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言之,这次主动出击,虽然是第一二三步兵团外加第一二三骑兵团,看似全军出动,但实际上出动的都是战兵,其他像后勤兵,卫生兵等都留在后方大营。
简单说,精武军等于是分成了两个兵团,一个机动攻击兵团,一个营门守卫兵团。
其中机动攻击兵团基本都是战兵,攻击力无可挑剔;营门守卫兵团虽然大多都是辅助兵,但也基本人手一支夏普斯步枪,再加上还有装备了改良版拿破仑炮的独立炮兵营,以及装备了56突击步枪、56机枪,掷弹筒以及迫击炮的加强警卫营,防守方面完全不用担心。
警卫营在哪里,主帅就在哪里,也就是说李永吉并没有参加攻击兵团。之所以如此,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最重要的就是为了方便指挥。
前文说过,精武军跟这时代别的部队不同,除了有大量先进武器外,最大的特色是配备了大量无线通讯装置。
精武军中,无线步话机已经装备到连队,营一级还装备了中继台,再加上李永吉还有线导式侦查气球以及多功能无线指挥装置,其他什么高倍望远镜,激光测距仪之类也都有配备,在指挥方面虽然跟21世纪的现代军队还没法比,但在这个时代的话,绝对是超前了。
正因为如此,李永吉安坐指挥中心居中策应,比亲临前线的作用更大,以精武军的装备,只要不犯大错,赢是肯定的。
当部队开始出营门的时候,侦查气球就早早升了起来,由于天气不太好,李永吉不敢让侦查气球飞太高,只有八十米,不过这个高度俯瞰全场已经足够了。
所有步话机都有定位系统,也就是说,当侦查气球升起来以后,李永吉的多功能雷达显示器上就显示出了己方所有部队的分部点,再加上通讯器,李永吉可以很方便的直接指挥每一个连,再加上视角更宽更广更清楚,这仗还没打呢,光靠情报他就赢了一半。
根据侦查气球的侦查,太平军兵分三路,也就是分为三个攻击集群,从三个方向逐步靠近精武军大营,是典型的围三缺一。
其中中央一路兵势最厚,而且还有李秀成的大旗,应该就是李秀成的中军主力了。
为此,李永吉把攻击兵团也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配置一个步兵团加一个骑兵团,三部呈品字型联合前进,目标直指李秀成的中军。
第一步兵团在品字大阵的最中央,是主要的攻击力量,两边的第二、第三团,则主要负责维持两翼,骑兵居中策应,大家就这么一路向李秀成的中军压去。
看到精武军居然放弃营垒出营野战,李秀成也是大喜,立刻下令自己的中军出击迎敌。
在他看来,自己的中军足有五万人,且多是精锐老兵,又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了大量抬枪铜炮,战斗力大大增强,实力应该远比这支团练兵要强。
另外在两翼还有陈坤书的一万人以及陆顺德一万两千人,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也相当不错,只要自己的中军跟对方黏住,这两翼再一个包抄侧击,那么这支什么精武军就完了。
虽然李秀成没有无线电通信系统,而且由于跟两翼部队的距离太远,无法及时给两翼部队下命令,不过他十分相信陈坤书以及路顺德的指挥能力跟战场嗅觉,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自己动起来,那两只部队看到后必然会跟上,自动从侧翼攻击这支自不量力的精武军。
在这一点上,他十分自信,毕竟跟这两人的合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十分信任这两名指挥官的能力。
就这样,双方逐渐接近,从侦查气球的高空侦察来看,精武军的攻击兵团全部聚集在一起,已经逐渐进入太平军的包围圈。
也就是说,李秀成的中军,路顺德以及陈坤书的偏师,已经从三个方面包围了精武军的攻击兵团。精武军的攻击兵团跟李秀成的中军距离最近,跟陈坤书的距离最远。
就在这时,精武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能目视到太平军那黑压压一排的中军阵线了,就距离来说,大概还有一千两百米左右。
精武军攻击兵团得到消息后,立刻停止前进,进行就地布防,具体而言,就是步兵在前,炮兵居中,骑兵殿后。
紧接着,各团的迫击炮部队开始迅速布置迫击炮,并测算距离,三分钟之后,当太平军接近到两里,也就是一千米左右的时候,第一轮火炮齐射就开始了。
这次由于强调机动性,所以炮兵只设置到团,营级不再设置迫击炮排。也就是说,一个团只有一个配备了18门87式81毫米迫击炮的炮兵连,三个团加起来,总共只有54门迫击炮。
虽然减少了营一级的迫击炮配置,但这次炮弹带的却更多,而87式81毫米迫击炮迫击炮的射速是30发每分钟。
不过,精武军的炮兵由于水平还不够,无法达到30发每分的急速射,只能做到20发每分钟的急速射,而这一次因为距离过远,为了节约炮弹,精武军的炮兵实行的是10发每分钟的标准射。
这样一来,精武军三个团共54门炮,在短短的三分钟之内,按照每分钟十发炮弹的频率,总共向李秀成的中军集群投射了1620发炮弹!
这一下就把李秀成的中军部队给打蒙了,一千六百多发炮弹,隔着一千米,在短短三分钟之内投射过来,而且都是现代的高爆弹,有大量破片,杀伤半径超过十三米,太平军又一直是密集阵型,这样一来,所造成的破坏就更是惊人!
现代迫击炮的集中射击,这绝对不是这时代的普通冷兵器部队能承受的,哪怕是李秀成的精锐部队,也一下子就被这一顿火炮给猛揍一通,前锋也立刻就溃散了。
不过李秀成的部队毕竟人数太多,阵型的纵深太厚,而且有李秀成在后方亲自压阵,前锋崩溃了,后面的人还不知道情况,只要严加弹压,还是很容易稳住阵脚的。
当然,这也跟两军相距过远,精武军还呆在原地,没有趁机进行反击有关,如果当时精武军是跟在太平军溃散的前锋后面衔尾追杀,不停的制造混乱,那只这一下子,就算李秀成的部队不全军溃散,至少也得大败亏输。
但是,李秀成虽然稳住了阵脚,但显然太平军被之前的那顿火炮给打怕了,因此只能止步不前,再也不敢主动靠近了,只是让自己的炮兵部队隔着远远的向这边开炮。
太平军的火炮大都是夺自前江南大营的老式前装炮,炮弹也是实心弹,虽然就射程来说,勉强也能打到1000米外,但准头根本谈不上,威力更可以忽略不计,太平军此时开炮,更多的是给自己壮胆。
虽然准头不行,但炮弹无眼,总有个万一,所以看到太平军开炮,精武军的炮兵果断严格的执行炮兵操典的制度,优先打击敌方炮火,及时调整参数,对着太平军的火炮阵地再次开火。
又是一阵三分钟速射,这一次精武军打出了两千多发炮弹的成绩,瞬间把太平军的炮兵阵地全部炸平,顺带还炸了旁边的步兵队。
眼看如果继续这样挨炸下去,不用等接战,光靠这种炮火,太平军就要再次崩溃。
一旦再次崩溃,对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精武军如果趁势掩杀,那李秀成的这支队伍就完了,这是他绝对不能允许的。
看到这个情况,李秀成也发了狠,知道自己的炮火不行,立刻调了三千步兵,以大范围的散兵阵模式全力冲锋,搞起了人海冲锋。
李秀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贴上去跟精武军肉搏,避免这种被动挨炸的不利局面。
1000米的距离看着不远,全力冲刺不过三四分钟就可以了,不过一般而言,部队没有在这个距离全力冲刺的,因为全力冲刺对体力消耗太大,跑一千米以后,就剩不下多少力气进行厮杀了,因此,一般在一千米的时候,都是慢步走,等两百米左右再进行全力冲刺。
然而,这时候李秀成也顾不得了,精武军的炮火太猛,他不能光等着挨炸,因此只能靠自己的人数,提前进行步兵冲锋。
在步兵冲锋的时候,李秀成又开始调动他的骑兵部队,这三千骑兵,才是他的真正的精锐,也是他真正的杀手!
步兵虽然冲了一千米后体力会严重消耗,但骑兵还是没问题的。因此,冲锋的三千步兵不过是炮灰,他们的作用是消耗敌人的炮火以及制造混乱,他的真正后手是骑兵。
李秀成就指望靠骑兵的冲击力来撕开精武军的口子,打掉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