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进去,反倒会被医院的气派吓的手足无措。
所以。一般小病小灾,普通老百姓还是去药房看看中医,抓个中药,只有像高烧不退了,咳嗽不止。腹泻不止之类的疑难杂症,他们才会去人民医院看病。
而像枪伤这种东西,就算没伤到要害,但由于通常会伴随感染等问题,所以目前在民间的话,受到枪伤,也只有送去医院才能治疗,因此。大家送王天二去医院,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王天二这一被送走。就无法继续主持大局了,最后王天二的正室出来了,由她开始代替老爷主持这里的大局。
虽然是王天二的正室,但毕竟见识方面比自己的老爷差不少,而她深恨这几个税务部门来的家伙,觉得要不是他们。自己老爷也不会受这个罪。
虽然这几个人已经死了,但这位王夫人依旧不解恨。直接让人把这几个人的尸体绑在竹竿上,然后挑在大门口示众。
她的本意只是出口气。同时让大家知道王家的厉害,是绝对不好欺负的,却不知道她这么做,一下就捅了马蜂窝,给整个家族带来了祸患。
正如之前王天二对这几个人客气的原因一样,这几个人再怎么鲁莽,再怎么做事冲动不靠谱,但身份摆在那,他们是官,正儿八经的八品官!
不小心打死官差也就罢了,还把他们挑在竹竿上示众,这不但是打税务部门的脸,也是在打整个帝国官场的脸,说更严重一点,那就是直接打整个帝国权力机构的脸,说是对抗政府都一点不为过。
可惜的是,明白人都上医院了,留下的人不但见识有限,还很情绪化,所以就把这事情做到了这个地步。
现在好了,众目睽睽下看到王家大门口竖着几个竹竿,上面挂着三具尸体,立刻就引来路人的注目,很快的,外面等候的其他税务局人员就认出了上面的尸体是谁,立刻就向上面报告。
报告打上去,听到消息的沈世明震怒异常,而且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妥协软弱的时候,而是强硬到底,否则的话,他这个首相也就不用干了。
于是,沈世明直接给扬州地方警察打电话,让他们立刻把这个王天二家的人全部逮捕,等候调查结果再说。
扬州的警察倒是听话的出动了,而且是气势汹汹,结果王家一看这个情况,干脆关闭大门,然后荷枪实弹的开始跟警察对抗起来。
扬州警察局的局长以前也是当兵的,脾气比较暴躁,加上是刚空降不久的干部,对当地的情况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看到对方居然敢反抗警察,立刻大怒,直接下令手下的警察强攻。
结果,看到警察强攻了,那些无法无天的王家的家丁护院立刻就开枪了,而他们用的都是制式武器,射速快,威力强,比警察的手枪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打啊打的,慢慢的家丁护院也打兴奋了,他们居然把大炮都拉过来了,直接向警察开炮,一下就把进攻当警察打的死伤惨重。
最惨的是,警察局长因为带头冲锋,首当其冲,居然被一炮炸死了,结果下面的警察一哄而上,再也没有勇气进攻了。
看到这个情况,王天二的家丁欢呼雷动,以为打了一场胜仗,高兴的了不得。
但很可惜,他们打的不是土匪,而是警察,是代表中华帝国官方暴力机关的警察!
当沈世明听到王家的人居然拘捕,而且还反抗,甚至把警察打退,还开炮打死了警察局长,再次吃了一惊。
不过很快,惊诧莫名的沈世明就笑了起来,因为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一个绝佳的突破点!(未完待续)
第三五二章 借题发挥()
沈世明虽然出身于松江沈家,但却只是外系子弟,从小虽然不算受尽白眼吧,但跟沈家嫡系子弟的生活是没法比的,顶多是有口饭吃饿不死,外加有机会以陪读的身份去学文识字,日子过的也算艰辛。
当然,说是艰辛,但跟当时真正的底层百姓去来比,沈世明是幸福的,至少能吃饱,能穿暖,还能读书学文,长大后虽然科举不成,但还能进沈家的产业当差,在很多真正的穷人看来,是十分羡慕的人生。
人就是这样,你要是真的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大多数肯定没什么高远的抱负,能吃饱饭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渴求,也正因为要求太低,又大多没文化没见识,所以他们大都看起来比较麻木,人也比较懒散,这不是他们天性如此,纯粹是环境跟生活闹的,以至于缺乏改变的动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读过书,开阔了见识,又能保证基本的温饱,那他们渴望改变,渴望更上一层楼的心思就会变强,毫无疑问,沈世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野心的人。
身为沈家外姓子弟,沈世明过的日子跟嫡系子弟没法比,但又可以近距离接触他们,让沈世明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这让他很小的时候就比其他同龄人更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条件去获得这些机会。
所谓的利用机会,无非就是察言观色,无非就是攀附强权,从小孩子时期。沈世明就知道要跟着家底最硬,老爸最厉害的孩子混,而不是跟身材最壮的孩子混。
然而,当年跟着混的人有很多,要想突出。要想让人记住,必须要有特色,只当哈巴狗一样的狗腿子是没前途的,自己还得学会矜持,还得显得有学识,只有这样的手下。主子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当然,这些技巧都不是当年小小的沈世明能明白的,而是沈世明那个曾当过讼师的外公教给他的,然后沈世明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果然发现事情正是如此。
从那以后。沈世明果然不会盲目的听别人的话,反而努力读书,然后平时一直显得很倨傲,只在自己选中的人面前,才略显彬彬有礼,这么一来,果然镇住了别人,不但他被沈家嫡系的少爷看重。大家成了好朋友,他还被沈家老爷子看重,花费了大量精力重点培养。
正因为跟沈家嫡系关系处的好。有沈家的培养,沈世明才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并且逐渐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后来又是因为沈家的关系,他能遇到了李永吉,并迅速平步青云。终于从原本一个小小的代掌柜,变成了如今三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首相,权势之高。跟以前的军机大臣也相差不远。
不过嘛,有文化的人,都是有追求的,沈世明也是如此。他虽然从不奢望取代李永吉成为皇帝,也不敢这么想,但却不满足于在好几个人之下,而是希望成为那种一人之下的权臣。
另外,他毕竟曾经在前朝有过秀才的功名,勉强算是个读书人,所以跟读书人一样,除了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个伟大志愿外,留名青史也是他的至高追求,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出一些能让后世记得的功绩。
然而,如今帝国虽然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可世人都知道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不是他的意思,他最多被人看成是一个管家而已。再者说,好事情都让皇帝做了,可政府却连年亏空,赤字逐年高涨,这就让见识有限的沈世明十分害怕,他害怕万一到最后政府还不起钱,皇帝会拿他平民愤官怨,到时候就真的一切都完了。
熟读历史的沈世明一点不怀疑这种事情的发生,不说别的,前朝的和褂忻鞒暮┯梗啥际亲詈玫睦樱蚴烂骺刹幌氲蹦歉龅姑沟姆恃颉�
这就是时代局限性的问题了,沈世明虽然出身商贾,对经商很有一套,但他会的那些,都是比较朴素的经济观念,也就是要收入大于支出才是良好的财政循环,如果长期支出大于收入,最后资不抵债,早晚是要倒霉的。
不能说他的这个想法不对,可惜他的这些东西适用于民间的经商,却不适用于一国的财政,或者说不适合现代化国家的财政观。
虽然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西方也说治理国家跟经营商号一样,但实际上因为性质不同,尤其是经营大国跟经营小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简单点说,大国跟小国之间,就好像大海与小池塘一样,小国的体量小,治理起来自然要小而精致,财政赤字要尽量避免,否则就很容易财政破产,最终导致政府的垮台。
大国就不一样了,大国体量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所以适当的赤字,反而有好处。
尤其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更是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赤字,大搞政府采购,用这种方法去促进各行各业的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