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空走私1859-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当然是笑话,或者说是想当然,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盘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根本不知道在精武军控制的地区,那些清廷下派的官员最近过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水深火热。

    当初翁同龢带着文武官员来给李永吉加官进爵之后,就开始明着抢班夺权,一开始是先安插苏州无锡常熟等各地的文官,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很顺利,很和谐,很友爱。

    然而。接下来当各地文官各就各位,开始执行自己的公务,比如像正常的收税啊、摊徭役啊之类的工作时,就开始感到一股强大的阻力,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无法正常的开展工作。

    比如某知县要派人去某个村子收税,结果派去的人根本收不到钱,反而还被打了一顿,原因是那个村子的百姓大都家里有人在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那么这些给精武军当兵或者做工的人的家人,就受到精武军的庇护。而任何受到精武军庇护的家人,都是不用向官府交税的,如果你要收税,可以,去找精武军谈去。

    好吧,如果有较真的,真的去找精武军说理,那精武军的人就说了,没办法啊。我们精武军不吃朝廷的俸禄,是自己拉起来的部队。这当兵总要吃粮吧,总要买武器吧,这都需要钱吧?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我们自己人的家里人要。

    那么好了。我们自己又出人又出钱,为国家朝廷奉献了这么多,你好意思再跟我们收税?要收税可以啊,先把拖欠的军费给我们再说。再加上利息,不用多,整个精武军的话。给个一千万两银子,今年上半年的军费差不多也就够了。

    什么?怎么军费这么贵?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你看我们用的都是洋枪洋炮吧,这都是很贵的吧?另外我们的薪水高,抚恤金也高,而且拖家带口的,还得有养家糊口的津贴,这七算八算下来,这个金额合情合理啊。

    你说岂有此理?好啊,你们养了那么多绿营,别的不说,那个江南大营,前后花了不止一千万两吧,可最后如何?还不是被发匪打了个稀里哗啦,花钱买的东西都成了人家的战利品。我们呢,别看人数少,没有十万二十万的,但却能打胜仗,这么一算,朝廷还赚了大便宜呢。

    这还是跟你讲理,或者肯逗你玩的,换了有些精武军的人,那是压根跟你谈都不谈,直接让人把你轰出去了事,管你几品官,在他们面前都不好使。

    好吧,既然惹不起,那躲得起,这个村收不了,找别的村收就是了。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只要有了开头,那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再也止不住。

    为了逃避官府的税收跟徭役,大多数的中下层百姓都踊跃报名参加精武军,条件不够当不了兵的,就去做工,或者当精武军的佃农,反正只要跟精武军搭上了关系,官府就拿你还有你的家人没辙。

    本来这些朝廷派来的文官还不以为意,觉得就算能庇护,又能庇护的了多少人?可他们文章写的好,算术却不太好使,不知道倍增效益这个词。

    精武军的庇护,虽然是一人当兵或者一人做工,就顺便庇护你的直系亲属,这包括你的亲生父母,还有你的亲兄弟姐妹。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人在精武军麾下当兵或者做工,他起码可以因此最少庇护三到八个人。

    那么那些堂哥表姐之类的怎么办?好办,分家啊,就根据精武军的要求,分成一个个直系亲属组成的小家庭,这样只要有一个人,无论是男是女在精武军麾下工作,那这一家子都可以得到庇佑。

    这样一来,组成小家庭不仅仅能够免除官府的压迫,还能顺便免了家族的约束,对解放生产力来说,是再好不过。

    只是短短的时间内,常熟地区就有超过八十万人受庇于精武军,不再给朝廷上税,无锡地区则已经有超过两百万人不在官府控制范围之内,青浦县整个就不受官府制约,只有苏州略少,由于张威刻意不过分逼迫,还给官府一点面子,只有近六十万人不受官府的管控。

    还在给官府缴税的人,要么是看不上精武军的大户,或者大户名下的佃农,要么就是受大家族约束,不敢去参加精武军的大家族,或者因为地方偏远,消息闭塞,还没获得这个消息的人。

    也就是说,有精武军主力驻扎的地方,当地百姓基本就不再受官府制约了,只有其他没有精武军驻扎的地方,还依旧在正常的服从官府领导。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交税,可朝廷每月要求的税款却不能打折扣,其他地方也还指着这边的银子呢。所以无可奈何,只能加重还在缴税人群的赋税,这又让人叫苦连天,等于把那些原本还心向朝廷的人也往精武军的身上推。

    为此,薛焕也好,翁同龢也罢,不止一次的派人去找李永吉理论,可李永吉这段日子一直躲在青浦军校不出来,派去的人根本连面都见不到。

    翁同龢倒是亲自出马过,想要凭着身份硬闯精武军老营。也就是现在的青浦军校,可依然被挡了驾,把守军校营门的人才不管你是不是钦差大臣的亲兵,也不管你是不是钦差大臣,哪怕是翁同龢不信邪的自己硬闯,也一脚踹过去,好悬没把翁同龢踹出内伤。

    没办法,翁同龢只能继续回去写奏折告状,弹劾李永吉飞扬跋扈。不受管制,可这样又能如何呢?朝廷远在北京,鞭长莫及,而且现在还得靠着精武军。一旦惹急了,精武军造反怎么办?

    也就是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精武军的厉害,也明白到精武军已经尾大不掉。可没办法,精武军已经成了气候,只能先这么拖着。美其名曰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薛焕翁同龢等人也做过别的小动作,比如频频拉拢精武军的各级军官,向张威周达等人都不止一次的派人去劝过,并且不停的以高官厚禄去拉拢,甚至那两名总兵还跟着现身说法,诉说跟着朝廷干,有多少多少好处之类。

    然而,没用,一点没用,张威还好,笑呵呵的等你说完,再端茶送客,然后回头就把谈话内容通过无线电直接跟李永吉说。

    周达、林春生、江海、江云等人就没这么好脾气了,好点的直接给你个闭门羹,见都不见你,坏一点的,你一旦说什么拉拢,立马派人把你打出去,回头也要么发电报跟李永吉打报告,要么跟身边的情报处官员备个案,总之一点投奔朝廷的迹象都没有。

    直接劝说走不通,他们还想通过这些人的家人来个迂回,结果却发现,这些中高级军官的家人早就要么搬到青浦县,要么搬进青浦军校附近,都受到精武军的保护,压根就渗透不进去。

    倒是好不容易有个人通过层层关系见到了周达的三堂叔,结果对方也是一开口就拒绝,并且明着说了,周达这些人受李永吉的大恩,是铁了心的跟随李永吉,根本就无法劝动。周达自己就当着他们这些老人的面说过,谁要敢劝他背叛李总办,只要说一句,哪怕是亲爹亲娘亲生骨肉,他也一刀宰了再说……都说这种狠话了,那说别的还有用么?

    只能说,这些清廷官员根本就不明白精武军内部的情况,他们不根本知道精武军早就已经跟清廷离心离德,而且精武军的人都鼓励内部思辨,也就是从各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在精武军的人看来,清廷的力量根本无法跟精武军比,哪怕现在造反,他们也有信心可以一直打到北京城,纵横天下而不败。李永吉现在不反清,肯定是有他的顾虑,顾虑是什么,他们看不出,但听大人的话肯定没错。

    跟清廷干没好处,精武军内部又实行特殊的制度,所有基层官兵都受过大恩,他们都把这种恩情寄托在李永吉的身上,已经自成一体,外人是根本无法对这样的集体进行渗透的。

    如果说是半个多月以前,那么以咸丰皇帝的尿性,说不定听到这里后,真就一根筋的下旨严办,要捉拿李永吉进京,可是短短时间内,江南地区就风云变幻,清军接连又发生了两次重大失败,让他无法下这个命令,只能继续忍受精武军的存在以及李永吉的跋扈。

    是哪两个重大失败呢?

    首先,是西边。在八月初的时候,陈玉成忽然率军出击,率军两万,不但一举解了安庆之围,而且在安庆城下全歼湘军主力,然后顺势乘船挥军西进,期间势如破竹,击破九江、直达汉口,在汉口与武昌抢掠一番后,因为害怕后勤被掐断,重新回军九江,沿途把各地团练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