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沈淮说道,“年中之前,最想削弱梅钢的,甚至有实际动作的是徐沛、郭成泽一系——然而徐沛、郭成泽一系之所以急于动作,也就是看到他们在淮海的根基薄弱,不是徐沛当上省长或省委书记就能改善。但也恰恰是徐沛即使当上省长或省委书记,也是相对弱势一方,我们还得选择跟他们合作——这其实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
“你都要说无奈,那给你骗到贼船,最后不得不选择跟你合作的徐沛,不是要吐好几口血?”孙长庚哈哈大笑。
引徐沛入彀,就此展开与江东省的区域合作一事,孙长庚倒也是早就听人说了详经。
“梅钢在省里最大的缺撼,就是没有能在省委决策会议上直接替梅钢说话的代表。”孙启善轻轻的叹一口气。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缺憾,”沈淮说道,“省常委班子没有能直接替梅钢说话的人,看上去腾挪的空间很有限,但国内未来二三十内的政治方向是明确的,只要梅钢不走错轨道,就不难从中立者中间获得广泛的支持。这也是梅钢多年来坚持走的中间路线:做正确的事……”
“也对。”孙启善点点头,回想梅钢的发展历程,每到关键时刻都能获得额外的助力,这绝非只是运气略胜一筹的缘故。
“这么看来,你调到国企工委任职,长青集团在淮海的发展,还是能将希望继续寄托你身上的喽?”孙长庚微眯起眼睛说道。
“国内未来二三十年,经济还将持续高速发展,这是一个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只能做正确的事,不偏离轨道,适当顺应形势调整方向,任何人都能从分得自己应得的蛋糕,”沈淮说道,“这与我在哪里任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孙长庚眯眼一笑。
沈淮继续说道:“过去很多人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足够的信心,实际上这些人的视野狭窄。东南亚金融风暴虽然能改变这些人的一部分看法,但照我看来,短短三五年内还不会足够开阔。对长青集团未来的投资方向,我始终建议加大在国内的投资比重
。而未来中国经济崛起之后,走出去则是必然之路。而说到未来中国的走出去,跟当前承接欧美产业转移、往欧美输出廉价劳动力产品的外向型经济不同,未来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在资源及原材料供给上,会逐渐依赖于外部。在这条线索上,我想长青集团都能找到足够多的投资机会以及合作可能。”
“你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还是真有信心啊。”孙长庚微微感慨道。
“事实上不管海外对国内的政局多有微辞,国内自建国后也确实发生一些波折,但从大的方向去看,中国始终处于崛起的态势之上,”沈淮知道孙长庚这些赶在建国前离开故乡的老人,对国内的政局始终会有所看法,他却是心平气和的与他说道,“而且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累,国内实际已经走出腾飞的第一步……”
沈淮虽然并没有谈到太具体的问题,高层建瓴的话也许会叫人觉得空洞,但熟悉梅钢这些年崛起历程以及新浦港发展模式的人,都知道沈淮这些年一直都在践行他的这些话。
东华并不是原材料及能源供给地,也不是最终产品的输出市场,新浦港以及梅钢在新浦、梅溪所发展的产业集群,更准确的说应该推动大生产、大物流不断循环运转的一个发动机,而在原材料及资源也加重对海外的依重比例。
孙长庚也明白沈淮的意图是什么,仅仅从梅钢往上游延伸的产业链来看,长青集团也应该加大在海外矿产及能源上的投资权重。
长青集团要算是庞然大物,但大而不强,过去数十年过多的将资产集中在西欧地区的物业持有上,一直八十年代末期看到西欧经济增涨乏力之后,才在亚太地区加大在制造、电子信息及资源开发等产业上的投资,然而这方面的投资比重到现在也谈不上多高。
虽然长青集团做出调动战略方向的决策,但将在西欧地区持有大宗物业转让出手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而且海外矿产及能源领域都是资本密集性投资,就算长青集团能抽出十亿二十亿美元,也很难在海外矿产及能源领域砸出多少浪沫子来,而不要说浪花了。
孙长庚更关注沈淮有可能未来三五年内成为淮海省属国有资产的掌门人,淮海省即使到现在也都远远谈不上是经济发展省市,但省属国有资产盘算下来也有七八百亿净值。
孙长庚更关心沈淮未来成为淮海省国资部门掌门人之后,还会不会贯彻他“走出去”的方针,长青集团能不能在“走出去”的方针上,跟淮海省的国企系统展开更密切的合作。
当然了,沈淮这次调进省属国企工委还只是担任副职,而且国企体系复杂,谁都难言能完全有把握的掌握一个省的国资系统。
****************************
也就国内外经济形势交换意见,并不涉及具体的项目,这一谈也是到深夜才结束。孙长庚都过八十岁的,精神却是极佳,离开时双眼还炯炯有神,看不到一点疲态。
沈淮与成怡站在楼檐下,看着轿车驶出庭院,自动铁门缓缓关闭。
明天一早就要做坐飞机返回国内,成怡也是不舍,回到房间替沈淮收拾行李。
沈淮翘脚坐在躺椅上,理整刚才与孙长庚的这番谈话。
他将要到省属国企工委工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重新思考一些问题,而不能仅仅只站在梅钢的立场之上,未来是全新的旅程,却需要贯注更多的精力。
第九百七十三章 新的起点()
一秒记住【供精彩小说阅读。
(政客能弱智到什么程度?我看了一篇有关乌克兰当前局势的评价帖,很有意思,我转发到我的微信公开账号上,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看一下:gengsu1979)
新任命颁布下来,沈淮这次回国就成了省管干部,在燕京歇了两天,就先赶到省委组织部报道办理手续
在沈淮回国的当日,赵秋华调任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正部级)、徐沛担任代省长的任命也由中央组织部颁布下来,而国办副主任崔卫平也在此前正式接替徐沛,担任徐城市委书记兼省委常委职务。
与此同时,苏唯君调任省人大副主任,陈宝齐调任省委秘书长,范文智调任东华市委书记,梁荣俊接替范文智担任省钢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的任命,都在十一月里时间集中颁布。
再加上此前周任军调任省人大副主任、李谷担任徐城市代市长的任命,这
可以说是淮海近几年来最大、最密集的一次人事调整,震荡之余也是叫很多人眼花缭乱,一时看不清楚人事调整背后的脉络到底是什么。
而且崔卫平到淮海来任职,中组部方面是由沈淮他二伯宋乔生陪同,就又引起一些错乱的猜测。
相比较之下,沈淮的新任命就看不到什么波澜了;不过沈淮在到省委组织部报道的当天,徐沛就将他喊过去谈话。
徐沛也是刚搬到省政府大楼来办公,沈淮随同徐沛的秘书郑咏今敲门走进去办公室,徐沛也正忙着收拾桌子上的东西。
“蒋益彬怎么还没有过来?”徐沛招手让沈淮先到会谈区的沙发上坐下来,放下手里的东西,问接替李谷担任省属国企工委书记的蒋益彬到了哪里。
“蒋书记堵在路上,还要过五分钟才能赶过来。”郑咏今说道。
“好吧,蒋益彬喜欢喝滇红,你直接替他泡上,我记得沈淮你喜欢喝嵛山老茶?”徐沛倒是细心的记得沈淮、蒋益彬的饮茶喜好,见沈淮点头,就吩咐秘书直接过去泡好茶送过来,又吩咐了一句,“你再让曹政江过来一下,我们这边先聊起来。”
曹政江此前是渚南区委书记,但徐城市的位置已满,而崔卫平到徐城后,不可能会主动提拔计经系的官员,徐沛担任省长,就先将曹政江调到省政府担任副秘书长。
调曹政江进省政府,徐沛不仅身边能有一个可以信任的得力助手,而曹政江在省政府过渡三四年,资历、人望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到较重要的地市担任一把手,也将能成长为计经系的少壮派骨干。
蒋益彬原是省计委的常务副主任,早就享受正司局级待遇,早在半年就调入省属国企工委就是为了接替李谷的职务,此时还兼任省国投董事长的职务。
计经系根基说是薄弱,但那也是相对于胡系而言,徐沛在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