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倒了啊,”张昭华比划了一下,道:“福倒了!”

    王氏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笑起来:“真是花样多!”说着却犹犹豫豫地真的贴了一个颠倒的福字。

    张昭华就在大门上去贴,王氏道:“门上不贴,等媳妇进了门,要贴双喜字!”

    “还有七八天呢,”张昭华笑道:“先贴了福字!”

    大门上端端正正贴了两个倒立的福字,被过往的村民看到,叫唤道:“你家的字,好似是贴倒了咧!”

    “没错,”张昭华意有所指道:“福倒了,福到了嘛——”

    这一声“福到了”便被孩童清脆的声音远远地传了出去,越叫越响。村里几个有见识的听闻了便道:“他麒大叔家,是要兴家了!”

    这一天从早到晚都在放鞭炮,噼噼啪啪地分不清是鞭炮声还是欢笑声,总之声声入耳。似乎这种随风袭来的浓烈刺鼻的鞭炮爆竹的味道和腊肉的飘香就是过年的全部味道了,闻着就有一种骨头都酥麻了的感觉。

    晚上的时候家里围坐着吃了炖羊蹄,这一锅炖地肉烂透了,里面还放了山药和胡萝卜,吃的张昭华满嘴流油,本来肚子已经饱的不行了,但是看到王氏端出来的一盘扁食,她又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吃。

    扁食就是饺子,只不过这时候大家都叫扁食,张昭华也就习惯了,一盘羊肉芹菜的饺子下肚,张昭华自己都觉得直不起腰来了,动一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懒得使出来。不过吃饱了肚子是要来守岁的,王氏在这个上面很较真,说不让睡就不让睡,坐在椅子上陪张昭华打络子,看到哪个昏昏欲睡了,就赏一个爆栗上来。

    桌子上摆满了糕点糖果,各个都有寓意,比如说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看张昭华困倦了,王氏就塞一个柿饼进她嘴里,张昭华嚼着嚼着就不瞌睡了。

    等到后半夜,张麒就拿来骰子,掷大掷小,来决定每个孩子的压岁钱是多少。

    之前在扁食里面,王氏有特意包三个铜钱进去,分别被张昭华和王氏吃到了嘴里,张昭华还一连咬出了两个来,差点没把牙齿崩掉。

    这样熬了许久,不知道什么时候了,王氏忽然站了起来拍醒了半梦半醒的三个孩子,笑道:“好啦好啦,换衣服去吧,出去跌金钱去!”

    张昭华稀里糊涂地进了自己的房里,换下旧衣裳,穿上王氏早已缝制好的新棉衣袄裙,穿好之后才真正清醒了来,走到正屋抢先张昶张升给爹娘磕了头,得了一个红包捏在手上,里头有十文钱。

    听着隔壁芳芳家放起来爆竹,张升一边一边把长杆吊起来,一边抱怨道:“到了五更吗,这么心急,提前放没了不做准!”

    “杠头卸下来了没有啊?”王氏在屋子里问道。

    “卸下来了卸下来了,”张昭华搓着指头道:“今年我也要抛——”

    “抛地稳吗,”张升在一旁笑道:“别砸了鼻子了!”

    张昭华搓了搓手,她穿了新棉袄,浑身十分暖和,唯有一双手上空荡荡的,没有手套御寒——不是说古代没有手套这东西,只是老百姓一双手都要干活,戴这个实在是不方便。

    张昶把门栓取下来,自己往空中丢了一丢,落地的时候接住,笑道:“大吉大利!”

    轮到张升,这家伙就摆开了把势,跟玩杂耍一样,并不平抛,而是竖着扔了,在空中翻出许多花样来,口里还呼喝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做了许多滑稽状,逗得张昶和张昭华笑得不停。

    张昭华接过门栓,她之前也拿王氏最粗的擀面杖试过,因此也信心十足,当然她可不会像张升一下逞一下能,只是略略抛了不到半米,就稳稳抓住了:“大吉大利,新年大吉!”

    这就是跌金钱的意思了,之后兄妹三个嘻嘻哈哈放起了爆竹,因为里面有张升从城里买来的“三级浪”,打在空中发出“呱唧”一声好笑的声音来,就像癞蛤蟆的叫声,一下子吸引了许多村民来看,张升点一个大家就笑一次。

    之后洗了手回到屋里,王氏的春盘也做好了,春盘又称辛盘、五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意在尝新、迎春,吃五辛可杀菌驱寒。

    这五辛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吃了是要发气的,即使混合吃起来味道呛人,着实辛辣,但是王氏还炒了各色炒菜,且烙了薄饼卷而食之味道就不那么辛辣了。

    最后张昭华几个迫不及待地往外面跑,却被王氏一个一个揪回来,嘴里硬塞上一个大胡萝卜才放了走,这就是所谓的“咬春”了。

第46章 娶妇() 
正月初六的这一天,是一个冬月里难得的出现了红太阳的一天,晨起的空气虽然依旧清冽,但是撒在身上的阳光却让人暖融融地,也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

    从四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呼哧呼哧跑来报信,比如说:“新娘子着装啦——”“主婚祝告祠堂了——”

    终于等到一个人案头大汉地跑来,道:“新娘子上轿,哦不,是上牛车了!”

    这边等着迎亲的女眷就啧啧赞叹道:“牛车啊,听说是粮长送的,以后这一家就有牛耕地了……”

    “想当年俺们嫁娶时候,不都是驴拉过来吗,”一个妇女笑道:“还是借来的驴,把我颠了一路,腰疼了一晚上,第二天都差点没起来!”

    “第二天没起来不是驴颠地吧——”不知是谁说了句,顿时笑坏了一众人。

    以前村里嫁娶的时候,就去别的村子借驴,不过后来村人合力做了个花轿子出来,谁家有喜事就拿去用了,反正是村民共享了。张昶这一次娶妇,本来是想着用村里的花轿子抬新娘的,但是没想到粮长送了个天大的礼来,直接从陈集拉了一头牛回来,套上车就是牛车了,能坐牛车当然是天大的脸面,这个就和后世婚礼上有宝马奔驰是一个道理。

    听闻新娘已经动身,张厂这边的人也开始忙活起来了,这个喊着纸烛准备好好了没有,拿到正屋来;那个喊着让吹鼓手先奏一遍曲乐来听,还要驱赶乱往婚房里跑的小孩们,张昭华准备了两大兜子喜糖,已经全被瓜分完了。

    十五里地能走多久呢,这边闹哄哄还在迎宾客,那边已经到了丁家集的里长和主婚张赓,不一会儿又来了举着两只红烛带路的妇人,那边送嫁的人也来了,张昶穿着新郎大红的衣服,从马上下来,站在大门外等,牛车就在后头“轱辘轱辘”地来了,与之而来的还有清脆的铃铛声,因为牛胫骨系着巨大的铃铛。新娘子从车上被扶下来,大家就喝起彩来。

    张昭华倒是看得清楚,男的都看的是拉车的牛,女的看得都是新娘子头上的刺绣百子盖袱。在听说是新娘子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眼睛都不一样了,直说手巧,还偷偷说这样的刺绣手艺,怕就是整个州县都难寻。

    在张家的门外,新娘下车向北站着。新郎向南站,作揖后与新娘一同进来。作揖的时候,有四五岁的小娃娃跑过去跨坐在门槛上,头仰地高高地想要去看新娘子的面容——被他娘拉了回去,不敢高声斥责,只拿眼睛瞪他。不过张麒和王氏却乐得合不拢嘴,说是子孙旺盛的福兆,愣是给这娃娃塞了一堆福窠糕点。

    乐声停了之后,作为主婚的张赓请新郎新妇进入主屋,他宣读了婚书,说了几句赞词,什么“良缘永结,匹配同称”之类的,然后请张麒和王氏坐在椅子上,下面为新郎新娘铺了席子,东西相向,张赓便唱一句:“拜——”

    张赓和郑氏就行大礼下拜,看得张麒和王氏都宽慰不已。

    张赓便唱:“兴——”

    新郎新妇就站了起来,如此三拜之后,张赓就喜道:“拜堂礼成,奏同牢乐,行同牢礼——”

    此时有人上前将新娘的席子布置到屋子的东侧,新郎的席子布置到西侧。新郎向新娘作揖后就坐。媒人范氏和喜妇就捧食案放到新郎和喜娘面前。范氏斟了一杯酒给新娘喝了,同一个酒壶斟了另一杯酒给新郎,新郎受盏喝酒,喝完又端上食物来,是切好的猪后腿的肉。

    同牢是指新婚夫妻同吃同一牲畜之肉。因为古代男女未婚之前是坐不同席,食不共器,正是结为夫妻之后,才可以同席而坐,同器而食。

    之后的合卺礼就是共饮合欢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