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鼎1894-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要有人牺牲,才能唤醒民众!”

    孙文略微激动地用力一挥手,目光炯炯的望着杨浩,带着广东口音的官话变得含混不清:“我们做这样的事。就早有为此而献身的觉悟!我们的同胞已经沉睡的太久。唯有鲜血才能让他们认识到不变革的危险。唯有敢于牺牲,才能让清廷看到我们的决心!”

    杨浩坚定的摇头:“我认为,眼下的环境并不适合那样激烈的行动。不说别的,统治阶层的旗人,首先就不会造他们自己的反;既得利益的官僚阶层,同样不允许现状的改变;商人地主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投机者,甚至在发觉你们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或者连累他们时。可能首先跳出来充当打手,你们该知道他们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士人阶层更不必说,他们只认能够给官做,给名声的所谓正朔,丝毫不关心国家民族之大义。而最最应该重视的亿万底层人民,在没有觉悟到必须改变之前,就像是一团难以熔化的冰,无法破开。”

    中国革命的主力是需要改变现状的活不下去的农民,这个常识,本世界的中学生都知道。但在乙位面的清末时代。革命先驱们眼睛只盯着上层,以为换一个老板。换一批官员,换一个所谓“民主”的名头,就能改天换地,就算革命成功。

    杨浩不待两人反驳,又重重敲下一锤:“更要认清一点,那就是已经形成了包围,做好瓜分准备的列强,谁能支持改变中国的现状?谁会乐意中国这头沉睡数百年的巨龙觉醒,把他们都赶走?我想,无论英法美德俄,更乐意看到懦弱腐朽无能的满清继续支撑下去,保持毫无战斗力的勉强统一,如此才方便他们不费力的掠夺吞噬。”

    “而东面那个恶邻日本,却做梦都想着爬到中华文明的头顶上作威作福,再怎么腐朽的大清朝,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庞大到无力对抗的巨人。如果中国发生内乱,失去了团结统一对外的力量,他们就可以趁机下刀子,分割蚕食!”

    “这……。”

    孙文和陆皓东面面相觑,一时竟说不出反驳的话语。是的,中国的局面就是这样复杂,仿佛全世界的内忧外患全都挤到一堆,空气被压的难以呼吸,每一个动作,仿佛都要引起一连串不可控的破坏。

    他们光看到了革命的必要性,光想着撸起袖子开干,但周详的计划?队伍的训练?武器的准备?战前动员、行动部署、战斗中的指挥、危机应变、战后的收拾,因此而必须面对的反扑?全都没有。

    他们就光看着,无论以前的太平天国,后来的捻军,光凭一堆不靠谱的谎言忽悠就能席卷天下,小刀会七个人就能攻占上海县城。却忘了世易时移,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不一样,那时候的满清八旗和现在的清军完全两码事。

    背靠声势浩大的太平军,官员早已闻风丧胆。那之后这几十年来,汉臣已经彻底坐稳了位子,上下的统治严丝合缝,要凭着区区几十人几百人造反?作死!

    更关键的是,此时的孙文他们,还没有站到国际全局的眼光来考虑,光凭一腔热血干革命,只能是吃亏。

    唯一可以称赞的,是他们的行动真的唤醒了一批有志青年,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前赴后继,不住的晃动满清这颗参天大树的根基,终于最后轰然崩塌。

    但,两人毕竟是意志坚定过人之辈,仅仅些许的失神后,孙文就断然的摇头,一字一句凝重的道:“不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不会退缩。我想,只要我们敢于站出来,广大的国民会认同我们,列强也希望看到一个进步开明的中国,这是我们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转过头,他又一脸希冀的望着杨浩道:“先生把一切都看的很透,胸中又有韬略,何必再继续为清廷粉饰太平?不如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革命的光荣伟业?”

    他的双眼之中充满热望,那温度都能把空气给点着了。

    杨浩却给吓了一跳,谁乐意跟你们搅合到一块儿啊!根本就行不通的好吧?万一被当成炮灰给你这“远距离革命家”坑死,那才叫悲惨。

    淡然拒绝:“咱们的理念不同,道路也不同,还是各自行动的好。这样也可彼此呼应,说不定更有奇效。”

    杨浩太清楚孙文这个人,其拉羊传教一般的作风贯穿始终,颇能忽悠一些热血青年供其驱策,革命领袖的感染力是不缺的。

    换做其他人,估计早就敬而远之,该干嘛干嘛去了。

    杨浩也是受网络上各种讥讽笑骂文章的影响,对孙某是有看法的。不过这看法不能宣之于口。

    孙文和陆皓东一同叹息。不过他们也能够理解,大家的出身和生长环境都不同,看杨浩的样子就知道,对事物的看法跟他们迥异,言语之间信心十足,其早有定计,难以动摇的。

    双方都没有绕弯子,话都摆在明处,结果自然是让两人非常失望。

    孙文最后叹道:“看来,我们是无法与先生取得理念上的一致了。”

    杨浩呵呵笑道:“未来的道路如何,谁也没有确定一定能成功的把握,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多一种尝试,就可能为以后的革命减少一分危险,彼此相互扶持之余,保持相对的独…立,其实效果更好。两位以为呢?”

    这是摆明了要跟他们划清界限。

    两人对视一眼,起身抱拳道:“如此,我们也明白杨先生的心意,日后少不得有求助之时,还望先生不吝援手。”

    杨浩点头:“一定一定。”

    “如此,我二人就不多叨扰了,告辞!”

    两人果然不拖泥带水。留下联络方式之后,立即告辞离开。

    周建镐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话,冷眼旁观两人的一系列言语,待他们走得远了,忍不住说道:“先生为何不说服两人加入我们?我看他们都是难得的俊杰,足可称为我们中坚一份子。”

    杨浩幽然道:“不是我不想,是根本不可能。孙某志向远大,又有自己的决断。拉进来之后等于多了一种不同的思路,会分散我们的力量。保持这样的关系就很好。”

    周建镐登时听明白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个组织之中出现两个路线,那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内耗。到时候可能大事没办成,自家先干起来,那才叫荒唐。历史上这类的事情出现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还是别冒险的好。

    点点头,他按下思绪,遵照杨浩的指示安排了与孙文他们具体接洽的人员。

    次日上午,在军营中短暂休息的部队整装出行,一路开进到海河边码头上。笔挺的绿军装,闪亮的武装带,雪亮的刺刀枪械,昂然的斗志壮胜的气势,让前来围观的成千上万民众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站在临时拼凑的讲台上,杨浩纵声宣示:“我们此番前往战场,乃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固有之义务,为抗击侵略者而不惜流血牺牲。国家兴亡,我有责任。今日杨某与三千将士,将向中华四万万人民亲身示范,作为一个文明国家之国民,该当承担的义务与使命!不破倭寇,誓不还乡!”

    “不破倭寇,誓不还乡!”

    整齐划一的呼喊声,排山倒海一般震撼天地四方,让如山观者无不心旌摇晃,难以自已。

    伴随着嘹亮的军号,雄壮的歌声,一簇簇的青年士兵鱼贯踏上蒸汽快艇,开往渤海岸边的驳船。

    手里拿着当日出版的《国闻报》,上书文明国家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汇聚在此的民众中无数的举人秀才,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悲壮与豪迈。

    这一群军人,他们不再是“当兵吃粮”的丘八。他们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觉醒者,先驱者,为实践一个东方古老民族的觉醒与振兴,正要以自己的牺牲与奉献,为他们上一堂活生生的教育课。(。。)

第二四四章 形形色色的敌人() 
津门的人们在几个月前刚刚看了一出好戏。'^'''

    那时叶志超率领第一批部队前往高丽作战,出征的队伍开拔时,满街都是哭爹喊娘的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出殡。

    那些官兵,谁也觉得有任何荣耀,好似此去就是送死一样,悲悲切切无精打采。认真看上去,个个儿浑浑噩噩,如同梦游一般的拖着沉重的脚步登船。岸边上依依不舍的送别哀告,估计连灵柩纸钱都准备好了。

    就是这样的军队,花了李鸿章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大批军饷,在战场上有些也横下一条心拼命。但更多的,则是在叶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