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是一心想要将戛纳的影响力推广到好莱坞而对《红磨坊》让步的话别人也阻止不了他,毕竟他才是这个电影节后面的真正大佬。
“《红磨坊》?”玛格丽特眨眨眼,她还真不知道这部名片居然参加过戛纳电影节,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印象也就是妮可·基德曼因为这片子拿到了一个奥斯卡的提名以及因为拍摄这部电影跟伊万闹出来的绯闻。没想到现在居然能让热内这么发愁,那么在电影节期间一定要去看看。
不过看到这么发愁的热内,玛格丽特还是安慰了他,毕竟同时作为导演跟制片人他在这方面的压力确实很大,电影要是不赚钱的话他就没办法让别人继续投资自己的下一部电影,那么筹备了好几年的电影也就要继续拖下去。这真的是挺愁人的。
“别担心,让,要相信你的自己的才华,更何况这里是法国,《天使艾米丽》要比《红磨坊》有优势多了。”玛格丽特说,
她这句话倒也不是纯粹的安慰,法国人一向骄傲而又排外,《红磨坊》这片子可不是他们本土出产,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还是制片公司,一水儿的好莱坞标准制造。以法国人向来瞧不起好莱坞商业流水线的习惯跟戛纳的一贯审美标准来看,这片子未必能够在电影节上面拿到想要的奖项。
而且她才不相信热内没有靠着自己在法国根深蒂固的人脉们对评委施加影响。看看今年的电影节评审团的人选们,十个人评委里面有四个是法国人,剩下的六个人里面分别是来自瑞典、英国、意大利、突尼斯、美国,中国台湾。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评委们都是独身一人,他们怎么跟四个人的法国本土评审人员比?
玛格丽特摇了摇头,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红磨坊》这片子都没有什么戛纳的获奖相,热内纯粹是杞人忧天,只不过是当局者迷而已。
第352章()
“或许是我太过担心了。但你知道的,梅格;作为一个法国人;戛纳是我的追求目标,在这方面也只有凯撒奖能让我更激动一些。面对着这个奖项的时候我很难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就跟美国人和英国人一直追逐着奥斯卡一样;法国人对戛纳也没有抵抗力。”热内勉强的笑了笑;自嘲了一下自己的这种无法淡定的心态。
玛格丽特说的话他自己也明白;但明白是一回事儿;做不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儿,理智跟情感这种东西不仅仅是简·奥斯汀笔下的产物;它在现实中无所不在,热内要是真能够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思想的话《天使艾米丽》也不会拖到现在还没上映就等着在戛纳电影节上面大展拳脚。
要知道这片子可是二月份的时候就剪完了;如果不是为了参加戛纳电影节早就上映了;哪会拖到现在?即使是柏林电影节能去逛一圈儿了好吗?
“其实好莱坞也有不少人不在意奥斯卡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奖项这种东西从来都是三分实力七分运气的,你着急也没用;还不如静观其变。”玛格丽特撇撇嘴;就十个人的评审团,要是有着过硬的实力还搞不定的话这也太浪费了热内的法国人身份。
“但愿如你所说吧,希望上帝这次站在我的这边。”热内被玛格丽特这么轻松的口气一感染,也没那么愁眉苦脸了。只不过对戛纳过度商业化的担忧依然盘桓在心中,实在是吉诺·雅各布这老家伙的心思太过昭然若揭,让人不得不担心。
实际上经过了漫长的时代发展之后,当代的电影业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电影时代,拉出一部票房大片来你不但能够从其中找到娱乐性,也能从里面品味出艺术感。随着时间的发展,欧洲的电影业已经越来越衰减,似乎这片大陆上面的艺术家们都走入了死胡同,拍摄出来的电影大多数是给一小部分人看的,甚至不乏拍出一堆只有自己能看懂的哲学片。这种情况也反映在本土的电影市场上面,拿法国自己举例,本土的电影市场占有率是逐年降低的。
这也是为什么戛纳电影节会越来越商业化,不再端着高高的架子的主要原因。他们需要更大的影响力来增加电影节的收入,用这部分收入来回馈在艺术电影上面的支持。
人人都只看到了诸如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等电影节的辉煌,但却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奖项背后的运作,姑且先不提远在北美的奥斯卡,只说法国的戛纳电影节。
电影节不是你给个名头,划个场地就算完事儿了,它需要一个能够向各界展示自己的平台。
跟柏林、威尼斯这两个向大众出售电影票的电影节不一样,戛纳并不对外出售电影票,他们只对业内人士开放。想要参加所有官方场次放映或者活动,除了电影节注册人士,就必须是持有电影节发出的请柬人士,而管的宽的戛纳组委会禁止这些请柬在私下里的交易。那么问题来了,票房没收入,请柬没办法炒黄牛,办电影节的钱怎么办?
根据计算,戛纳电影节举办一场下来的费用大概在2000万左右,这可不是卢布跟日元,2000万欧元不是个小数目。虽然这个数字中有一半儿会由政府买单,但剩下的那一半还有1000万的缺口呢!
政府方面还好说,法国文。化。部下设的国家影视中心c掏出300万,电影节举办的地点戛纳市政府出资200万,然后是关于电影放映场地的使用,评委们最后评定的别墅以及酒店方面的赞助,这部分不会直接使用现金,但折合下来也有约350万到400万左右的金额。而这其中还不包括戛纳当地为了维持治安而出动上百名的警察需要的庞大开支。
接下来就是剩下的那一半需要私募的资金。在这方面承办电影节的法国国际电影节协会运作选择了引入赞助商来堵上资金的缺口。
这其中就包括了法国电视台。a。l、法国航空以及为颁奖提供奖杯的珠宝品牌跟电影节上面的官方化妆品牌和汽车品牌等一系列的赞助商。
大家都不是傻子,看到了有赚钱的机会才会撒手放钱,这就跟投资电影是一个道理,暂且不说戛纳当地会在这场不到两周的盛会中得到超过2000个的就业机会,将近2亿欧元的收入一类的,只说电影节的赞助商。
官方的化妆品赞助商一签就是五年的合同,每年电影节举行都会在会场周围看到各种林立的品牌广告;汽车的赞助商在这场盛宴中将至少有超过一百辆的汽车投入使用,整个电影节期间戛纳的临海大街上面都将会被这些车辆充斥着,更不用说那些专供红毯使用的专车,全世界的镜头都对着这些车辆的品牌,这种大面积曝光的广告你去哪里找?
但就跟电影拿奖之后才能卖的更好一样,这些品牌本身也是冲着戛纳的国际影响力来的。一旦它的影响力下降,那么各个品牌商也会相应的降低自己的赞助数目,如此一来戛纳电影节就会变得有些寒酸跟掉档,毕竟赞助商也是分层次的。到了最后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赞助越来越少,电影节影响力越来越弱,依靠着电影节而产生的衍生项目也越赚越少。。。。。
跟欧洲电影逐年衰弱的情况相对的是好莱坞市场在全球的攻城略地,工业流水线打败了艺术,欧洲本就脆弱的电影业在这头巨兽面前不堪一击。连本土观众们自己都不喜欢、看不懂的电影你指望它们去征服世界?别逗了!
而面对着坚决扛起艺术大旗一条道走到黑,把电影节作死和大力扶持商业电影,跟好莱坞接轨,用从商业电影上面赚取的利益扶持更多的艺术电影这两条路,老奸巨猾的吉诺·雅各布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选择。所以到了现在戛纳虽然影响力远超威尼斯跟柏林电影节,但在艺术性上面是真的回不到过去了。
这次的《红磨坊》是裹夹着好莱坞大制片厂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巨大发行力度冲进戛纳的。如果单论电影的内涵跟艺术性的话,作为一个搞艺术的法国人,热内当然看不上这片子,一股子的浮华气息跟刻意制造,怎么跟《天使艾米丽》比?它有《天使艾米丽》的内涵吗?有《天使艾米丽》所传达的气息吗?能够让观众们在观看的时候又哭又笑,看完了之后还意犹未尽吗?
《红磨坊》撑死了就是一部用歌舞包装的烂俗爆米花电影,但问题是这片子的制片成本是《天使艾米丽》的三倍还多,打着复兴歌舞片的旗号,噱头十足,又是好莱坞的本土电影,在发行上面甩了自己的电影一大截,热内怎么能不担心?
他现在已经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