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夕惕,战战兢兢地吗?”
“郭家的功劳怎么能和开平王、中山王相提并论!”郭宁妃道:“你知道我兄长是如何封侯的吗?他并不是有指挥战局的功劳,他只是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徒有英勇而已,一生大小百十余战,身被七十余伤,不知道其他,只知道死战罢了,皇爷就是看上了他忠勇,才给他封的侯,比其他封侯的人晚了十来年——”
幸亏郭英留给皇帝的是不怕死的愚忠形象,不比徐达常遇春这样有勇有谋有胆略,所以皇帝对郭英的礼遇还是很隆重的,而且郭英也有一个好处,就在其他功臣都买田卖地打理私产的时候,唯独郭英独不打理,问起来回答说:“我一个平民,仰仗恩宠,幸有封爵,子孙衣食富余,还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反而会产生奢侈之心。”
也是因为这种小心谨慎,武定侯一家总算平安避过了数次牵连,总算能保全自身,但是如今门楣贵幸,如果再出两个王妃,那就是太显眼了,郭宁妃想来想去还是不明白,明明皇爷的意思,是不再给剩下的皇子们挑家世高贵的王妃了,但是为什么还要留下她的侄女,还有各地指挥使的女儿?
“还有一个月,就是秀女的终选了,”郭宁妃道:“我就当个看客吧,总归是皇爷要给他的儿子选妃,决定权还在皇爷的手上。”
“娘娘,”女官道:“别忘了马上要选仪宾了。”
“那就更不用我操心了。”郭宁妃道。
仪宾是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当然现在下诏准备选的是配给亲王之女的,也就是皇爷要给自己的孙女选婿。
皇爷下诏“各王府子女不许于本府军校之家选配”,除了这个限制,还有仪宾的年纪要在十五以上,统一教育遴选,主办此事的不再是宫中的女官或是执事,而是外廷礼部仪制司的官员。
第98章 精细()
从第四轮阅选过后,张昭华和其他四十四名秀女就被移到了主殿里住着了,待遇也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首先就有许多新衣服赐下来,绫罗绸缎从冬到夏的四季衣裳都有,也不像之前给她们做的衣服要大一号那样了,而是特别合身。
之后就是在吃食上,本来就吃的很好了,如今更是吃得丰盛和精细了,因为是请来的尚食局和尚膳监的人来馆子里造饭,所以秀女吃的就是宫里的饮食,而且因为这些秀女最差也会是宫中的女秀才了,所以给她们的饮食都是女官份例的,甚至比嫔位还要高一点。
光是吃的饼子,就五花八门有澄沙饼、夹糖饼、奶皮烧饼、薄脆饼、梅花烧饼、宝妆饼、银锭饼、方胜饼、菊花饼、葵花饼、芙蓉花饼、古老钱饼、金砖饼、犀角饼这么多的种类,至于中饭的膳食单,那更是每天不重样,有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菉豆棋子面、椒末羊肉、蒜酪这样的,整个皇宫应该是按照皇帝的口味订下的食单,所以张昭华就发现,皇帝喜欢吃苏氏的糕点,所以宫中的点心差不多都是浆皮松酥、松糕揉韧模样的,至于香油烧饼、砂馅小馒头之类的北方面食,出现在餐桌上的次数很少——然而皇帝的口味又是很重,怎么说呢,顿顿都离不开胡椒啊芥末啊咸豆豉啊醋蒜啊这样的调味品,都说穷人重口味,富人淡口味,看来皇帝小时候是真穷得吃不上饭过,这重盐重油重调料的饮食方式直到富有天下也没改过来。
所以张昭华每天吃得好,一日三餐有时候还外加一顿点心,营养过剩了,小肚子上居然微微冒出了一圈肉来,所谓居移气、养移体,似乎能留到今天的秀女,大家都在外貌上,与进馆子之前相比,有了一些改变。
这样的生活似乎无可挑剔,秀女们似乎都很喜欢自己身上的改变,比如说牙齿更白了,因为用的特制的白玉牙刷和十几种香料做的牙粉;比如说头发更乌黑润泽了,因为用的茉莉花和桂花头油;比如说皮肤更加白皙细腻了,容色更加美丽了,因为用了白檀、蜜陀僧、白丁香、白芨等的细末与益母草灰拌合在一起调制的鹅蛋粉,这些东西都是专门给她们用的,甚至还有每日用来泡手泡脚的花瓣,要把手脚浸泡在花瓣水中一刻钟左右,期间还要揉捏关节,使指节柔软,而对于那些因为干农活而生出了茧子的秀女,管事姑姑甚至要捉住了,一个一个地用小矬子磨掉。
现在张昭华算是知道了,贵人都是精心养出来的,若论姿色,其实之前刷下去的一批秀女与她们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现在看来肯定不能同日而语了,因为那些刷落的秀女回到乡里,不过几年就会嫁为人妇,然后就和所有农妇一样,身躯佝偻,面色枯萎了。
除了衣食上的提高,她们的日常课程中还有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说调制香料。
调香是个高级活儿,也是个艺术活,据说还要有天分,因为香的种类太多,有一些之间还有相克的属性,而宫中常用的香饼,就是几个心灵手巧的妃子和美人调制出来的,有可以参考从宋朝时候传下来的香谱,她们秀女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学起,比如说炭末加一钱麝香、橄榄和白芨,就能制成味道不错的香料出来。
中国古代用的香,很多是药香,味道不能和日后西方调制的香水相比,不比那种层次感很强的香水,宫中焚的香,是细细密密、绵绵柔柔地,十几种香料混在一起,很难辨别。所以这就是技术活了,学来讨人欢喜是绝对的,听说宋朝宫廷里,妃子们就和皇帝玩闻香的游戏,本朝皇帝虽然没有,但是据说有几个皇子有这种雅癖。
果然是有的放矢。
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比如说下棋,六博、投壶、鱼戏、双陆、踢健之类的都有人教,这个课程很得秀女们的喜爱,而且大家都学得好也学得快,可是等张昭华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的时候,她就觉得很可悲了。
一来就是伺候人,皇子们年轻,都喜欢这些,学会了游戏,将来夫妻能玩到一处去,算是难能可贵的共同语言。第二个原因就是自娱自乐了,宫里头许多贵人早已见不到皇爷了,怎么办,都是这么打发日子的,如今贵人们愈发见不到圣上了,三五个凑成桌,算是个消遣。
当然每天还有最重要的一节课是在晚上,是宫正嬷嬷亲自来教她们,学习的是编纂于洪武六年,前后修订了好几次的《祖训录》,这是皇帝亲自编写对后世子孙的训戒。
这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她们两天学习一章,一共学了二十八天。
在看到其中《法律》这一章节的时候,张昭华真的可以说是汗流浃背栗栗危惧,因为这里面讲的是皇帝赋予藩王的权力,真的是大到没边了。比如说藩王如果犯了罪,“若有小大过失,并不差人传旨问罪,止是唤回面听君父省谕。”意思就是说,你犯了罪,我只是诫谕你一下就行了,如果有“朝廷公文前来问罪者,须要将来人拿下”,居然让藩王拘留朝廷使者!
甚至不许御史弹劾藩王,说“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
这些也就罢了,最让张昭华觉得无法理解皇帝脑回路的是这一条——“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後,亲王仍依次来朝。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後,收兵於营,王朝天子而还。”
什么意思,就是说新皇帝即位了,其他亲王要观察这个皇帝三年,看是不是个明君;三年之后再来朝见,如果这个朝廷没有贤臣正臣,反而有大奸大恶蛊惑君上,那么亲王就集结军队,征讨这些奸臣。平定之后,藩王就收兵回营,朝见天子,然后回自己的封国去。
张昭华真的很想翻个白眼骂一句,脑袋给驴踢了。
还密诏,怎么密诏,学汉献帝的衣带诏?这些藩王凭什么训兵讨伐奸臣?这不就是起兵造反么,大义名分在正统朝廷那里,你说有奸臣,奸臣会承认么,反而会说你是乱臣贼子吧。
最好笑的是,在这种设想中,藩王把奸臣铲除了,然后怎么着——乖乖让他解散士兵,回去继续做他醉生梦死的藩王?都兵临城下了,顺带连你这个偏听偏信的皇帝也铲除了算了,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么?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祖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