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走私1859-第7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言之,如果最高决策者否定那个条约。那么谈判代表所签署的协议就是废纸一张,反过来说,国家的最高决策者认可了这个协议,那这个协议就能够生效。

    因此,民众的愤怒既然是集中在那份不平等条约上,一旦林肯拒绝实行条约上的内容,或者公开否认这个条约,大家的愤怒才会稍微平息。否则的话,愤怒只会继续,矛头也最终会对准林肯这个最高决策者。

    林肯不想撕毁条约么?他当然想。可至少目前来说,他不能撕毁这个条约,因为一旦撕毁了,停留在史密斯兰的中国人可还没有走远,他们很可能会被激怒,继续向东挺进。如此就打破了林肯的一系列战略构想。

    相反,这个时候留着蒲安臣。那么蒲安臣就会作为谈判代表,以叛国贼的名义吸引火力。就好像另一个时空的满清,那个签署了《马关条约》的李鸿章一样。

    那时候的李鸿章不想拒绝签字,也真正的硬气一把么?他很想,可没有办法,可当时的大清内外交困,不签那个条约,中国或许不会灭亡,但满清必然要灭亡,作为一个忠于大清的忠臣,作为一个丧失了勇气的老人,作为一个目光短浅的守旧洋务派,他必须替慈禧签这个约。

    果然,事后李鸿章成了人人喊打的卖国贼,慈禧则躲过了这个风潮,而可以想象的是,慈禧还留着李鸿章,除了顾忌他的力量外,也有留着他继续吸引火力的打算,要是没了李鸿章,大家可就真的要全都骂慈禧了。

    话说回来,林肯现在的想法也是一样,虽然蒲安臣自己想死,但林肯不能让他死,他还需要蒲安臣继续当替罪羊,承担民众的怒火呢,至少,在这个紧要关头,在这个中国人还没彻底离开美国境内的时期,卖国贼蒲安臣还不能死。

    不但蒲安臣不能死,他还必须得到重用,如此一来,才可能实现林肯的计划。

    说实在的,别看林肯总是在人前一副永不言败,我方必胜的样子,但其实他对中国人,或者说中**队已经感到惧怕了。

    想一想也是,先后四个主力精锐军团先后被中国人全歼,损失高达七十多万,导致整个西部战区全部沦陷,可以说美军已经是元气大伤。

    而那支造成这一结果的中**队呢?根据情报表明,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损失,人员建制没啥损耗,武器跟补给也没见有什么短缺,依然具备强大的进攻能力。

    别人不知道,但林肯可是相当清楚,西部战场上被全歼的那四支部队,全都是美军的绝对主力,连这四支军团都挡不住中国人的进攻,被人家接连打了个全歼,甚至连幸存者都没多少,那已经证明了中**队的不好惹。

    一旦让中国人继续沿着俄亥俄河东进,真的打破匹兹堡,那美利坚合众国就真的要完蛋了。

    要知道,时至今日,匹兹堡已经代替其他几个城市,成了绝对的大后方,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后勤总基地,超过八成的武器制造,都放在了这座城市中。

    甚至是,林肯都有过打算,那就是一旦事情不妙,就让出华盛顿,退守匹兹堡,继续依托匹兹堡来跟对方拼命。

    所以说,一旦匹兹堡被中国人打掉,那美国就失去了再战的能力,迎接的就只能是失败。

    这样看来,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可实际上却并不难征服,只要打掉几个重要城市,消灭掉他们的战争潜力,基本也就失去了抵抗能力。

    说白了。美国虽然已经是个近代的工业国了,但因为是个开放性的联邦制移民国家,内部民众的种族成分复杂,并非是一个单一民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所以没有什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拥有的只是爱国心罢了,但就算是那份爱国心,老实说也并不强烈。

    说白了,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向心力并不强,他们的制度虽然能更方便的融合其他民族与文化,但面对外来侵略。也同样显得有些疲软,属于适合进取,但防守韧性不足的文明。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美国的这一特色其实已经表露无疑,比如在对英国的两次战争。也就是独立战争跟第二次独立战争中,美国虽然都是最后的赢家,其实认真算起来,只能说是美国的国运亨通,运气爆棚,并非是自己能打。

    比如第一次的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被英军打的满地找牙,就算所谓的萨拉托加大捷,也不过是美军自己给脸上贴金。双方加起来的战死者,总共不超过一千人,无论是战术意义还是战略意义,都毫无价值。

    也就是说,独立战争中,要不是法国强力出手。在各方面与英军争雄,严重拖累了英军。导致英军不想浪费时间精力在北美殖民地上,暂时与美军谈和的话。要是让英军放手出击,美国的独立梦想早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

    之后的第二次独立战争,说到底是美国过于贪婪,想吞掉加拿大,而他们选择的时机也很好,正好是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住,调遣大量英军会欧洲的有利时机。

    就这样,趁着欧洲正在爆发大战的有利时机,美国鸡贼的向加拿大伸出了魔爪,可结果呢,气势汹汹的美军被仅存的加拿大英军部队再次打的找不到北,最后甚至把美国的首都华盛顿都给占领了,还把白宫给一把火烧掉了。

    这也是另一个时空中,美国首都华盛顿唯一的一次被外**队占领并遭到破坏。

    总之,第二次英美战争中,要不是英国当时的主要精力都在欧洲上,都在击败拿破仑身上,对美洲的战争不感兴趣,就凭着战争英军的表现,要是全军压上,哪怕抽出几支主力过去,彻底把美国干掉也是很有可能的,说不定美国就要再次变成英国的殖民地。

    但很可惜,当时的英军并不在乎美国,甚至英军对这场战争只看做是小规模冲突,大家的目光都投入在欧洲,投在那个特能拉仇恨的拿破仑身上,结果让美国再次逃掉了一次大劫,甚至因为这场战争而自信心爆棚,很有那么点强国气象了。

    总之,纵观美国的发展史,不得不赞叹这是个被上帝宠爱的国家,各种条件好的让人眼红,就算有几次危机,也总是在一种让人惊叹的好运气中顺利度过。

    经历了那两次所谓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就彻底走上了疯狂欺负别人的快车道,除了不敢继续打加拿大的主意外,对其他的方向都是各种开疆拓土,打的原本是盟友的印第安人不要不要的,并用印第安人的鲜血和土地,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但是,归根到底,美国是一个非单一民族的移民国家,这个国家的维持基础,是合作跟利益,一旦外部压力过大,这种维持国家的基础承受不住,那么大多数民众可不会为了所谓爱国心死战不退。

    在这一点上,那些被中华远征军俘虏的美军士兵已经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那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一开始跟中国人打的相当勇猛,可一旦被俘虏,居然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为了一个生存的希望,毅然而然的甘愿放弃美国国籍,加入原本是敌人的中国国籍。

    这种行为,要放在另一个时空的中国身上,简直不可思议,绝对是汉奸的代表,可在这时候的美国人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毕竟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换个国籍就跟换个工作一样,只要能过的更好,在哪儿过不是过啊。

    同样道理,别看现在林肯的合众国跟南方联盟国以及英法联军打的不可开交,但那主要是国家层面,对底层民众来说。他们大多数已经厌倦了这种战争。

    战争早期的时候,由于北方的各种宣传,大多数人都以为南方叛军早晚会失败,毕竟南方人无论是人数、军力还是武器装备等,都远远不是北方军的对手。就算一开始取得一些局部胜利,也无碍大局。

    再加上林肯当时给出各种好处,以可以合法掠夺南方土地以及南方叛军资产为诱饵,引诱北方人支持战争,这才让大多数北方人对战争趋之若鹜。

    至于解放奴隶之类的说辞,对黑人或许有点用处。但对军队主力的白人来说并没什么吸引力,反而还是一个妨碍。可惜,黑人的战力相当有限,贸然加大黑人部队的数目,只能妨碍己方军队的战力。

    可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尤其是当中英法三国都开始插手战争之后,这场战争的胜利天平上,南方军的砝码越来越多,北方军则因为连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