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迫击炮团的编制,一般来讲通常只有炮兵团或者是炮兵师的编制,迫击炮团什么的的确是很少听见。不过这样的编制也的确是出现过。比方说…
最重视重火力的,苏俄…
不过那种等级的迫击炮团通常是编制在军一级的,像这样的还很少见,何况还是编制给一个丙种师?
不过严绍也是没办法。虽然严绍很想像过去那样,把迫击炮编入步兵当中。问题在于如果那么做的话,人数上就会扩充太多了,那完全不符合严绍组建‘炮灰’不会的初衷。这也是严绍会将迫击炮集中起来弄个迫击炮团的原因,毕竟即便是组成迫击炮团,也只是一千多人而已,可如果弄到部队里去的话,那么人数恐怕就要上两三千,三四千了…
至于现如今的丙种步兵师,至少在纸面上,一个步兵师的编制为11891人,数量甚至比原来的北洋新军还要少一些。不过也不奇怪,毕竟这次丙种师可是减少了骑兵还有炮兵呢,而且在步兵团里面也多了一个重机枪连还有团警卫排…
————————————————————
甲乙丙,虽然没有丁,但是三个等级也算是能帮助未来的国防军进行一定的划分。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领土十分广阔,再加上庞大的人口,还有繁杂的民族。单凭三十三个步兵师七十多万人,还有地方上的一些民兵部队是不够的。可如果按照现有军制来组建新的部队,成本未免也太高了些,这个时候乙种师和丙种师的出现就能给严绍及国社政府带来一个解决办法。
不要说那些军方的高级将领,即便是政府官员对这个编制也十分赞赏。
毕竟如果这么做的话,对财政也是很有好处的。
而且很明显,如果中国真的卷入欧洲战争,并且决定派遣远征军到欧洲去,那么将国内那些主力部队派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几个甲种师带着乙种师和丙种师一起过去,甲种师发挥核心作用,乙种师起到中间作用,而‘炮灰’师则起到辅助作用,帮忙守守阵地,填填堑壕什么的…
自然,严绍也有自己的小心眼,虽然他不会像后世的某校长一样其实杂牌部队。但是事实就是目前国内那三十三个步兵师,里面的一些劣习实在是太多了些,即便是经过整编之后,和北洋还有国社军等部队的差距也很大。
至少在目前看来,他们还配不上甲种师的名头。所以严绍一直期待着有机会能够想办法把他们从甲种师缩编到乙种师,而后将一些乙种师提升到甲种。但是没有理由的话,这么做很容易在国内引起风波。
而战场,明显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
如果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色,严绍当然不会吝啬奖励。
即便他们是杂牌军的将领,反正等到将来国家军队多了,也不可能一直都停留在师一级,总要有军或者是集团军出现的。那些发挥优秀的部队完全可以如此。
可如果他们在战场上丢人显眼,那严绍也绝对不会手软…
————————————————————
对于蒋百里的计划严绍很满意,不过却并没有立即就叫他着手去弄这个计划。毕竟现如今中国还没有参与欧战,英国和法国似乎也没打算求严绍的意思,既然如此,严绍自然不必要这么着急,何况眼下的财政也很困难。
弄的早了,没有英法的财政支持,对政府的财政压力可是很大的。
毕竟严绍可不愿意学英国人,刚开始的时候还是美国的债主,可就因为一场大战,结果居然被美国人来了个翻身做地主。
另一方面,从欧洲那边到是传来了些乐子。
比方说,意大利战役的爆发。
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的一员,但是因为和奥匈帝国有些矛盾,结果就跳槽到了协约国。并且对奥匈帝国发起了较为猛烈的攻势,而意大利组织起来的军队数量,怕是也有不少人…
第五百一十五章 雪风发威()
意大利,世界战争史上最着名的萌物国家。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最初的时候,意大利其实是德国那边的,也就是所谓的同盟国国家。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德国人挑选盟友的眼光实在是太差了些。一战是挑了一个奥匈帝国,一个意大利,然后又挑了一个土耳其,几个国家里面基本上就连一个给力一些的国家也没有。
二战呢,日本不太好说,但是德国人居然又挑选了意大利这个萌物。
从某种角度上讲,如果不是因为意呆莉的关系,说不定德国人已经攻破了莫斯科。尽管这只是说不定,但从各种角度上看都是很有可能的一件事。
所以,意呆莉实在是萌物中的萌物…
————————————————————
就和二战时一样,一战中的意呆莉也是一个坑队友的获。
意大利本来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但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存在着“尚未收复的意大利”问题,最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战争开始之初,意大利曾通过速攻方式占领了几个奥匈的城市。但随后意大利战线就陷入了同西线战事相同的胶着状态。战争初期奥德联军尽管数量处于劣势但依然掌握战场主动。战事开始时,意军对奥军占有3对1的数量上优势,却未能突破奥军在朱利安阿尔卑斯山的防线。
要知道奥匈帝国的部队可是同样腐朽,在东线战场上,德国人甚至能够消灭上百万的俄军。可即便是这样,俄国人依旧能把奥地利人吊打。由此可见奥地利人的战斗力有多差,而意大利人,却比奥地利人的战斗力更差。不负二战萌物之名。
虽说目前国社政府还只是计划着加入协约国,派遣远征军帮助英法什么的,但对欧洲的战况却很关注。特事局在欧洲也有一些办事处,所以对意大利的情况到是十分了解。
尽管奥匈帝国在兵力等方面都不如意大利,可是在奥地利人面前依旧是不断碰壁。
而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严绍总是显得很开心的样子,弄得旁人有些奇怪。这其中也包括了伊莱诺她们。
但是对自己妻子的疑问,严绍却始终是笑而不语。
————————————————————
在北京城内的一座茶楼里,宋教仁正在和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相对而坐。从面相上来看,宋教仁看上去似乎显得十分苦恼。
“兆铭,关于总统想要参战的事,你觉得怎么看…”
有些苦恼的捧起茶杯。宋教仁看向汪精卫。
没错,汪精卫…
历史上由于那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拥有了极大的威望。不过在辛亥革命之后,汪精卫却离开了中国。期间到是有几次返回中国,但都没有停留太久的时间。似乎是对权位丝毫不感兴趣的样子。
等到二次革命的时候,汪精卫才被孙中山紧急从国外召回来。
不过这个历史上,尽管辛亥革命之后,汪精卫也曾经离开过中国,但是等到安徽军政府与国民党正面对决后,汪精卫便紧急从法国回国,并且协助孙中山处理一些事物。
只是在最终抉择的时候…
这次的历史,汪精卫并没有跟着孙中山,那个‘中华革命党’里面也没有汪精卫这个人,反而汪精卫却是跟着宋教仁还有黄兴回到了国内。或许是因为宋教仁的做法更符合汪精卫的观点吧。
事实上在得知汪精卫也跑回来的消息后,严绍还真是大吃一惊。毕竟谁他都能忘记,但是汪精卫这号人物却真的很难忘掉。
毕竟历史上这个人的争议很大,先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青年,紧接着就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汉奸。在汉奸里面比他更厉害的,估计也就只有秦桧这样人了。
甚至秦桧也未必比他厉害,至多也就是同一等级。
暂且不谈当初他投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得知他也跟着宋教仁回国之后,严绍到是曾经头疼过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