城。
耳听城下渐渐多起来的人声,俯看那些不知是自己涌来还是被兵士带到城墙下的百 姓。李旦欣然笑道:“我儿诛杀韦氏一党,实乃伟业。果然,还是母亲慧眼识英雄,李 氏众多子女中,唯有我儿最似先祖……”
李隆基闻言,面现激动之色。不过这份激动一闪即逝,垂眉肃目,仍是一副恭顺之 色。
没有再看李隆基,李旦传过头去,俯视着城下百姓,大声道:“诸位百姓,吾乃安 国相王李旦,先帝之弟,高宗之子,于此向诸民宣告……”他每说一句,城下便有兵士 大声重复。十步一传,将李旦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传遍全城。
听得城下传来欢呼之声,李持盈凑近女儿墙,俯视而下。但见城下军民齐欢,更有 人倒地跪拜,山呼“万岁”。
她皱起眉,直觉有些不妥。正在思忖,那带头叫“万岁”的男人已经站起身来。看 那穿着一身绵缎的男子有些面熟,李持盈还没想清这人是谁。
李隆基已指着城墙下大喝:“好个赵履温,你这依附韦逆,为安乐营造新府邸劳役 百姓的恶贼,正寻你不着,竟还敢跑到这里来献媚此等黑了心肠的反复小人,该杀”
他一个“杀”字出口,城墙下立刻有兵士跃众而出,抓住那仍在手舞足蹈叫着“万 岁”的男人。一刀斩下,已将他砍倒在长街上。
血花四溅,不只李持盈与李旦看得呆住。就连城墙下的百姓也惊呆,吓得惶恐不安 。就在死样沉寂中,却突然有人大叫:“这该死的恶贼,当日为了建安乐的府邸占了我 的地,拆了我的家,又把我当猪狗一样奴役,天幸郡王为我等诛杀此獠,恨不得死其肉 拆其骨才能消我心头恨。”
那穿着一身寻常灰衣的男人,一面大声叫着,一面扑向那倒在地上的尸体,竟真的 张嘴大咬。因有他带头,周围的百姓也不再躲闪,也纷纷扑上前去。用刀子用牙齿,争 抢着从那尸体上弄下块肉来。
看来心慌,李持盈忙抽身而退。转过头去,正好听到李旦正皱眉道:“三郎,事情 已经完结了,便收兵吧莫要再流更多的血……”
李隆基应诺,并不曾反驳半句。又体贴地扶着李旦转身往城楼下走去。
可是,这一场杀戮并没有因为他一句承诺就立刻停止。除了午夜时分已死去的韦党 首脑,今天白日被诛杀的韦氏一党更多。
听说宗楚客乔装改扮想要混出城去,却被士兵发现乱刀斩作一滩肉泥。
韦后的妹婿李邕和那个娶了韦后乳母后常常自称是皇后阿爷的窦从一更是亲手杀死 了妻子以盼能以此保住性命。只可惜,哪怕如此,他们的首级仍挂于城头任人唾弃。
才当了十几天女将军的贺娄氏被手下斩了首级,尸身被丢进枯井。而城南韦氏巨宅 中,连才满月的婴儿都尽皆死于刀下……
这一场杀戮,比之有唐以来任何一场政变都要来得更残酷更狠辣。死于非命者其中 也有些根本就不是韦氏一党,而被无辜杀害的。就是在迟迟而来的“首逆已诛,余党不 究”的诏书之后数月,仍不时有被追赐死罪或流放千里的官员。
这一场政变后,不单只韦氏一党,就连武氏家族,也有许多被株连成为了这一场政 变的牺牲品。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今日余逆,可能就是他日残害百姓的巨獠……”
三郎哥哥的话,李持盈能够理解,可是每每想起那一夜,仍会觉得胆战心惊。
政变成功的下午,少帝就已经下诏,晋封三郎哥哥做了平王,执掌左右厢万骑军。 而钟绍京、刘幽求等人也纷纷有所封赏。如此迅速的封赏,究竟是来自李重茂的意思还 是别人之手就不得而知。可这其中的用意却是任谁都能明白的。
可就是这样的安抚,仍不过是细如牛毛的小雨点,根本就不是李隆基等人所期盼的 甘霖。
在政变后的第二日,太平公主亲自造访相王府。当着众人面前毫不避讳地言称少帝 年幼,当神位于相王李旦。虽然李旦婉言相拒,可太平却根本就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转头就找到了宋王李成器与平王李隆基,直接叫他们去劝服李旦。
其实,这些人哪个不是人精,都知道所谓的劝服不过是种形式,必需走的过场。
可两兄弟仍是义正词严地表示:自家阿爷淡泊名利,根本就不把这所谓的皇位放在 眼中。当年身在皇位之上,尚且神位于母。后来更是连皇嗣之位都让给了兄长。现在又 岂会在乎帝位呢?
李隆基更是凛然:“吾等此番行事皆为大义,若有半分私念,必遭天谴。”
话虽说得尽了,可最后却仍是在太平的喝斥与众臣的劝说下,二兄弟同往劝服父亲 。
李旦起先不允,连辞数次,可在两兄弟相续劝说“请阿爷为天下百姓着想,为我李 唐社稷着想”后,终于还是点了头。
于是,在第二天,六月二十四这一日,极富戏剧性的场面在太极殿中上演。
就在大行皇帝李显的灵柩前,太平公主突然对坐在御座上的李重茂发难:“少帝欲 以帝位禅让于相王,可事可好?”
李重茂听得呆住,根本就说不出话来。还是站在阶下,新任的中书舍人刘幽求立刻 上前陈述道:“皇帝至孝,正欲效仿先贤为先帝守灵。此时国家多难,正合该由相王担 此重任挽社稷于危难之中……”
怔怔地看着刘幽求,李重茂现出怒意,却仍坐在御座上一动不动。
虽然事先早就已经说好了事情要怎么办,可是现在少帝这样赖在御座上一动都不动 ,他们就有再好的计划也什么也做不出来。一时间,场面就有些僵持。
沉寂中,还是太平公主沉声道:“天下之心皆归相王重茂,这座位已经不属于你了 你还是快快下来吧……”说话间,她已经亲自步上玉阶,拉住李重茂的手,不顾少年挣 扎,直接就把他拖下了御座。
李旦见状,面露不忍之色。可此时此刻,却不容他再作他想。在李隆基两兄弟的簇 拥下,他缓步步上玉阶,慢慢坐了下去。阶下,众臣伏首,山呼万岁。
在隔了年之后,李旦又一次成为大唐的皇帝。在数日后正式登基为帝后,又一次将 年号“唐隆”改为“景云”。新的皇权就此诞生。
新帝即位,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确立太子。太子,国之储君,天下人心归之处。历 来,有立长不立幼的说法。可眼下的情形,却是和这样的传统有此不一样。
不要说朝中宗亲权贵,文武百官。就是普通百姓也知道临淄郡王立下了大功,乃是 李家的千里驹,又有诸多神乎其神的传闻。
很奇妙的,眼前的情形和数十年前大唐初立之时决立太子的情形有些相似之处。李 隆基一如李世民,而宋王李成器俨然就是李健成一般。
一时间,朝堂乡野,俱都注视着皇宫之中,不知道新帝将会选择哪一个为太子。是 以长为尊?还是以功为先?这,是一个大问题。
可显然,在新皇帝的心里,这桩事已经有了决定。只是,这个决定要如何宣布,却 仍是个问题。就在宣布册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