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跟李秀成的粮食交易额逐渐上涨,这一切算起来,李永吉最近不算他自己账面上那些利润超高的时空交易品,光其他的正常收入,一个月能收入四百多万两白银,养那支部队,根本是小菜一碟。
总之,说了这么多,意思其实就一个,那就是有了现代技术跟现代设备,哪怕是用一些初中水平的工匠,也可以在十九世纪完美的复制出来,起码可以顺利的投产,不但轻工业如此,以后像钢铁工业,煤化工,盐化工等重工业,也不会太难做,所以根本用不上李善兰这样的大牛,或者说,把他们放在这种重复建设上面,纯粹是浪费资源。
在完整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简单的学习跟重复建设容易,但如果要完整的吃透,要从原理上明白为何如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什么物理化学自然生物的,都要用到数学,一个国家如果数学不行,那她的基础科学就不牢靠,而没有强大的基础科学做支撑,那别说没有所谓创新能力,甚至连复制与山寨能力都大打折扣。
一些应用科技可以直接照抄李永吉弄来的现代技术,但要想真正自己学会这一套,要想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工农业体系,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教育机制,必须要从头开始学,必须要先加强数学教育以及基础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换言之,就是必须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李善兰、华衡芳还有徐寿这几个人,最让李永吉看重的,不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而是他们在数理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一专多能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虽然都各有擅长,却都同时精通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有很扎实的基础科学功底,而且是基础科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功底。
李永吉亲自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他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那就是老师照读课本容易,但学生们学习知识不是光看课本就行,还得自己去做题。在做题中加深理解,让课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而做题,特别是数学题的时候,如果老师的水平不够,就无法迅速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只能期待其中有一些天才,能靠着已知的资料自己去领悟。
很显然。靠天才自我领悟,这显然效率太低。所以就需要一些数学玩的好的人去教他们,让学生把基础学科学的更扎实一点,以便于尽快成才。
因此,李永吉说出做学问就是兴邦救国。是一点也没掺杂水分的,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一个国家真正的脊梁,就是那些真正懂得现代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而要想让一个国家真正走向科教兴国之路,绝对不是照抄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而是先沉下心来把基本功学好,也就是把自己的基础科学研究扎实。研究透彻,然后才能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去向更高领域攀登。
比如另一个时空的后世美帝。世人都羡慕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却不知道他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他们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上,特别是数学研究上。全世界最聪明的数学家,有超过一半都在美国,而世界最著名的数学奖,也在美国。由此可以看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当然,现在是晚清时期。社会情况不同,真正肯开眼看世界,真正肯潜下心研究基础科学的人还很少,甚比清末还差的远,所以这种偏向数理化的大学就算建设起来,估计前期也很难吸引到多少读书人过来学。
不过本来李永吉也没指望那些顽固的读书人,何况以这个国家目前的教育机制,读书越多,脑袋越僵化,过来理工科大学学习未必是好事,因此从一开始,李永吉就把目标对准那些精武军的官兵亲属、工匠亲属,甚至是小商人子弟。
李永吉想过了,以后这个理工科大学,可以先建在青浦县,就挂在精武军名下,也要给学生许多很好的待遇,并把入学读书看成是加入精武军的庇护体系,可以免纳官府钱粮,搞成像青浦军校一样的军属学校。
换言之,对这种高等级的学府,李永吉不想搞强行入学,而是用利益勾引的方法,让这些脑子灵活的人自己心甘情愿的来学习,这样的大学必须奉行严进严出的策略,必须要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绝对不能成为无聊人士混日子的乐园。
初始阶段,这样的大学无论师生要全部是中国人,学习资料也要进行层层加密,不到一定等级,不许借阅相关资料,搞的好像武功秘籍一样。等以后自己的底气更硬,教育体制更完善以后,就可以引入外援,让老外也加入进来,这样才能真正的打造出真正的国际性大学,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总之,对于李永吉有志于建设大学教书育人的想法,李善兰等人都相当满意,因为对他们来说,虽然自己动手搞工业也不是不行,但他们最擅长的还是理论研究,而且对机械这些东西的兴趣虽然浓厚,却更希望能教导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下去,而不是像工匠一样整天一身油腻的亲自捣鼓机器。
现在,当李永吉告诉他们,你们不用去当工匠,只需要当老师去教学生,而且我还会给你们更多的书籍,更多的知识,更完善的实验室,更好的待遇,比如给你们配备的房子、马车、仆人等等……总之,一个科研工作者跟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一切,李永吉都给你们提前准备好,就条件而言,哪怕是西方的科学工作者跟教育者,也不能跟他们相比了。
当然这一切因为还没有落实,所以李善兰等人还没意识到他们会得到什么,但只凭李永吉重视教育以及尊重他们的表现,他们就相当满意了,哪怕他们觉得李永吉年龄太小,生活也太奢侈,但这些小节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应付好了这几个科学大牛,让他们吃好喝好再下去休息之后,李永吉这才有功夫应付跟他们同来的那几个洋人。
这几个洋人全都是美国人,有传教士,有商人,也有退役军人,那三艘飞剪船的船长也在其中,而领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永吉的老朋友霍华德。
霍华德原先是美国驻虹口租界的领事代办,不过因为最近他代表美国商人跟李永吉谈妥了许多大买卖,特别是在用飞剪船换李氏集团高档物资的活动中相当给力,如今已经被提升为正式的虹口区美租界领事。
霍华德最近跟李永吉走的很近,跟李永吉聊天的时候,已经或许正因为如此,尽管李永吉耽搁了许久才接见霍华德,而且还没跟他们一起吃饭,但霍华德一点也不在意,一见面就行了个脱帽礼,并绽放出最热情的微笑。(未完待续)
第一一八章 铁了心的坑美国()
“见到您真高兴,我的朋友!”行过脱帽礼之后,霍华德又热情的跟李永吉轻轻拥抱了下,这才继续道,“您的气色可真不错。”
“谢谢。”看着对方那泛红的脸庞,李永吉笑着点点头,“您的气色也不错。”
“我这是热的。”霍华德松了下自己的领结,“这里的天气可真是闷热,还是你这里舒服啊。”
的确,李永吉这个房间是有冷气机开启的,而之前因为他要先接见李善兰等人,所以霍华德这些人都是在另一个房间暂时等待,而那个房间是没有冷气的,顶多给他们提供一点冰镇汽水。
这也是没办法,这里不是青浦县的老巢,没经过太大的现代化改造,这空调倒是好说,但发电机目前只有一台柴油发电机组,能源有限,不可能大规模普及空调,至少李永吉没兴趣单纯为了几个老外而另开一台空调,浪费自己的宝贵能源。
霍华德一行人并不了解这些,他们也想不到空调这种东西,还以为这个房间是提前用大量冰块冰镇过,所以才这么凉爽,而之前他们喝过的带冰块的冰镇饮料,更加深了他们的这种误会。
当然,霍华德这群人这么难受,也跟他们的穿着打扮有关,谁让他们大热天的还穿燕尾服,戴高帽的,自找难受怨不得别人,不过,他们都能穿上燕尾服,说明他们都具备一定的财力跟实力,否则此时一套燕尾服可不便宜,一般的美国人可摆不起这个谱。
美国人跟英国人不同,向来讲究单刀直入,或者说不讲究也对,所以在稍微彼此称赞了下,身上的热气也随着冷气以及冰镇饮料略微下降之后,就开始直接说起了正事儿。
他们的来意李永吉很清楚,就是为了新的吴淞港自由贸易区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