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受害人和现场证人。”
“哇,他还真敢想啊!”
这出其不意的大度开放回答,让所有人意外的叫起来。
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想来想去都觉得,杨浩会设法把消息封锁控制,尽可能不传出去对他不利的传言。几乎没人会想到,他居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律程序!
美国人麦迪逊不甘心的叫道:“我们作为证人可以理解,可受害人是什么意思?那名刺客针对的是你个人,不是我们!”
杨浩答道:“犯罪嫌疑人以及他的帮凶手里拿着枪,谁能保证他们的子弹只会打向我自己?诸位不要忘记,这里的警卫也是有枪的,一旦发生战斗,就不可避免伤及无辜。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侵犯了公共安全。也危及诸位的个人安危。”
“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样的名词从一个中国人嘴里说出来,可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欧格讷若有所思的思忖良久,抬手示意一下,当即有一名参赞站起身大声道:“大英帝国公使人员对杨先生的睿智决定表示赞赏,我们会派人专门就此事跟进。”
美国公使田贝眉头一皱,当即有人起来跟上:“此事发生在美租界,美利坚理应全程监督,并乐意见到租界管理部门遵循法律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审理此案!”
“德国公使馆乐意见到这一决定,并愿意提供法律援助。”
“俄国希望能看到有力的手段保障罪犯得到公正判决,我们谨慎关注。”
“法国对此表示赞赏……。”
一大堆洋鬼子争先恐后,谁也不肯放过在这种必然成为世界级新闻的事件中露脸,只要杨浩不遮遮掩掩,不管最后审判成什么结果,他们都只会得到好处。
中国人这边却寂静无声,大多数人是不知所措。法律程序?公开审理?还陪审团?公诉人?律师?多么新鲜的名词啊!好像除了《国闻报》的普及文章,别的地方见所未见。
当喧闹声渐渐息止,端坐一边好似摆设的李经述却站起来,从容沉静的道:“犯罪嫌疑人周子清是大清子民,更是朝廷官方报纸的记者。尽管这里是美租界,依据两国条约,我们也要提请朝廷参与并全程监督此案的审理。”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一片短暂的寂静。主要是太不可思议了,难道这种事,不应该遵循“家丑不可外扬”的规则,想方设法的压制下来吗?
李经述可是代表李鸿章来的,李鸿章又是清政府的首辅重臣,他说话几乎等于代表朝廷表态了。这么干真的合适吗?
大多数人对李经述是陌生的,也猜不透这位公子到底存的什么念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就在这时,他旁边一名中年人却站起来,朗声道:“本人伍廷芳,拥有大英帝国伦敦学员法学博士学位,香…港立法局议员。我愿意作为自由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辩护。”
法学博士,大律师!
现场的洋人无不齐齐惊叹。就算他是一名中国人,来自伦敦学院的博士学位,和立法局议员的身份可是实打实的。这种身份走遍全世界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话足以作为公认的有效佐证了。
欧格讷和一众英国人满意的连连点头,并首先表示支持。这可是大英帝国出来的英才,又是殖民地的高级官员,在情在理他们都得帮忙。这却要比派出一个洋人律师来好的多。
洋鬼子们都觉得这事儿在朝着越来越有趣的方向转变,乐得看热闹。
大多数中国人却表情各异,心中不以为然。你伍廷芳就算当了李中堂的幕府要员,也不必如此做法吧?尤其是还偏帮一个刺客,这算怎么回子事啊?
所有人再次注视杨浩,看他怎么个反应法。
杨浩却啪啪啪的鼓掌,并冲伍廷芳和李经述点头致意:“我很高兴能够看到,有现代法律意识的中国人积极参与到这一案件之中来。中国需要建立法律意识,公众需要明白如何才是法治国家,我愿意以身作则,为今日中国之法制建设,开一先声!”
“喔?他居然同意了?!”
不少人有种大跌眼镜的惊愕感。人家都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这位杨先生是闹事不怕捅破天啊!他就不怕万一弄不利索,官司打出乱子来,顺带着把他以往干过的某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给抖露出来,大好名声毁于一旦?
周建镐和一群坚定的支持者,却对杨浩的坦荡感到由衷的佩服。唯有这样光明无私的领袖,才够资格担当他们的老师,才能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向伟大的未来啊!(。。)u
第二七三章 先杀康有为()
有了大律师的参与,这件事已经从美租界迅速升格为国家大事,牵扯到大清朝廷和美国政府,又有被杨浩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给搅合进来的各国公使,想不闹大都难了。/// 。。
处理起来也就格外的郑重。各国分别派出代表,组成一个临时监督团,从对周子清极其帮凶的看押开始,到法庭的筹备、律师的提名,一直到陪审团人员的选择,展开空前热闹的谈判争夺。
这可是漫长的冬季里最有意思的一件事了,杨浩更干脆让《国闻报》以号外的方式发出通告,并将其作为《中国第一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事件》来评述。
他是要利用任何机会来增进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改变,灌输法制思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事情通天了,任何人想要否认都做不到。另外他也要打草惊蛇,不管谁站在周子清的背后,都将因为这一消息而慌张动作,到时候,他张开的大网就可以收到几条大鱼了。
会场之中的秩序重新恢复,不过记者提问也就到此为止。接下来要进行的日程还有很多,杨浩首先安排他们观赏一场开幕电影,用的是不朽经典《乱世佳人》。
足足四个时的宏伟史诗,描述的却是融合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历史阶段,相信足以引起全部洋鬼子们的惊叹,并通过他们成功打开通往全世界的捞钱道路。光是其中关联到的电影技术、设备,就足以让杨浩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英文发音的片子中国人基本上看不懂。所以杨浩为他们安排的是另外一部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摄制自六十年代的黄梅戏电影,必然成为酷爱戏曲的京津国人无法拒绝的一顿绝美艺术大餐。
趁此机会。杨浩与一众自己人回到楼上办公室里,先对关键时刻出手的李书文表示谢意。正是李书文第一时间掷出杨浩送他的钢笔塞住枪口,导致周子清开枪炸膛。当然他也可以用那支钢笔直接扎死刺客,不过却会给杨浩多一些麻烦就是了。
李书文淡泊名利,全部身心都投入练武之中,对杨浩的谢意只是淡淡的头:“凭你一力为咱们天下武人寻得个报国安邦的国术名声,怎么也要护你周全。”
杨浩不禁汗颜。
不过没人对李书文的法感到诧异。自古以来。因着“侠以武犯禁”的法,练武的人要么从军,要么当大盗去。到了本朝更是禁绝的厉害。练武的人只好给人家当看家护院,过的不光卑微也贫瘠。如今火器盛行,眼见得连保镖生意都不好做了,武人更是没落。
李书文这等高人不怕没吃喝。只担心武学没了传承。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到他们手里绝了。死不闭眼。
关键时候,杨浩站出来宣扬国术论,把他们纳入保家卫国的前列,更要借他们之手重塑中华民族尚武之风。这对于讲求武德根本的先生们,等于开了一条光明大道。如今北方武林的无数人都在往这里汇聚,他们要做成一件千秋伟业,离不开杨浩的支持。
周建镐却对刺客的事感到担忧:“现在人给了各国联合监督,我们没法提前从他们嘴里问出主使元凶。会不会被动了?”
这时代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火枪的。周子清是怎么从日本回来的,又是怎么成了新开办的清政府报纸记者。顺利的混到面前来行次,这事儿里外里透着诡秘。以他一个没了家里支持的青年,很难筹划出如此的行动来。
杨浩却胸有成竹:“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做得再隐秘也会有人知道。”
周建镐头不提了,如今情报部的耳目遍布全国,京津更是重中之重,只要那周子清不是隐形的人,早晚能把他的根底给挖出来。
这时候,那个出手帮忙拿下周子清的洋鬼子却表示:“我可能知道是什么人在背后指使。”
他的底子很快被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