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要说一点的就是新妇厨艺的问题了,郑氏有几道拿手的菜,比如说杏仁豆腐、比如说凉粉,前一个因为新妇是卖豆腐的,所以能做出什么样的豆腐出来都不惊讶。但是吃过各种味道的豆腐之后,这道杏仁豆腐还是让张昭华大大地惊艳了一把。
这道杏仁豆腐外表比果冻还要好看,吃进嘴里的感觉也比果冻的层次丰富许多,外表滑嫩,但是又有一些细腻的颗粒感,当舌头将嘴里的豆腐碾开的时候,真心能吃出一种幸福的感觉,口感绵软细腻略有些苦涩,但是还有回甘,最后就觉得苦里带甜了。
这就是把杏仁放进石磨里磨出来做出的豆腐,加上白糖、栗子粉和一点江米,当然张昭华知道这道杏仁豆腐要是能放上牛奶,味道会更完美。但是包括永城县都没有能产奶的牛,有的只是耕牛,就像家里多出来的这一头牛一样。
之前在酒礼上的时候,曾经听高煦说过,他家在通州,通州有牛羊***也有专门养着挤奶的牛,也有**做成的酥酪,算是特产,南方人都不能闻那个奶腥味。
既然没有牛奶也就罢了,加一点时令水果也是可以的,比如此时加一点碾碎的柿饼和蘋婆,冻梨也很好,与杏仁香味的完美配合,吃起来让人觉得沁人心脾。
凉粉,对于郑氏也很拿手,尤其是放了许多辛辣调料的凉粉,如今虽然是数九寒天,但是张麒每天都要吃一碗才畅快。
至于炖肉炒肉,味道是中规中矩,做菜也是。毕竟王氏做了许多年的饭,在这上面郑氏还要虚心学习。
不过郑氏还能做一道算是特色菜的菜品出来,是丁家集那边独有的花椒树的芽儿。
这道菜叫香酥花椒芽,就是今天郑氏正在做的菜。
第四十七章 椒芽()
花椒芽菜,顾名思义就是花椒树的嫩芽,这个东西营养价值太高,而且油亮鲜绿,怎么样做都味美,只是现在的人居然没有意识到这东西是芽苗菜中的珍品,不过上辈子吃过这道菜的张昭华听过介绍,说是过去的宫廷贡品,供皇室和贵族吃的。
看如今这东西还没被人发掘出好处来,也就是丁家集后山上种了十几颗,村民都是采摘花椒的,谁会想起来吃那个嫩芽呢,但是没想到郑氏居然知道这东西能吃,还能做出菜来。
郑氏做的这道香酥花椒芽菜,用的并不是新鲜花椒芽,她是那去年春天树木发的芽晒干之后的干菜叶子做的,而且这花椒芽并不是主菜,主菜是豆腐丸子。
张昭华就是吃到了豆腐丸子下面铺的花椒芽菜惊讶万分的,虽然裹了一层油炸的面粉,张昭华还是尝出来花椒芽这种新味蔬菜的味道,一问才知道居然还能吃上这样好的东西。
之后张昭华就高兴坏了,给家人安利了一堆吃花椒芽的好处,这东西确实也好打理,摘下来可以热炒、凉拌、油炸、涮锅,张麒和王氏见她说的天花乱坠,心中不过是半信半疑,但是都允了她三月份的时候,跟郑氏回去到丁家集后山上摘新鲜的嫩芽去。
正月十二的中午,郑氏见张昭华着实爱吃这道菜,就把备藏的干花椒芽都拿了出来,趁着锅里有大半锅之前炸油果、炸麻叶子和炸丸子剩下来的油,就全部裹了面粉炸了出来,王氏炒了个萝卜丝和菘菜,端了酱肉、丸子和腌王瓜出来,一家人围坐在正屋的桌子上,开动了起来。
刚吃了一半,门就被敲响了,大家都有点惊讶,这个点儿都是吃饭的时候,除非是有心蹭饭,否则是不会敲门来的,张升把手上的半个馒头塞进嘴里,过去开了门,一看来人惊讶道:“招娣啊,你咋来了呢?”
张昭华一听是招娣,就起身去看,就见张招娣木着一张皝白虚浮的脸进来,本来已经张开了嘴,但是看着张昭华一家人都在,就嗫嚅了两句,低头问了好。
“是来找我的,我记得呢,”张昭华心里隐约知道了,便道:“是缺了几根络子的彩线,说好了来找我要的——咱们去我房里吧。”
张昭华和招娣进了房里,门一关招娣就急道:“你还有什么办法没有,我爹他——”
“不着急,”张昭华把她摁坐下,道:“慢慢说。”
原来张招娣从张昭华这里得了“指点”,回去之后就一五一十地说了,张三叔和他婆娘是深信不疑,张昭华是粮长教的读书的这事儿谁不知道呢,既然说是从书里看的,那就一定是这个办法了。张三叔让婆娘剪了裤子,自己匆匆忙忙去李家村借了三斗米来,晚上就熬了粥喝了。
这裤子穿到第四天,也就是初十的晚上时候,张三叔狠狠跌了一跤,跌得鼻青脸肿还蹭破了皮流了血,也是平白无故跌地,说起来都觉得邪门地不得了,但是张三叔一家却高兴地不得了,说总算是禳解过去了,见了血却保住了命。
但是没想到今天早上张三叔出去了一趟,回来就神情恍惚,说是走哪儿都能听到沙沙的声音,是那条溜走的蛇来找他复仇来了,禳解也不管用,那蛇就是要他的命。
张昭华实在很想解释一下“杯弓蛇影”的具体意思,但是估计他们也听不明白其中蕴含的意思,无非是自己吓自己罢了,看来先前的那个法子还是没有根除这个心病——张昭华想来想去,便道:“我去找粮长,他一定有办法的,你回去去草头医那里要两方朱砂丸煮水给你爹喝了,且宽他的心罢。”
之后张昭华抬脚去了粮长家里,粮长也是刚吃过饭的样子,一家人坐在屋里端着茶杯消食。见她过来,岳氏颇有点不自安的神情落入张昭华的眼中,她也没有其他话要说,只是大大方方行了礼,和粮长自去了书房说话。
张昭华把事情一说,粮长也笑了,道:“见蛇就是不吉,不过是村夫愚妇的附会罢了,孙叔敖杀蛇不见于正史,不过是后人借刘向之名写的杂编罢了,倒是流传地这么广,楚国大泽里多得是鱼鳖龟蛇之属,进山打猎的人天天都能见,也从不闻有见蛇而死的人。”
“问题是现在大家都信这个,”张昭华撇嘴道:“都深信呢。我看张三叔也是自己要把自己吓死的样子。”
“风声鹤唳杯弓蛇影,”粮长道:“不是不祥,是心里有不祥;不是要遭殃,是认定了自己一定会遭殃——你说之前说了个所谓‘禳解’的法子去安他的心,却没有成功;那如今要如何做才能根除他的心病呢,你来找我,一定是想好了办法。”
“您圣明呐,”张昭华抿着嘴笑道:“我就是想着人从地里捉上一条菜花蛇出来,怎么想办法让他看见了,亲手斩除掉才算彻底消了他的疑心。”
“那就让你赓叔去捉罢,”粮长道:“其他村人若是知了此事,颇多惊怪了。”
张赓和张昭华来到垄上,张赓是很有经验的,问起来说是小时候捉惯了,什么蛤蟆黄鼠狼都捉过,有一次捉了一只毒蛇回去,被认出是毒蛇也没觉得害怕。
“按平常来说,这时候的菜花蛇应该在洞里蛰伏,”张赓道:“但是如果有田鼠的话就不一定了,这蛇贪吃,能闻到田鼠的味道,就会从洞里跑出来。”
张赓带着她探洞,说蛇蛰居的洞并不是自己挖的,大多数是鼠洞或者树根旁的裂隙。本来让张昭华站在一边的,但是张昭华也举了棍儿跟在他后面,张赓就要她留心,指着一个树洞周围的灰黑色夹杂这白色的一坨道:“这有粪,还有蛇盘卧过的痕迹。看体积不是很大,也是一条饿瘦了的蛇,我掏洞的时候你就不要看了,去旁边等着不然惊到你。”
张昭华知道自己在他身边是帮不到什么忙,还有可能拖后腿,也就依言站到了垄上,嘴里嘟哝道:“这蛇也挺讲卫生的啊,知道不往洞里方便,全都拉到外面来了。”这蛇粪除了干巴巴的一坨,还能见到上面有湿漉漉的像拉稀一样的粪便,应该是新拉的,味道很腥臭,比猫粪狗粪还恶心,类似死老鼠混合臭鱼烂虾的味道,着实难闻。
离的远一点就好了,张昭华松开了掩鼻的手,在一边看张赓用铁钎子挖洞。却冷不防听到官道上传来笃笃地马蹄声,张昭华抬眼一望,发现是一支五六人的队伍骑马而来。
待他们走进了,张昭华才发现领头的一匹马上坐了两个人。是一个大人前面夹坐一个小孩儿,再一看这小孩,居然是三四个月前见过的。
“高煦,”张昭华惊讶道:“高煦——”
她唤的声音也不大,但是还是被高煦听到了,左右一顾,见到了垄头上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