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你分内的事,”皇爷道:“你自己看罢。”

    “崔尚宫既然不在,”他道:“唤司簿或典簿过来也行,让她们把备扫掖庭的名簿都带过来。”

    不一会儿,两个女官就急匆匆过来了。

    皇爷就翻看名簿,道:“洪武十四年庚子,朕曾敕谕苏松有司,让他们助力选秀,凡民间女子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妇人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不问容貌妍丑,但无恶疾,愿入宫备使令者,女子人给钞六十锭,妇人给钞五十锭为道里费,送赴京师。”

    “是。”郭宁妃点头道。

    “如今过了十三年了,”皇爷道:“连放了两批女史回乡,掖庭备选不够。朕的意思你明白,今年朕会敕谕地方,再行选秀,冬月之前,也差不多了。到时候你拣择出德容言功俱佳的,朕另有用。”

第63章 选秀() 
送走了皇爷,郭宁妃就坐在椅上怔神。

    “娘娘,”服侍她的女官轻轻唤她:“您在想什么?”

    “皇爷刚才的话,你也听了,”郭宁妃就道:“说要选秀,要我拣择德容言功俱佳的女子出来,另有用处——你觉得有什么用处?”

    这话如果去问以前服侍她的崔尚宫,郭宁妃就一定会得到一番训诫。崔尚宫的年纪比她还大两岁,管着后宫的六局二十四司,平日比外头的大臣还要方正,若是发现有逾矩的地方,不论是妃子还是宫女,都要得她义正言辞的说教。

    不过如今崔尚宫年老回乡了,郭宁妃的身边终于换上了个知情识意的新女官,新女官为人就乖滑多了,郭宁妃也蛮喜欢她。

    “妾不知道,”女官道:“但是娘娘陪伴陛下年久,陛下刚才也说您知道他的意思——娘娘,陛下是什么意思呢?”

    “我来问你,”郭宁妃忽然道:“我的儿妇,汤氏,是什么出身?”

    郭宁妃既然问了,女官就答道:“是信国公汤和的女儿。”

    “是了,”郭宁妃道:“先懿文太子妃,是什么出身?”

    “元妃常氏,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女官小心翼翼地回答:“继妃吕氏,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秦、晋、燕、周、楚、齐等等,”郭宁妃道:“皇爷所有的儿子,娶来的媳妇,都是什么出身,你应该都烂熟于胸的。”

    皇爷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有二十四人成年,除长子为皇太子外其余二十三人全部封王。王妃几乎都是开国武将之女:第二子秦王娶卫国公邓愈女为次妃;三子晋王妃为永平侯谢成之女;四子燕王娶魏国公徐达女;五子周王娶宋国公冯胜女;六子楚王娶定远侯王弼女;七子齐王娶安陆侯吴复女;八子潭王娶都督于显女;九子赵王早夭;十子鲁王娶信国公汤和女;十一子蜀王娶凉国公蓝玉女;十二子湘王娶江阴侯吴高女;十三子代王娶徐达次女。

    十四子及以下还未娶妻。

    正如皇帝为四子燕王娶徐达之女时所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国朝建立之初,皇帝把联姻作为笼络功臣的政治手段。不仅是后妃、王妃,甚至驸马,都出自公侯武臣之家。

    正是因为“武职多勋戚”,功臣大都是皇家的姻亲,在如今皇权巩固,一件件牵扯到武将“谋反”的事情爆出来的时候,使皇帝意识到武将拥兵自重的巨大威胁,为了防止形成武将跋扈、外戚干政的局面,只有将武将和皇亲国戚的关系扯开,才能消除这种隐患。

    “皇爷早就有这个心了,”郭宁妃道:“看看太子妃就知道了。”

    先太子妃常氏,在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去世,当年一同进入东宫的侍妾吕氏,则被立为太子继妃。

    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吕氏只是一个太常寺卿的女儿罢了,即便这个太常寺卿吕本当过吏部尚书,也无改身份上的弱势。

    常氏生朱雄英、朱允熥;吕氏生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

    朱雄英早逝,朱允炆排行第二,朱允熥排行第三。

    按道理来说,常氏是原配,她所出的孩子都是嫡子,朱允熥身份高贵无可非议。即使吕氏被立为太子妃,也是继立,要在原配的灵位前执妾礼,况且在常氏生时,吕氏本来就是个身前伺候的妾侍罢了。

    朱允熥地位天然要比朱允炆高。

    然而皇爷喜欢朱允炆,给他母亲扶了正,这道“原配”和“继立”的鸿沟,被皇爷给填平了——变CD是正妻所出的了。

    除了朱允炆得了青眼之外,恐怕皇爷也顾忌到了朱允熥的外家是开平王,身后天然站着一帮武将支持的原因了。朱允炆的外家就是弱势的文官集团了,在皇爷看来,文官永远不是构成皇权的威胁。

    “自朱楧以下,”郭宁妃道:“应该不会以国公、国侯这样勋贵的女儿做配了。”

    女官在一旁默不作声。

    郭宁妃忽然叹了口气,道:“今日见了皇爷,头发已然全白了。”

    为什么白了呢,去年十一月截止的蓝玉逆臣案,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被诛,列侯以下坐党夷灭的有一万五千人。这个案子发了,不仅是前朝,连后宫也惶遽不安。

    “定妃的头发,”郭宁妃道:“早在四年前就白完了。”

    达定妃的儿子朱梓,被封为潭王,就藩长沙。王妃于氏,是大都督于显的女儿。于显之子于琥,是宁夏指挥,在洪武二十三年,牵连胡惟庸之案,于显与于琥坐诛。

    老丈人和大舅兄都死了,朱梓从小看过父亲处置官员甚至勋贵的手段,最记忆犹新的就他将永嘉侯朱亮祖和其子朱暹活活鞭死的场景,最可怕的是鞭死阶下之后,皇帝还若无其事地为他们写了墓志,而隔天朱暹的皮被剥了下来,悬挂于闹市。

    朱梓觉得自己不会比他们待遇更好的。

    在皇帝遣使慰谕召他入见的时候,朱梓就和自己的王妃焚死在府中了。

    达定妃的头发一夜就白完了。

    去年又爆出了蓝玉谋逆的案子,蓝玉的女儿嫁给了蜀王朱椿。这回皇帝不敢再罪及出嫁女了,但是因为父亲的死,蜀王妃蓝氏于洪武二十七年二月自戕在王府中。

    知道活不过去啊,蓝氏还给蜀王生了嫡长子呢。

    郭宁妃只是想到了适婚的皇子,然而皇帝已然想到了皇孙。

    洪武二十七年,礼部下行地方选美——

    “以皇子年渐长未婚,敕礼部于河南、北平、山东、山西,凡职官及军民家或前朝故官家,女年十四以上,十七以下,有荣德无疾而家法良者,令有司礼遣之,俾其父母亲送至京,选立为妃,其不中选者,赐道里费遣还,有司用是扰民者罪之。”

    洪武二十七年五月的选秀,正式开始了。

第64章 亡魂() 
早上起来的张昭华照例是打扫屋子、喂鸡、喂蚕、摘菜,她忙完这些,郑氏那里也就差不多磨出了豆汁来了,姑嫂两个合力弄的话,做出豆腐的时间就很快。

    一家人围在桌子上吃饭,小宝睡眼朦胧地,胡萝卜薄饼的香味也不能使他清醒,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地,吃的时候吧嗒着嘴,嘴里念念有词,仔细听的话就说的是“油条烧饼”这样的话。

    他说的当然不是普通的油条烧饼,是县城里卖的螺蛳转烧饼和甜油鬼油条,螺蛳转夹甜油鬼是一种新吃法,说是掰开螺蛳转,夹进甜油鬼,用手一按,就有嘎巴一声脆响,因为这个甜油鬼会被掰碎了,这一声响就很有意思,就有人爱听这种响声的。

    县城里专卖早点的有几家,吃得起的人不多,连公差皂隶也不过要隔上几日才重新光顾;而这些买早点的店铺似乎也不是为了招徕顾客打响招牌似的,这就和外头支个摊卖早点是截然不同了,好似穿鞋和光脚的区别。

    她们最近一次进城去,在小摊上吃的就是这样的烧饼油条,据说和铺子里卖的是一模一样的,案板油锅都放在行人道上,旁边就是圆鼓鼓的一袋面粉,好似沙包一样,这口袋是扎紧的,据说因为怕人瞧到里面不是纯白面,还要防着地上的老鼠蹦到面袋子里面偷吃。

    再看看那打烧饼、炸油条的人,倒像是卖油郎一样,浑身油渍,似乎搓一搓就能捏出一把油来,然而他用来炸东西的油确实是香的,而且特别香,似乎能闻着味道的人都忍不住要来他的摊前瞅一瞅。

    这样的油张昭华自然是不敢吃的,但是显见小宝就非常喜欢,吃过一回就念念不忘,总归还是油大的原因,哪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