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掷黑白塞才能走;掷到五,则停止行棋。”

    “规则上是挺像的,”张昭华道:“你玩过?”

    “见别人玩过,”端哥儿道:“你这个跳棋还是和格五有点不一样的。”

    “那就闲话少说,一决胜负吧——”张昭华决定在棋盘上碾压一把端哥儿:“三局两胜,谁输了要捏着鼻子喊三声我是小狗。”

    端哥儿想了想,终于还是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结局自然是张昭华以压倒性优势赢过了端哥儿,当然端哥儿的进步也很明显,只是思路仍然没有完全打开,见到张昭华的棋子居然能倒退然后再前进,也是非常震惊的模样。

    在跳棋上大显神威的张昭华心满意足地收了棋子还给端哥儿,道:“现在已经是酉时了,你要是再不家去,你娘就要生气了。”

    看他不太自然的神色,张昭华道:“你不会是偷跑出来的吧?”

    “我娘在灶上忙,我见没人就跑了出来,”端哥儿搔搔头道:“肯定都还没发现我不见了,要不然早就吵嚷起来了。”

    “听你这话,好像是以前丢过的样子,”张昭华领着他往粮长家里走去,道:“听说城里有拐子,你小时候遇见过?”

    “那倒没有,”端哥儿道:“不过我家有个老妈子,孙儿和我一般大,却在上元夜看灯的时候走失了,再没有寻得。”

    怪道是岳氏看你如同眼珠子一样了,张昭华心想着,看前方粮长家里灯火都亮了起来,还有人在门口张望,急忙把他推出去道:“你快回去吧,别说是到我家耍去了,只说跟着村里孩子去沟水头捉蚯蚓去了!”

    见端哥儿懵懂的样子,张昭华道:“你要是想来我家玩,就按我说的说——要不然你就再出不了门了!”

    端哥儿再往前走了两步就被发现了,张昭华躲在一旁看到不一会岳氏就匆匆忙忙出来了,似是又气又急的样子,一只手把端哥儿提起来,隔着老远都能听到呵斥的声音。

    可怜的娃儿,没的什么人身自由,张昭华感叹的时候就觉得生活在农村真的挺好,孩子都野疯了,上房揭瓦下河摸虾,大人都不怎么管的。再看城里的孩子,就享受不到这么多种的乐趣了,反而因为害怕拐子,重大的节日也不能尽兴。

    拐子大都在城里便宜行事,在乡村地方反而不能施展手段,盖因农村相互串联,家家户户熟悉得很,一个村里见到外来的人自然印象深刻,拐子是难以下手的。

    张昭华回去之后也就为端哥儿的命运担心了一会儿,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已经浑然忘了,因为消失了三四天的张升终于回来了。

    回来第一句话是:“俺想好了,俺要学商。”

    这话把张昭华和张昶惊得目瞪口呆,倒是张麒和王氏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看张麒的神色,好像是听到了一句戏言,看王氏的神色,好像是终于放下了一口气。

    “你要学商?”张昭华道:“你学什么商?”

    “让俺读书,没那个本事;让俺种地,俺又出不了那一把力气,”张升似乎想的很明白,道:“让俺东奔西走地,俺还觉得有意思。”

    “这就是你想了几天的结果?”张麒道:“你觉得行商就是东奔西走吗?”

    “你要学商,你知道商人就是那么好做的吗?”张麒道:“全部身家放在货物之上,经历风涛之险,受到官吏的刁难,受到行市的欺压,起早贪黑辛苦万状,也不一定有利可图,一不留心甚至倾家荡产——我说的这些,你都想过吗?”

第18章 斩钉() 
张升被问得满头大汗,但是依然很坚定道:“这几天俺跟着两个货郎去了一趟丁家集,看他们跟人打交道,虽然里头许多弯弯绕绕俺不清楚,但是俺看得久了也自然有学会的一天。”

    “俺看他们辛苦,经过龙岗的时候还差一点被当做盗匪给抓了,”张升道:“后来俺就问他们说,你们也是流民,也能分到田,足够丁户的口粮,为什么还要行商?”

    “然后他们说,因为以前吃过肉,就受不了如今只能吃菜的日子。”张升道:“如果没有经商,如果经商了之后赔了本,就不会明白为什么利之一字能让人竞逐而不顾一切。”

    “俺是河南人,但俺也有一半山西人的血,”张升道:“俺骨子里不甘于平淡,就是一口草,也要蹦起来吃才高兴。”

    看张升说的这般斩钉截铁,王氏忍不住嚎啕大哭道:“他爹,你就依了他吧。咱没来永城前,你不也在铺子里扒拉算盘吗——俺们山西人不做生意,就好像饭里不放醋,他吃得不开心,活得不高兴啊!”

    这话是对的,张昭华知道后世虽然晋商没落了,但是在新一代晋商崛起的时候,总喜欢用老晋商的精神为标榜。从晋商的发家史看,大部分起于寒微,由于本小资薄,他们迫不得已从肩挑负贩艰难起步。为取微利,他们餐风饮露、冒险跋涉。从宋朝开始,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晋商死在路上,但每年还会有更多的晋商走出去。

    晋人的魂就是商魂,不会苟且,也不会偷安,在大部分人满足于温饱的时候,他们的追求一定是比温饱更高的层次,如果说张昶是继承了河南祖地忠勤老实的性格,那么张升的骨子里就带着山西人不安于室的精神。

    “爹,”张昭华清了清嗓子,道:“牛不喝水也不能强按头,就以他比牛还犟的性子,你若真让他面朝黄土一辈子,那肯定是毁了他,说不定还要发展成个祸害呢——经商其实也是一条出路啊,如今我朝律令不设商籍,升哥儿要是生意做不下去,也不用改换籍贯,生意做成了还能养家;爹,您要想一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咱家土地可不能永远保证不旱不涝啊。”

    张昭华的这几句让张麒想起了他回永城县这里的第三年,谁也没有料到的就旱了一场,地里颗粒无收,每天排队领救济的日子,那时候官仓粮食不够,官府甚至是向粮商买的粮。

    “靠天吃饭,天也有不给饭的时候,”张昭华道:“经商就是靠自己吃饭了,谁说没有人能胜天的时候呢?”

    张麒长叹一声,道:“罢了,你是如何打算的,都一并说出来吧。”

    张升眼里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道:“俺之前已经和商队打了招呼了,他们愿意招一个有眼色的学徒进去,管吃管住,头两年先学着看四柱,两年后可以跟着马队走了。”

    商队的组成复杂多样,属于大宗货物买卖,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和官府做交易,比如山西盐商,商队本身和官府做交易的同时也允许商队的个体依附商队做小买卖,允许挟带私人货物进队伍中,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漕运大船拉粮食的时候经常会夹带漕丁的私人东西抛售。

    在问明了商队的领事是谁之后,张麒惊讶道:“如果是这个人的话,俺倒听说过他,他也是从山西大榆树迁过来的。”

    据张麒回忆,他原在山西的时候,就听闻过这个姓吴的商人,说是姑苏世家之后,三吴被太祖攻克之后,朱皇帝深恨三吴百姓拥戴张士诚,就将三吴的富户大家全部赶到凤阳和苏北等地方,甚至还没收了他们的家产。

    这个吴姓子弟逃亡出来,跑到山西,不到三五年时间生意做得很大,张麒在铺子里也听过他的名声,不过后来开始移民了,这个人却没有被迁回苏州,居然改了籍贯,来到了开封府。

    能改掉自己的籍贯,这个人本事不小,也很决断,本来在山西积资不少,但是全部用来打通了官府,一贫如洗来到开封治下,十年的时间居然又一次东山再起,还组建了更大的商队。

    “当年俺和他还见过两次,还搭上过几句话,”张麒沉吟道:“不过这一点点的情面,还不足以让他看觑你。”

    “在商队里,还是别讲求什么人情吧,”张昭华道:“把他送过去,再怎么有人照拂,都还是要吃苦的,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在商队里自然是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才能进去学本事的,在一个商队里,总比单枪匹马的要好得多,况且商队有稳定的进货出货渠道,跟着走一趟下来,虽然赚的少,但是总是有的赚,所冒的风险也要小一些。

    张升进商队应上缴的银子和供他行商的本钱算下来,的的确确是一笔很大的数额。

    他生怕这事儿不成,急忙道:“俺可以不要本钱的,俺可以问别人赊,商队里许多本钱不够的,都是先赊后还的!”

    “你是个新人,谁能轻易借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