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刺在背传说…
任何一个观看二战史的人,都不能不看一下二战发生的缘由。
其中中日之间的战争,缘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衰弱,还有日本对领土的渴望及对中国的野心。再加上当时中国的不抵抗政策让日本非常容易的取得了东北,如此小的代价,却得到了这么大的领土,任谁都会**膨胀,最后演变成这么一场战争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可是欧洲。为什么德国会在欧洲掀起二战,则完全是因为这个刀刺在背…
战争的开始,在最初的确消除了德国社会的分化。天主教徒、犹太人、信义宗教徒、社会主义者、右翼势力与自由主义分子都因战争而团结。不过,随着战争的变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现。天主教徒、社民党人与犹太人对战争之热情减退,令其对国家的忠诚受到质疑。借助战争发财的人士与参加罢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评。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就因为替交战双方提供军备。而遭到别人的谴责。个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业牵引着。德国政府设立最高价格管制以干预经济,而商人则以转移生产目标作回应,造成物资短缺。以上情况令社会紧张,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在1917年,单单在德国就有五百次罢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社会之不安。往往是经济因素居多,而非人民是否爱国的问题。虽然德国的生产力在1917年到1918年时大幅下跌,但其实当时她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最高峰,无法再增加产量。根据后来的统计,德国根本无能力与英国、法国和美国打消耗战而取胜。德国的确是欧陆大国,但她的工业产量与人口完全比不上整个协约国集团。虽然她打败了俄国,但同年美国之参战。已注定德国后来的失败。美国仅仅在战争最后一年才加入战场,然而他毕竟是生力军,其工业实力又远强于德国。
如果美国没有参战,单凭德国再加上其他几个小伙伴,在摆平了俄国的情况下,的确有战胜英法的可能。毕竟在两面战争的情况下,德国已经与英法在西线战成了平手,若是少了一面,情况无疑会有很大的变化,胜算也是德国较大。
然后…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不过虽然已经失去了得到胜利的希望,但是德国人依旧认为自己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所以在请求停战的时候,德国提出的条件就是希望能够保留占据的比利时的领土…
只是和许多德国政治家想的不同,鲁登道夫断言,协约国要求之和议将与德拉古式条约无异。然而,德国人民并不相信他的理论,却深信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以及德国社民党在战前早已是德国的著名民主派,协约国承诺和议与在其后恢复德国主权,更赢得以上党派的一致赞同,大力支持停战。
结果,凡尔赛条约出乎德国人意料之外:德国必须割让约一成的领土、让莱茵兰非军事化、让法国占领萨尔区和付出大量赔款(分70年还债,直到1988年,不过记得历史上是一直到前几年才还完)。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战争罪责条约:德国必须承认对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
德国投降后,盟军从没有占领德国领土,而当时西线的德军仍在法国北部。而且,当时列宁与德军议和,在3月俄罗斯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夺得大量俄国在东欧之领土与赔款。这代表德国打败了俄罗斯,也表示当时德国仍有胜利之机。于是,很多德国人都深信德军所向披靡,根本没可能会战败。换句话说,只要政府代表没有“卖国求荣”,而国家又没有因革命而崩溃,德军一定会取胜。对一些德国人而言,即使必须求和,他们也相信盟军会根据十四点和平原则宽待德国。
条约之所以被称之为屈辱的,是因为德国人认为自己拥有实力,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条约。
于是,德国的保守派民族主义者与前军事领导人就借此诿过于人。最著名的代罪羔羊就是威玛共和国的领导层、社会主义者、**者以及“国际犹太人”,亦即被认为“为富不仁”的犹太人。以上人士统统被称为“十一月罪犯”。被指为出卖民族的罪人,包括批评德国民族主义、煽动叛乱、煽动军事工业之罢工与牟取暴利。最重要的是,“十一月罪犯”被指叛国,与所谓民族大义相违背。
自然,无论如何最终德国都终将失败。但,人性就是如此,总要找出一个借口来,结果就是刀刺在背的传说广泛流传。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到也没什么,所谓斩草除根。如果一棍子把德国人给敲死了,即便德国人一直都在怨恨着,恐怕也没有能力再掀起一场大战。
可问题在于,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在英国立场方面。他亦主张公平和不太苛刻的对待德国。原因是德国和英国之间有不少经济活动交流,站在利益方面,而且英国虽然属于欧洲,但实际上却一直都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换句话说若是没了一个强些的国家,法国岂不是一统欧洲?就好象当年的那个拿破仑一样,这对英国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英美都主张不严惩德国。不过作为损失最惨的国家,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最后,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
结果就是,协约国逼迫德国签订了一个充满了屈辱,可同时又没办法把德国人一棍子敲死的条约,虽然后来德国因为经济方面的因素,结果被弄的民不聊生。魏玛共和国更是从头被骂到尾。
之后呢?却因为苏俄的威胁,英美等国给予了德国相当大的支持,在让德国对他们怨恨的同时,又帮德国人进行了一次重生。
——————————————————————————
该怎么说呢,有一天。你与你自己的邻居因为土地的矛盾,于是拿着刀子火拼了一场,最终在对方已经认输的情况下,因为自己也挨了不少刀,为了泄愤,就把已经认输的对方手筋给挑断了,房子和土地也抢走了不少。
你对对方做了这些事情,对方必然会怨恨你。
可是因为手筋被挑断了,房子和土地也被抢走了,甚至就连刀子也不让用,所以对方即便是怨恨你,也拿你没有什么办法。
可是这个时候,突然搬过来了一个看上去似乎比原来那个更危险的家伙到附近,为了避免自己的土地啊,房子啊什么的被抢走,于是你就想帮前面那个疗伤,顺便给他置办点家业什么的,让他帮着你在前面顶着…
这么做,似乎未免太天真了些…
没错,原来那家伙似乎的确和新来的有些矛盾,但仇怨就算在大,难道能比和你大?结果你在把人家手筋都挑断了,房子土地也抢走了之后,又一厢情愿的帮人疗伤,满心以为对方会报答自己,或对自己有利一些,这也太天真了。
而历史上的德国,就是以实际的方式,向英法表明了他们的行为究竟有多天真…
这个方式,就是复仇…
新来的和德国人有仇?这个没错,毕竟是立场矛盾,所以德国的确如英法期待的那样对苏联动手了,可是在动手之前,德国人却是先把英法给揍了一顿。
最终,法国只用了没多久的功夫便宣告亡国,英国也因为德国的关系,虽然没像法国那么惨,但也至此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则是后来的美国和苏联…
——————————————————————————
由于对这些历史的了解,让严绍对一战有了一直大致上的概念。尽管因为许多原因,这部分没记住,但是绝大部分有用的还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比方说一战发生的原因,与中国有关的青岛战役,再加上凡尔登、索姆河等,同样,俄国崩塌的事情严绍自然也是记得清清楚楚。毕竟后世的中国奉行的可是锤子镰刀主义,而后世的苏俄,恰恰是在二月革命之后的十月革命上台的…
这种事情,即便不百度一下,教科书上也会写的清清楚楚。严绍怎么可能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