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和严绍对列强提出来的一样,一步步的来…
不过这时严绍正在谈着整军的事情,所以就做了一次甩手掌柜,把事情全都交给了梁士怡他们,而拉着刚刚抵达北京没多久的付修明和李良、冯国璋他们在北京内谈起了整军的事…
所谓的整军。就是将现有的国社军与北洋军全部按照新军制进行整编,同时对各地军阀手里的部队也进行一下归纳,整理一下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军队的情况…
可以说,这次商谈的结果,将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队的规模…
理所当然的,这个规模必须要合理才行。尤其是要考虑财政的问题…
“………必须要考虑现有的财政问题,所以军队的规模一定要有所限制,目前做出的论断是33个师,这已经算是新政府现有财政的极限了…”
坐在严绍的左手边,李良愁眉苦脸的道。
自从来了北京之后他就一直都在梁士怡那里,为的就是好好了解一下北洋的财政状况——————顺带一提。按照原有的商议结果,梁士怡将会是新政府的财政副部长,专门辅助李良的工作。
在梁士怡那边稍微了解了一下后,李良的心都凉了…
因为这时北洋的财政已经不能用糟糕来形容,由于当时各地的款子都在军阀手里,根本不可能往北京递解,再加上这时又没有进行二次革命。袁世凯的直接势力范围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个月的财政收入甚至只有两三百万元而已…
两三百万?这么点钱甚至就连军费都不够啊…
而梁士怡也对李良打开天窗说亮话,如果不是有列强的借款,北洋基本上是撑不住的…
(我查到的资料是在1914年到1915年的这段时间,在二次革命结束后,北洋的财政收入也只有每月700多万而已,不知道是不是准确的…)
事实上不只是李良,听到这么点钱后付修明等人也有些惊了,毕竟就连安徽军政府那边每年的财政收入都不止两三千万,当然。这里面雨石集团出力甚多,不过听着付修明他们的谈话,冯国璋等北洋将领却是觉得老脸微红…
咳,闲话就说到这了,先谈正事…
“三十三个师。这已经是目前的财政极限了,而且还给是等萧师长那边传来好消息才行,只要有了福建、湖南和广东三个省的财税收入,新政府在财政上多少也能缓解一些…”这么说的时候李良已经是满心期待了,毕竟做财政部长有他这么可怜的还真少见…
“萧永言那边肯定不会有问题,不过多出三个省来能解决什么吗?要不要…”付修明侧过头去看向严绍,在那边严绍正认真的听着。“要不要干脆把浙江和江苏也拿下算了,反正只要拿下了福建,这两个地方就等于是被我们围起来了…”
算账的话付修明他们也是会算的,三十三个师,按照最新的军制每个师18510人,每名士兵10块钱来计算,一年下来就需要两百二十多万,再算上军官的军饷就是两百五六十万。
我们按二百五来算,十个师就是两千五百万,三十三个师是多少?
八千二百五十万…
就像李良说的,这已经算是极限了,就算拿下了福建、湖南和广东三个省,在算上安徽与江西的财政收入,一年的结余大概也就一两千万而已,勉勉强强够行政用的…
至于海军?现在海军还没多少人,李良等人虽然不是不知道海军的困难,但也只能暂时委屈一下他们了,毕竟光是一艘大一点的军舰就已经相当于一个师一年的军费了。
至于购买军械?这个还是算了吧…
如果真的全都按照国社军的标准来购买,光是步枪一项就需要一百八十万,这还只是按照每人一杆来算,你总给有些备用的吧?翻两倍,就是三百六十万…
这还没算轻机枪、重机枪、手榴弹、火炮还有手枪等等武器,另外弹药的价格也不便宜…
只要想到这一系列的花费,付修明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理解李良了…
“100个师是没指望了,我本来还以为至少能组建60个师呢…”看着李良的哭丧脸,付修明也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在来北京之前,他已经开始考虑扩军的问题了,100个师他是没想过,因为如果真组建一百个师的话,一年光是付给士兵的饷钱就需要两亿五千万,要知道前清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四亿多而已…
不过100个师没希望,60个总没问题吧?
60个师的话,也就一亿五千万而已,也就相当于前清财政收入的一半——————苍天在上,这个时候作为国防部长他可是一点也没考虑过海军…
不过…
考虑到国社军的新军制要比原来的大,哪怕是33个师也有六十一万人,只是国防问题到是足够用了。
而且这33个师并不只是新政府手里的,也包括了各地军阀手里的,所以财政上的话,还是可以余出一些钱来进行经济建设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三百六十二章 提防()
见付修明和李良他们还在那边谈论着整军的事情,严绍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嘴里其实也在泛苦,因为他也没有相当北洋的财政居然会糟糕到这个地步。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无法获得北洋的财政情况,至少这点事特事局还是办得到的。尤其是在战争进行到后期的时候,北洋的那些人简直就是抢着给特事局送情报。
问题是当时谁都清楚北洋的财政靠的是列强的借款,自然也就没人关心北洋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至少严绍就是如此。
只是尽管严绍已经想过北洋的情况可能会很糟,但也没想到居然会糟糕到这个地步——————本来在来之前严绍还打算将部队扩编到60个师,而且不包括在各地军阀的部队,而是完全属于新政府或者说是严绍的…
但是现在吗…
就像李良说的,33个师已经算是极限了,而且还必须要与地方上协调好,因为这33个师是将新政府与地方上的杂牌军相加在一起的数字,而并不仅仅是新政府的。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新政府的财政压力相对也要小上一点。
该怎么说呢…
如果算上还没有拿下的福建、湖南和广东三个省,同时把内蒙和外蒙算作一处的话,那么在包括了东三省后严绍手中直接掌握的省份将会达到12个省,当然,没在他手里的省份也有12个——————如果包括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的话…
如果说这12个省份每个省都只有1个师的番号。那么严绍的新政府就只需要负责21个师的资金。
按照每个师每年二百五十万来计算,21个师一年所需的军饷大概是五千二百五十万,而严绍十二个省份的收入一年下来应该也能有一亿多的样子。扣除掉政府运作所需的费用后,盈余可以用来发展教育和工业,而且如果能将这十二个省份的局势稳定一下,财政收入说不定还能增长一些——————这时的十二个省份里,除了安徽和直隶的局势还算不错外,其他的都很混乱,连带着也影响到了许多问题…
其实在付修明他们提出是否要拿下江苏和浙江的时候。严绍自己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毕竟这两个省份可是相当富庶的,如果能够拿下来对新政府的财政将会有很大的助益。毕竟这两个省的财政收入再少,也不可能连二百五都没有,养一个师还是够了的,但最后他还是摇头否决了。
理由也很简单。就算把新疆、西藏和青海排除掉。这个时候依旧有9个省份不再严绍手里,再扣除掉浙江和福建的话,还有7个省份的样子。
前段时间严绍和北洋拼的两败俱伤,虽然在收纳了北洋的残余势力后严绍的兵力已经比原来多出许多,但是终究还是需要进行一番休整才行。
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是7月,眼瞅着就要进入8月了,等到休整完了,怕是冬天也来了。严绍总不能在冬天的时候动兵,而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距离历史上一战爆发的时间怕也没多久了。
只要严绍不能在一战爆发之前解决问题。就不得不面临两面开战的问题,那样眼下有利的局面就会转为不利。
虽说还不能断定明年就一定会发生萨拉热窝事件,但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就连严绍也不敢赌的地步…
所以严绍也只能采用一些较