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嫂子十分得张昭华的喜爱,她性格温柔,善解人意还勤劳能干,王氏和张麒不能再满意了,连张昭华每日都追在她后头腻歪着。
张昭华发现郑氏真的是什么活儿都会干,唯一不会的是织布,因为家里并没人教她,但是到了张家,王氏就试着教她打线、刷线,她学得快,而且还特别喜欢织布,每日看王氏坐在了机杼旁边,她就站在一旁默默看着,倒是王氏心疼她刚嫁进来,不让她在做了许多活之后还不得闲,赶她去和张昭华说话去了。
张昭华那里许多彩线被郑氏看到了,就取了来,一手抹着线捋直,一手攥着不同颜色的珠线,往来不停地编织,挑、钩、拢、合,十个手指头上下翻飞,快得让张昭华都看不清,不一会儿功夫就能编成各种图案张昭华情不自禁的感叹真是心灵手巧。
“这样就算心灵手巧了,”郑氏便笑道:“姐儿还没见过专打络子的绣娘呢,给了线让织成燕子、蝙蝠、蜈蚣和金鱼,就跟画上画的一样,真是绝活了。”
郑氏就给张昭华教了两种花样好看但是过程也不繁复的打法,道:“可不能日日都盯着打,晚上点上灯了,也不能打,会把眼睛看花的,俺以前也不知道保护眼睛,后头看东西都是重影的,养了一年多才算好了。”
张昭华喜欢和她聊天,这种家常絮语让人有温暖的感觉。她问出了第一次见郑氏时候心里就一直存的疑,道:“阿嫂,为什么你脸上的皮肤白白嫩嫩的,手上的皮肤却不好呢——”
郑氏闻听此话,不由得“噗嗤”一声笑了,只道:“你跟俺做上两天豆腐就知道了。”
后来张昭华真的跟郑氏做了很多天的豆腐,她发现做豆腐真真算得上是一个细活,而且每一个流程都要把握好才能做出鲜嫩的豆腐出来,经心和不经心做出来的豆腐口感是不一样的。
夏天就是早上泡黄豆,冬天就是晚上泡,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浸泡过短,也会在磨豆子的时候很费力气,这是第一个要把握的流程。
等黄豆浸在水里,成泡胀变软后,就要加一定的水磨成生豆浆。几斤豆子几斤水都是有规定的,而且不光是磨黄豆,郑氏还在石磨里加了白豆和豌豆,这样打出来的豆汁更加香浓可口。
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这就是所谓的榨浆,榨一次就可,两次也行。这是分离豆浆和豆渣的一个步骤。
生豆浆榨好后,要放入锅内煮沸,要去浮沫,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就可以点卤了,这就是所谓的“卤水点豆腐”。当然卤水这个东西,第一次做的时候让张昭华很是惊讶了半天。
第四十六章 老嫩()
郑氏的豆腐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她既会做老豆腐,又会做嫩豆腐。
老豆腐就是卤水豆腐,顾名思义,是用卤水点出来的豆腐,卤水是卤块溶于水的东西,卤块就是盐卤,又叫苦卤、卤碱,是将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冷却后析出的晶状物结晶,用盐卤作为凝固剂,能使蛋白质溶液凝结成凝胶。这种用用盐卤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者硬豆腐。
嫩豆腐就是石膏豆腐了,是石膏做出来的豆腐,而石膏是一种矿物,简单的提纯就可用。据郑氏说有红石膏也要白石膏,做豆腐用红石膏的味道会好一点,所以在做嫩豆腐的时候,郑氏会将生红石膏一块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个特别要小心的过程,因为卤子可以在市场上买来,但是石膏要烧了才能点豆腐。而这个石膏的焙烧程度要人不错眼地盯着,要在火里翻搅,看是不是烧过了心。
如果石膏烧得太生,点不动豆腐;太熟了的话,豆腐做出来是散的,还有一股难以言说的臭鸡屎味。
红石膏烧好之后要碾成粉末的,加水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豆腐花是一道美味菜肴,当然之后做的豆腐和豆腐干都是。郑氏依靠着卖豆腐和豆腐的衍生品,能赚来这么多的嫁妆就是理所当然了。
张昭华看到这两种豆腐,就问郑氏哪一种卖的好,郑氏道北方人爱吃老豆腐,河南人自诩北方人,自然也是爱吃卤水点出来的老豆腐的,这种豆腐做菜单做都很好吃,而嫩豆腐因为太嫩了,容易碎掉,一般村里只有买回去煲汤的,不过也有会料理的,据说挖出泥鳅来,能做一道拱豆腐。
张昭华也终于明白,郑氏的脸为什么如此白嫩了,是因为在熬豆花的时候,被水汽熏蒸的。这种大锅煮豆花的时候,冒出许多水蒸气来,站在锅前熬煮的郑氏就相当于在蒸脸,血液循环让皮肤红润光泽,更何况带着黄豆里的营养成分,能润肤美白。
郑氏的细腻嫩肤让张昭华羡慕,张昭华还小,不过六岁而已,如今过了年了就算是七岁了,七岁的孩子根本不需要什么保养,皮肤保护膜还没生成呢,她的皮肤虽然白,但是不嫩,摸起来还是有点粗糙的,不过比起同村的其他孩童就好多了,她们可没有油膏抹。
张昭华之前有个护肤的办法,就是自己制作纯露,她手头的材料有限,就只做了生姜纯露和野菊花的出来,用的是芳芳家酿酒用的蒸酒器。
纯露这东西就是花草提取物,张昭华前世自己就爱弄这些纯天然的东西,来了这个时代也是这样,做了生姜的纯露出来,给王氏每天喷在脸上,三四个月后确确实实看见了功效,王氏以前右脸颊有一块不大不小的斑,很是遮挡颜色,后来喷了纯露,这块疤虽然没有完全消掉,但是眼见地淡化了许多。
但是纯露这东西是不能存放太长时间的,尤其是这个没有冷冻机制的古代,冬天倒是可以蒸上几瓶出来,夏天就容易放酸了。而且也不能总是去借邻家的东西,芳芳问了好几次了。
如今除了纯露之外,郑氏又了一个新的护肤办法,在蒸豆花的时候凑上去,就相当于敷了一个豆浆面膜外加蒸脸,实在是不能比这更好用了。
果然在郑氏点卤打豆腐的时候,就能看到张昭华一脸陶醉地站在锅边,一个劲儿地把脸往上面凑——看上去好像要把一张脸塞进锅里去了,吓得郑氏赶紧把她捞到一边。
当然除了美容,张昭华又发现了一个健身锻炼的办法。平时除了跳绳踢毽子就是抽陀螺,有时候心血来潮了也会在床上做几招还没忘记的瑜伽动作,不过床毕竟是个有限的空间,四周伸展不开,地上也没有垫子或是毯子,张昭华做了几次也就放弃了。
不过当她看到院子里郑氏从家带来的石磨之后,就兴奋起来。还记得她曾经也有过一个梦想,那就是如果练不出魔鬼,练成一个双拳能站人、两臂能跑马的女汉子也不错。
张昭华是偷偷捏过郑氏的胳膊和小腿的,果然让她摸到了肌肉,这都是平日里做了许多繁重活役的结果,郑氏不过七八岁的时候,就要自己推磨,稍大一点就拉车卖豆子,肌肉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张昭华觉得她可能还有一两块腹肌,还想摸一摸腹部的,但是愣是没让她寻到机会。
有了石磨之后,张昭华就喜欢上了推磨,拿着个作为一种锻炼方式,这也确实很费力气,张昭华推上三四圈就要歇一歇喘口气,但是看郑氏就能面不改色推十来圈左右,之后明白这个东西也有适当的技巧,讲究一个匀速而不是先快后慢。
张昶和张升都和郑氏比过推磨,都败在了郑氏的手下。郑氏的手上可有一把力气,这石磨还是她能驾驭地了,不过张昶心疼她劳累,也帮着去推,这时候郑氏就不好意思起来,因为张昭华和张升就躲起来笑。
郑氏的指节是粗大的,当然这也是她觉得很难看的地方。一双手和男人没什么两样,伸出去确实不好看,但是这已经不是通过保养就能挽救的了,因为指节定型了,不过张昭华就教她活动骨节和修理指甲,关节粗大一点没什么事,只要让手型笔直修长就行,更何况涂上指甲草的汁液,就更是遮住了缺憾。
张昭华倒觉得郑氏这一双手实在是令人惊叹,能做的了繁重的活计,也能完成精巧的针绣和络子。
还要说一点的就是新妇厨艺的问题了,郑氏有几道拿手的菜,比如说杏仁豆腐、比如说凉粉,前一个因为新妇是卖豆腐的,所以能做出什么样的豆腐出来都不惊讶。但是吃过各种味道的豆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