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种角度看,李永吉打算搞的这个宪兵制度,已经脱离了原本宪兵的意思,已经成了一种党*卫*军制了,这对加强部队的控制跟凝聚力,还是相当有好处的,因为这样的话,想必再出现这种不听指挥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正是因为有李永吉的力撑,所以王三武胆子也大了起来,不但就地加强了淮安的城防,又拉起了三万大刀民兵,还亲自坐镇淮安,把自己的指挥部也搬到了淮安城,甚至以协防的名义,派出一个团把海州给拿了下来,然后借助海州的海运补给线,与淮安互为犄角,跟徐州的僧格林沁针锋相对起来。
有人希望让局势缓和,就有人就希望把局面激化。李秀成就不说了,最近不断通过无线电劝说李永吉反清,倒也没说什么投靠天国之类的话,估计是知道说了也没用。
在李秀成看来,李永吉以及精武军一旦反清,那局面就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到时候他们太平天国反而有机会,毕竟那时候大家要先对付清廷,跟精武军就不必再打了。
说实话,跟清廷打,李秀成是一点也不怕,但一想到精武军,特别是想到苏州之战的情况,他就总是脑袋发疼,总是有各种回避的借口,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其实是怕了精武军。
没错,他是真的怕了,苏州之战对他影响太大,已经打掉了他的自信,要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对李永吉一退再退。
虽然李秀成自己给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但借口再多,也改不了他在精武军面前不断退缩,不敢跟对方一战的事实。
另外,英国人与法国人也频繁出现在李永吉的周围,一来是希望李永吉释放常捷军与常胜军这两支白人雇佣军,二来则是极力劝说李永吉反清,并决定给予李永吉更大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与法国人此时已经看明白了,在清廷刚刚处决了巴夏礼等人之后,短期内已经再也难以谈和平,而英法联合舰队覆灭后,恐怕英法两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出兵干涉,那么资助反对派武装就是唯一的路了。
过去,他们把支持对象放在太平军身上,但现在看来,太平军相当不可靠,未来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恐怕只有着落在李永吉这个年轻的军阀身上了。
好在,李永吉看起来要比大多数人开通的多,他不反对跟洋人交流,也主张打开国门,甚至还很激进的想搞自由贸易,这都是洋人过去想要而得不到的好处。
当年英国人为啥要打鸦*片战争?难道英国人不知道鸦片的坏处么?实在是中国人太顽固不化,一直闭关锁国,而且只卖东西不买东西,导致白银都流入中国却不流出来,这是一种不正常的交易。没办法了,才选了鸦片这种东西赚银子,如果中国肯打开国门跟他们正常的做贸易,大家有来有往,又何必打生打死呢。
之前英国人与法国人之所以没立刻同意李永吉的条件,是因为精武军当时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以至于当时的他们还有些看不明白,以为太平军的力量要更强大一点,所以才想着支持太平军。
按照他们当时的想法,只要支持太平军,给太平军足够的洋枪洋炮,以太平军的人数跟战斗力,恐怕精武军也未必能抵挡的住,再怎么说,精武军的人数太少了。
什么?苏州之战是怎么回事?一两次胜败算不得什么,而且那时候精武军全部是洋枪洋炮啊,要是太平军也装备大量洋枪洋炮,那局面就不同了吧。
可如今眼看着太平军面对精武军的进攻不堪一击,而一向十分神秘的精武军也显露出了凶恶的爪牙跟强大的实力,同时美国人似乎早就跟李永吉勾搭起来,那么在这个时候,抛弃看起来很虚弱的太平军,找更开明,力量更强的李永吉合作,也就是顺理成章。
过去,李永吉一直不肯反清,是英法两国最诟病的地方,但现在这个事件发生后,让他们自认机会来了,只要李永吉趁机造反,那中国就事实上陷入四分五裂,诸侯混战的情况,那时候,一个分裂的中国,才更加符合列强们的期许。(未完待续)
第一二一章 皇上,戒急用忍啊()
“欺人太甚,真是欺人太甚!”
对于李永吉的无动于衷,自认已经释放了足够好意,却还是弄的自己骑虎难下的咸丰皇帝,这次是真的动怒了,哪怕是福寿膏与醇酒美人,也压不下他的火气:“这个李永吉要干什么?真要造反么?”
“皇上息怒。”身边的懿贵妃知道这位皇上其实是心里害怕了,要不然也不会偷偷找自己一个人说这些,所以赶忙安慰道,“事情还不至于那么糟糕,依我看那个李永吉最多是跋扈了些,另外有些驭下不严,要说造反,他还没那个胆子。要不然,都这会儿了,换了别人,早就反了,也不会一直这么僵持着了,您说是不是?”
“哼,那他这个样子是干什么?”咸丰皇帝不满道,“又不造反,又不听话,朕都已经不怪罪他了,只要他把银子换回来,我就既往不咎,他还想如何?继续这样拖着是想干嘛?”
“依着我看,恐怕那李永吉自己也是骑虎难下吧。”懿贵妃轻轻一笑,“我听底下人说,那最先截漕银的,是那李永吉手下的一个大将,同时也是他的舅舅,估计是他那个舅舅自己见钱眼开,私下做了这等大事,李永吉出了名的护短,所以才把这事儿给自己扛了。”
“那又如何?”咸丰闻了闻鼻烟壶,“既然知道错了,就赶紧把银子吐出来才是啊,他现在这样可不像是知错的样子。”
“皇上。正因为他骑虎难下,所以才需要个台阶下啊。”懿贵妃继续笑道,“您看。正常来说,做了截漕银这等大事,要么就要等着被革职查办,要么就要干脆造反,这李永吉估计是既不想被革职查办,又不想造反,所以才处在两难之中。
陛下您想啊。这李永吉虽说是精武军的头,最近闯下了好大名头。但终归不过只有十三四岁,这么点年龄,又怎么可能真的管住底下的骄兵悍将?
要我看啊,这李永吉就算不是被人推上台前的摆设。对手下的掌控也是有限,所以这事儿十有八*九是他那个舅舅不乐意放弃到手的银子,而李永吉暂时又没别的办法,只好这么僵着。”
“嗯,你的意思是说,这李永吉不是不想把银子还给我们,只不过他自己说了不算?”
“正是如此。”懿贵妃点头,“要不然,就再也没别的解释了。”
“这倒也是。”咸丰皇帝点点头。“那么如今这局面,应该怎么破呢?”
“照我看也简单,要治眼下。无非是许以高官厚禄,分而化之。”懿贵妃道,“这李永吉不是刚刚打退了发匪么?正好,借着这个名头,就正式的把两江总督的位子给他吧,反正不给他。两江那地方也已经是他们的天下了。”
“哼,他都做出这样的事了。还指望我给他加官进爵?”咸丰皇帝不满道,“我要真这么做了,天下人该怎么看我,该怎么看朝廷?说不定就会认为朝廷怕了他。”
“怎么会呢,一是一,二十二,功劳是功劳,过错是过错。”懿贵妃继续道,“两江总督的位子给他不妨,毕竟他刚刚立功,不给奖赏说不过去;不过他劫持了漕银,也是重罪,那黄马褂可以剥下来,以示惩罚。其实呢,咱们给他两江总督,是为了捧杀他,是为了方便给他的手下提位子啊。”
“哦?”咸丰皇帝神色一动,“你是说……”
“没错,我看既然那李永吉把什么都自己扛了,就不如干脆给那个截了银子的王将军一个山东提督的位子,再命令他去打捻子。”懿贵妃道,“那个打下杭州的张威,就给他一个浙江巡抚兼浙江提督的位子,还有那个打下常州的周达,给他一个安徽提督的位子。这样一来,精武军各部就分散各地,再也拧不成一股绳,那样对我们也就没有威胁了。”
“这个主意好。”咸丰皇帝点头,“哎,我怎么早没想到呢,当时还想着派人去抓权,没想到没用不说还让他们更团结了,嗯,还是爱妃你聪明啊。”
“哪里,皇上日理万机,那么多公务要处理,一时不查也是有的。”慈溪谦逊的一低头,“臣妾整日在这宫中也没什么事儿,偶尔有点心得,帮着皇上拾遗补缺,也并不算什么。”
“嗯嗯,所言极是啊。”咸丰皇帝感慨的点点头,又摸了摸懿贵妃的脸庞,“朕不敢说在才能方面能比得上各位先皇,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