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澈顿觉不妙,忙快步进门去。
龚巢壶正坐在客厅里拿着一本书百无聊赖地翻着看,但若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书上,而是在思索着什么。
他才二十七岁,但样子看起来却远远不止,装束是清一色的黑,仿佛一个长年清修的僧侣。
他喜穿一身黑,上官澈喜穿一身白,两人的交情又极好,故有人戏称他们为‘黑白双煞’。
上官澈三步并两步地进了客厅,将披风摘下,道:“回来晚了,很抱歉!”
他边说边在龚巢壶身边坐下,并抬手示意下人们退下。
龚巢壶将书放下,凑到上官澈耳边说:“今日傍晚时郭大人突然将在先帝驾崩前后几天曾近身侍候过先帝的公公、宫女和侍卫们全押去问话。”
上官澈神色一凛,随后道:“看来是今上要追查先帝驾崩的原因了。”
先帝是在头晕和恶心了一天之后开始出现昏迷、咯血和抽搐的症状的,于傍晚时撒手人间。
在那之前,先帝虽然偶有小恙,但都不是什么要紧的病。
先帝的忽然驾崩使得今上(当时的太子)措手不及,只好立即着手登基之事,因此当时虽然马上派人去做了调查,并没有调查得很深入。
当时的调查结果认为先帝是得急病驾崩的。
由于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和证据,故大家也只好接受了这个结果。
龚巢壶点头,接着说:“还有个事——先帝在世时的贴身公公杜锦和雷阿贤前几天相继死了,一个是上吊自杀,一个死因不明。这事是我方才从大理寺那边的一个朋友那里得知的。”
上官澈神色大惊。
杜锦和雷阿贤这两位公公年纪大约五十来岁,在宫里当公公时深得先帝的信任和器重。先帝驾崩后不久,他们以年迈为由相继请辞,故他们并非死在皇宫而是死在各自的家中。
这两位公公忽然在郭一凡查此案时相继死去,这事就大有蹊跷了。
龚巢壶道:“据说郭大人派人去跟他们的家人了解情况了,并且安排了人日夜轮流监视着他们的家人。”
上官澈的手缓缓地摩挲着茶杯,良久后道:“这两位公公的死未必如表面所看见的这么简单。”
龚巢壶也点头道:“显然,应该是有人想毁灭证据。”又道:“我猜郭大人很快便会传我们去问话。”
说这话时龚巢壶的神情忽变凝重。
他们在先帝头晕的前一天曾受诏到英华殿去面圣议事,而当时伺候在先帝两旁的正是杜锦和雷阿贤。
上官澈沉吟了片刻,道:“君子行事坦荡荡,何必担心?”
“但问题是那两位公公现在都死了。”龚巢壶心事重重地说。
如果那两位公公尚在,或许还可以证明他们的清白,可现在那两人都不在了。
这也是龚巢壶之所以连夜跑来找上官澈的原因。他实在担心自己和上官澈会被列为嫌疑人。
上官澈道:“郭大人断案历来公正严明,不会无中生有的,况且我们行得正坐得正的,何必害怕?”
话虽这么说,上官澈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毕竟这案子是事关先帝的死啊!
可他很快又调整了过来。
身为顶级谋士,保护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的。
于是他主动转换了话题。
龚巢壶见他这般淡定,原本的那点担心才有所消减,便笑着说:“也是,我们可是昭国堂堂的顶级谋士啊,难道还会任由别人栽赃嫁祸?”
上官澈点头道:“是啊,都别自己吓自己了,见机行事就是。”又说:“你今晚就宿在我这边吧?”
龚巢壶爽快点头道:“都这个点了,你不说我都想留下的,不过不必专门准备一个房间了,今晚我就与你同宿吧。”
上官澈笑着点了点头。
躺下后,龚巢壶问:“你每天都这么晚才回来的吗?”
上官澈点头。
龚巢壶笑了笑,道:“每日教到深夜,这么尽职的老师我还是第一次见。”
他爱护上官澈,不希望上官澈太过辛劳。
在他眼里,上官澈是个像宝石般珍贵和稀有的人,常常让他不自觉地生出珍惜和爱护之心。
“六九赛在即,不这么样他学不完。”上官澈说,伸手拍了拍龚巢壶的肩头,道:“等过了六九赛,哪天我们再出去游山玩水。”
“到那时再说吧。”龚巢壶叹气道。
次日上午,孟太贵妃在自己的住所韶华轩里见了内阁大学士司马彧。
司马彧一到,孟太贵妃立即示意其他人退下。
司马彧一撩袍摆跪下道:“臣恭请皇太贵妃万福金安!”
孟太贵妃示意他平身,道:“郭大人今天一早将御膳房那几位老厨子请去问话了。”
司马彧淡定答道:“臣也听说了。”
“司马大人就一点也不紧张么?”孟太贵妃望着司马彧问。
司马彧笑道:“微臣有什么好紧张的?”接着又朝孟太贵妃稍微凑近了几分,压低声道:“难道孟太贵妃还有需要担心的地方吗?”
孟太贵妃看了他一眼,皮笑肉不笑地道:“担心的地方似乎没有了,只是也开心不起来了。”
司马彧坐正,同样皮笑肉不笑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让成,微臣也没有办法。”
孟太贵妃冷笑道:“难道不应该说是司马大人的谋虑不周么?”
司马彧嘿嘿笑了两声,毫不畏惧地说:“孟太贵妃,若不是微臣相助,您现在只怕是在阴曹地府里了。”
“这么说我还要感谢你了?”孟太贵妃道,看向司马彧的目光冰冷如刀。
第五十八章 孟氏()
司马彧依旧一脸淡定道:“不敢,不敢,微臣哪敢邀功,微臣只是希望孟太贵妃把心态放好些,想要做大事,就应有做大事的眼光与格局,不是吗?”又似笑非笑地道:“谁的人生没有点遗憾呢?好好总结经验,再等时机,说不定哪天还有机会。”
孟太贵妃听毕嘴角抽搐了几下,冷哼一声扭开头去。
她对他的怨气是有缘由的——他当初明明拍了胸口说一定能帮她达成愿望的,结果却。。。。。。
司马彧当然知道她心里是怎么想的,遂笑着说:“孟太贵妃现在过得不是挺好的吗?今上对二殿下又那么好。。。。。。”
还没待司马彧说完,孟太贵妃便冷声喝道:“闭嘴。”
司马彧便马上闭了嘴。
他忽然想起——似乎无论谁在她面前提起今上和皇太后都会让她不快。
他脸上忽然浮现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
一名宫女就在此时于门外轻声道:“太贵妃,二殿下来了。”
原本冷着一张脸的孟太贵妃随即换上了笑脸,道:“快让他进来。”
还没待司马彧起身告辞,二皇子李霁便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
见司马彧也在,李霁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司马大人也在,稀客啊。”
他有点奇怪为何司马彧会出现在这里,便不自觉地警觉。
司马彧笑着问:“二殿下可是去习射?”
“正是,和陛下一起去的。”二皇子笑答道,又笑眯眯地跟孟太贵妃行礼。
孟太贵妃拉他坐下,柔声道:“这大热天的,你别老往操练场跑了,多呆在屋里看看书吧,昭国可不缺武夫。”
二皇子李霁微笑道:“若论谋略,昭国的顶级谋士们皆在我之上,我再努力也不可能超得过他们啊,倒是武艺方面我自问还有几项能超越大多数人的。”
这位十六岁的少年答得很爽直,脸上挂着毫无机心的微笑。
司马彧赞叹道:“二殿下心底纯良,为人豪爽,这性格微臣十分喜欢。”
孟太贵妃却板起了脸冷哼一声。
李霁见孟太贵妃不悦,忙说:“娘亲,孩儿听说西护城河桥头那边新开了一家餐馆,里头出了一种叫‘周大娘’的新式煎饼,此饼里加了香菇碎、玉米碎、马蹄碎和香葱,又薄又脆又香,孩儿明日叫人去买几个回来给您尝尝。”
孟太贵妃平生最喜欢吃的便是煎饼,几乎各种做法的都喜欢,二皇子李霁便常派人到处去打听,但凡得知有新的品种都会第一时间买回来给孟太贵妃尝尝。
得知又有新的品种可尝,孟太贵妃的脸色才转晴。
看着这对感情极好却又在政治上失了势的母子,司马彧心里百味交集,但很快又冷笑着收回心思,起身道:“微臣不多打扰了,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