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
道衍的嘴巴不由得一抽,他是收了马和做外门弟子,法号福吉祥,但是外门弟子就是外门弟子,只是跨个名罢了,又不服弟子事,而且马和是什么都信,自己是回人,信回回教,还说自己一定要去麦加朝圣,看到三清、佛祖他也拜,简直是来者不拒。
“哈哈,”燕王看到道衍这个神情,不由得心怀舒畅,“把人叫来!”
李福被马云带到存心殿里,他瑟瑟发抖,而身上的伤痕还没有好,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奴婢,奴婢叩见燕王殿下!”他见到宝座上的人影,立刻五体投地,行了大礼。
“起来吧,”燕王道:“把头抬起来。”
李福战战兢兢把头抬了起来,他还是不敢直视燕王,不过用一点点眼风稍稍地瞟了一下,当太监的几乎都有这本事,要不然整天佝偻着身体服侍人的时候,怎么觇视上意,伺候颜色呢?可是当他这样扫过燕王的容貌的时候,却忽然浑身一震,顿时直直地与燕王对视了。
燕王心中不悦,不过他没有露出来,因为他知道这太监是被建文帝谴责出来的,投奔了他,他要显示自己的宽容,显示自己和建文不一样的地方,自然不好怪罪他这一无礼的举动。
“你这样看我,”燕王就笑道:“是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殿下、殿下恕罪!”李福顿时趴下去,道:“奴婢不是有意觇视殿下容貌!只因、只因殿下姿貌雄杰,极类太祖高皇帝,奴婢乍见之下,不由得失了分寸,请殿下宽恕!”
燕王本来以为他是宫廷之中扫洒庭除的劳役之人,却没想到他还侍奉过高皇帝,不由得心中一动,道:“你是我皇考旧人,为何我从未见过你?”
“回禀殿下,”李福道:“奴婢是洪武二十五年提调到奉天殿值殿的,此前也并未见过殿下。”
燕王点点头,在洪武二十四年之前,各地藩王进京频繁,但当懿文太子过世之后,高皇帝一改频召诸子进京的做法,反而不许藩王入京,所以燕王也是自从洪武二十四年之后,就再也没奉诏回过京师,所以也不曾见过他。
“我皇考宫中侍病老宫人、长随内官,”燕王问道:“都还好吗?”
“殿下,”李福就哭道:“建文一即位,就将他们遣出宫去了!黄子澄上书说他们多不法之事,不仅遣出了高皇帝身边伺候的老人,还将外地奉命出使的宦官,都一并召回,论罪杖责!”
如果说洪武初年,高皇帝对宦官严加防范,宦官主要服务于宫廷生活,其活动很难越出森严的宫墙之外,洪武晚年,宦官就又重新走上政治舞台,高皇帝让内官赵成携带罗绮绫帛及四川的茶叶去河州换马,又曾派他们到天下税课司局,核实税收,确立定额,甚至内官还奉旨去琉球买马九百余匹。
建文君臣提倡以儒家学说治国,御宦官甚严。尽管宦官奉命出使、宣召是高皇帝留下的,但自从建文即位,黄子澄立刻上书,历数宦官奉使四方,依势侵暴吏民的罪状,朱允炆便下诏所在有司逮治入京,毫不留情。
至于李福,他是因为一直在内廷,没有出使过,找不到劣迹,而且因为他还读书识字,所以逃过了这一劫——然而,方孝孺一直看他不顺眼。
“建文日讲周官,”李福哭诉道:“遣老奴往来文渊阁数十回,每回取书若干,文渊阁藏书浩瀚,老奴和四五个修撰官辛苦查阅,才能勉强找到方孝孺要的典籍——每次回去地慢了,还要受责罚,老奴的屁股就没有好过!”
第七十五章 樊笼()
李福提起这事儿就止不住地愤恨,他每日跑断腿,累得要死要活还要挨打,建文帝也不差遣别人,只派他一个,从乾清宫到文渊阁那一条路都快要被他磨成镜子了,片刻功夫都没有停息。而且一帮子修撰也是方孝孺手下的,狗眼看人低,根本瞧不起他,要是杨士奇轮值还好,能说动一帮子人帮他找书,若是杨士奇不在,这群人就看着他累得跟狗似的,还窃笑不已。
这样也就罢了,可是有一次他见建文帝读书累了,趴在案上睡着了,就好心替他将手中的奏疏收了起来,然而这一幕叫方孝孺看到了,说他是有预政之心,把皇帝吵起来,然后历数中官之害,让皇帝恼怒起来,把他拖出去狠狠打了一顿,发配到孝陵司香去。
他在马车上就跳了下去,一路北上投奔了燕王。燕王府将他审查了一番,就置之不理了,他这些天在王府之中,倒是和几个得用的公公搭上了话,而令他惊讶的是,燕王府许多宦官,都是识文断字的。
他想起他对海童抱怨道:“我们做宦官的,说来可真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不是个男人了不说,平日里小小心心动辄挨打受骂也不说,就连走的路,宫里面都不许走在大道上,专门给我们在路两旁设了暗道——省吃俭用大半辈子,到老来没有人给摔盆送终,还要讲所有的积蓄,都捐给寺院去,求告人家给多念念经,下辈子别再托生个没卵子的太监出来,这样也算是善终了!有那么多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善终呢!每天提着脑袋干活,却也会碰上这样那样的罪名,若是服侍的人不高兴了,或者去世了,那顶大的黑锅,就栽赃在头上了,赔上性命,就不用怀疑了!”
他身边有几个刚进燕王府的小太监,露出怀疑的神色,眨巴着眼睛看着海公公和马公公,“太监是这么过日子的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呢?”
海童就道:“也许宫里是这么个日子,但在咱们燕王府,燕王和王妃御下宽和,没这么一起子规矩,你要是个可造之材,还叫你读书认字呢!纪善所的师傅们,没人嫌弃你!只要实心办事,一心一意地,你就能挺起头来,过人的日子!”
李福却摇头道:“北平,应天,都是一样的樊笼——我只是从那个,走到了这个里面。”他从应天奔逃过来的时候,曾经想去天涯海角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离那宫廷远远的,然而他清晰地认识到,太监和所有人不一样,是浮萍,在进宫的时候,就没了根。
“都一样的,”他喃喃道:“这里,那里,都一样的。就该是低三下四伺候人的命,也有要读书,要挣命的——其实不用挣,我们这些阉人的命,从来都不在自己手上。”
“不——你要挣一挣,你可以自己完完整整地、堂堂正正地,挣出自己的命来,”马和并没有看他,只是将话说到了他的心底:“直到再没有一个人,能干预你的命运。”
李福忽然磕头道:“奴婢来时,见舟师散漫,无防备之意,而何福驻军江淮,往来两岸之间,若京师有事,何福军必然救治不及!京师空虚,扬州门户之地,却无有分兵守之!”
道衍开口道:“殿下,如今朝廷倾全力阻击燕军,天下之师,集于河北、山东,京师只长江一天堑,防卫空虚,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仓促间不能得之。此天授殿下!”
燕王自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意在避开大军,直捣京师。他站起来在殿中疾走了十几步,心中的犹豫渐渐变成了坚定的信念,:“年年用兵,什么时候是个头?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张昭华听闻燕王整军,准备绕开山东,直奔徐、宿,大喜过望。早在两个月前,沛县一行,她就发现官军在淮扬一线的漏洞,何福的军队,其实不堪一击,而且当何福的军队被击溃,只能被迫调动驻扎山东的盛庸部回访,而盛庸部的粮草供应线也早就被她们掐断,南军士气受损、粮草不足,燕王完全有时机也有把握设伏,将身后追击而来的平安盛庸部击走,如此则淮扬一线被彻底打开,南京门户就直接暴露在眼前了。
她之前其实对着燕王,说过几次淮扬防线的问题,只是彼时燕王忧虑平安盛庸,而且因为没有接触过何福,对他的用兵之道没有摸清楚,燕王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他之前对盛庸也不熟悉,所以在东昌吃了一个大亏,这是前车之鉴。
那时候张昭华也不敢竭力劝说,因为她因自己的自负和大意,造成了李远部一千七百人的伤亡,她那时就发现,身为一个统帅,是要对自己的兵负责的,谁都盼望自己打胜仗,而失败的后果,往往是难以承受的。带一百个人的队伍,和带几千人的队伍是不一样的,她面对一千人的伤亡,心中的自责一直沉甸甸地压到了今天,何况燕王这样率兵数万人的人呢,每一步自然是要深思熟虑的,她害怕自己鼓动燕王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