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像狮子林这些地方,李永吉也打算找人进行一番改造,把他们改建成高中学府,当然,就跟大学一样,暂时还不急,所以可以慢慢来。
由此可以看出,李永吉的这个新科举改制,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小学教育以及初中教育,其中小学教育是强制入学,政府财政补贴,初中教育则是政府以奖学金的形式补贴一部分,同时也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比如说,小学毕业后只能享受秀才所能享受的个人不纳粮的权力,如果是初中生,也就是成了举人,那就可以免直系亲属的钱粮,而且还有资格直接做小吏,比如县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的副局长之类的,要是成了初中毕业生,获得举才的身份跟毕业证,你就有了干部身份,可以直接做地方官。
好了,学校有了,通过张信达搜集的经过修改的小学甚至初中教材也有了,甚至各种文具,包括大量的黑板、粉笔、木质教杆,各种铅笔、作业本之类也充盈的要命,可以说物质基础已经准备就绪了。
这些都准备好之后,李永吉开始让王韬出面正式的组建科教部,并任命他为江南政务院第一任的科教大臣,全面管理科学教育问题。
科教部成立后,立刻在苏州城光发告示,宣布旧有的科举制度废除,以后实行新的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先从苏州做试点,以后再根据情况向外推广,同时还附上新科举制度的说明。
在新科举制度发布的同时,科教部的新官员带着苏州民政局的办公人员以及当地警察,开始到处敲锣打鼓的发布命令,那就是限期十天之内,带领家中的适龄儿童去附近的街道办事处报道,办理入学手续。
适龄儿童不分男女,只要是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孩子入学期间,学杂费全免,服装全免,还管两顿饭。学生可以住校,也可以放学回家,住校免住校费,但如果回家,必须是家长接送,如果不接送,或者忘了来接孩子,就要住校。
具体的上学情况是,每周七天,上学五天,周六周日休息,也就是这两天可以回家跟家人尽情的安享天伦之乐。
当然,如果不想让孩子进入官学,享受官学的待遇,那也可以,但必须缴纳公学赞助费,这个费用是每个孩子每月10两银子,也是不分男女,都要交这个数目。
如果发现私自隐匿孩子,不让适龄孩子上学,又不缴纳公学赞助费的,官府有权强行带走孩子上学,同时视情节严重程度,还会处罚孩子的父母50两以上,1000两以下的罚款,如果缴纳不上罚款,就要抓去劳改营,坐15日以上,60日以下的牢,进行劳动改造。
特别指出,以上政策是针对普通市民,如果是精武军的官兵家属或者工人家属犯错,隐匿孩子不让上学,那么取消一切精武军的待遇,也就是说,家里有人给精武军当兵的,无论是何种职务,强行退伍,并取消一切军属待遇;如果是当工人的,也是强行辞退,并取消一切工属待遇,比如取消廉价粮。
孩童强制入学的同时,还告诉广大读书人,以前他们在满清获得的任何功名全部作废,也就是说他们全部都是平民百姓,如果他们想要出人头地,要么去当兵,要么去做工,要么去经商,当然也可以重新考科举,重新当上新政府的士族。
新科举制度的等级划分已经明确的贴了出来,他们要想重新获得高人一等的待遇,重新自称士人,就必须去参加考试。
如果考上小学,又乐意跟一群孩子一起学,自然可以去官办小学读书。
如果觉得难为情,可以直接考小学毕业考,如果毕业合格,就给秀才身份。
如果有些地方没把握,比如小学毕业考要考很多新科目,比如历史,数学之类的,官府会提供小学毕业培训班,方便他们学习新的小学课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太笨,一年左右就可以取得小学毕业生,也就是秀才资格。
如果你信心十足,想直接考举人,那也可以去报考初中入学考试,只要考试过关,就可以称作举人。同样,要是你觉得数学、自然还有历史等科目没把握,可以去初中预科学习。
初中的预科是免学费的,但生活费自理,而且也不提供住宿跟食宿,一切都要自己负责,但一般只要个一两年,通常就可以考试过关,获得举人的身份。
总之,通过贴告示,刷大字报,敲锣打鼓到处宣讲等方式,新的科举制度已经在最短时间内传遍苏州城的每一个角落,这期间李永吉虽然没出门,但王韬可是事必躬亲,每一次都冲锋在前,甚至苦口婆心的给很多上门求教的读书人讲解其中的内容。
基本上,广大读书人对这些政策还是持服从态度,虽然抵制的人也有不少,但都不敢明着反对,毕竟之前打击反动派的浪潮刚过去,谁也不想在这个风口上跟精武军以及新政府顶牛。
打击反动派这件事对李永吉来说,不过是个消息,不过是一串数据,但对这些苏州人,特别是苏州读书人来说,却是不次于满清文字狱一般的噩梦,甚至某些地方犹有过之。
也就是那次打击反动派行动之后,很多人不得不剪掉辫子,因为苏州市政府的新官吏,特别是那些警察,为了搞外快,经常在大街上乱抓人,而他们抓的都是留辫子的,因为留辫子被认为是心向满清,是满清欲孽,仅凭这一条,就要抓人抄家。
因此,虽然江南政府没明着发布剪辫令,但其实已经是在逼着大家剪辫子。
既然苏州的读书人为了身家性命连辫子都剪了,已经是软过了一次,那现在面对新的科举制度,再软一次,再妥协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未完待续)
第一三七章 只能向上爬,不能往后退!()
“你这个科举改革可有些不伦不类啊。”听完了李永吉最近的所作所为,张信达只是笑了笑,“又是举人又是中学生,我听着都费劲,干嘛不直接搞成现代教育那套?”
“这不是照顾士子的情绪么。”李永吉耸了耸肩,“我也想纯粹搞现代教育那套,但别人未必买账,要是我从小学生从头教,那得多久才能出人才啊?”
“你真是多虑了。”张信达不以为然,“你自己都说了,清朝读书人大都是软骨头,你就是重新搞一套现代教育体制,然后给现代教育体制相关的特权,到时候不用你去推广,那些士子自己就会巴巴的上赶着来求跪舔。”
“好吧,我说实话。我是觉得上千年的传统就这么扔了有点可惜。当年我们全盘西化,那是没办法,谁让国家被打了个稀巴烂呢,结果一切推倒重来。
可现在我们还有力量,为什么就不能结合一下传统呢?远的不说,说说咱那个时空的日本,他们的传统文化就保持的很好,所以,我想既然有机会,还是应该保留一下自己的传统文化。”
说到这,李永吉顿了顿,才继续道:“比如说科举吧,虽然我也知道科举制度已经落后了,但一些传统稍加改良还是不错的。你看我现在结合现代教育体制,不也挺好么?我的这个科举改革,骨子里都是现代教育机制。只不过是保留了一些科举时代的名词而已,你不觉得这样也挺好么?不止是科举,等我以后掌权立国了。我还要复兴汉服,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不觉得这才像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所应该有的姿态么?”
“好吧,这些就算你对吧。”张信达道,“但是我不明白你干嘛把小学定六年?是,我承认,咱现代的小学也是这个时间,不过那是为了追求全面发展。但你不同啊,你需要的是快速有效。根本不需要那么久啊。
你看,小学主要就是打基础,学习语文跟数学,语文的话。有了汉语拼音,死记硬背的话,学会常用的三千个字,差不多两年就足够了,如果是数学,加减乘除的话,两年也差不多。做到这样,基本运用就够了,然后再加强一下。比如算术里添加四则运算,语文再加点语法,学习下诗歌鉴赏。总起来四年差不多就行了;再然后,就开始发展初中生以及中专生,集中突击数理化,这样你才能迅速积累可用的人才啊。”
“怎么可能够。”李永吉摇摇头,“就算我这个时代的孩子没有现代孩子那么多玩耍时间,但要想四年就学会现代小学课程。那还是有些拔苗助长了,对他们的智力发育也很不利。你也说了。小学是打基础,基础打不稳,以后还学习别的只会更难。
何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